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彦国

作品数:333 被引量:1,181H指数:17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59篇专利
  • 5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化学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4篇大豆蛋白
  • 39篇蛋白
  • 39篇大豆
  • 30篇食品
  • 27篇发酵
  • 25篇豆腐
  • 20篇分离蛋白
  • 19篇乳化
  • 19篇大豆分离
  • 17篇乳化性
  • 16篇大豆分离蛋白
  • 13篇风味
  • 12篇蛋白质
  • 12篇浓缩蛋白
  • 12篇球蛋白
  • 11篇蛋白水解
  • 11篇乳酸
  • 11篇乳酸菌
  • 10篇谷氨酰胺酶
  • 9篇蛋白水解物

机构

  • 308篇哈尔滨商业大...
  • 18篇黑龙江商学院
  • 10篇东北林业大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黑龙江省农业...
  • 6篇国家大豆工程...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黑龙江东方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黑龙江省绿色...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东北农学院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黑龙江旅游职...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331篇石彦国
  • 84篇张娜
  • 83篇刘琳琳
  • 80篇孙冰玉
  • 41篇王冰
  • 39篇张光
  • 38篇杨春华
  • 36篇朱秀清
  • 33篇杨杨
  • 27篇陈凤莲
  • 27篇刘颖
  • 25篇范洪臣
  • 21篇马永强
  • 17篇郭庆启
  • 14篇张光
  • 12篇王嘉琪
  • 11篇李笑梅
  • 11篇胡春林
  • 8篇林宇红
  • 8篇张帅

传媒

  • 45篇食品工业科技
  • 24篇食品科学
  • 19篇中国食品学报
  • 14篇大豆科技
  • 11篇中国粮油学报
  • 8篇农产品加工(...
  • 7篇食品与机械
  • 7篇中国油脂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中国调味品
  • 5篇大豆科学
  • 4篇大豆通报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食品科学...
  • 3篇食品工业
  • 3篇粮食与油脂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食品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20篇2022
  • 12篇2021
  • 24篇2020
  • 28篇2019
  • 21篇2018
  • 23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19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20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3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食品挤压设备
一种食品挤压设备,它涉及一种挤压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在食品挤压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挤压设备结构复杂、重量大、散热差以及食品挤压后的食物流体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箱体水平设置,电机箱与进料室并列设置在支...
张光刘天尧石彦国
文献传递
大豆分离蛋白对糊化大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
大米淀粉回生是淀粉基食品目前存在的最大障碍之一,本研究通过制备不同水平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大米淀粉(RS)混合体系研究大米淀粉凝胶在贮藏过程中的回生情况,采用质构仪(TPA)、快速粘度分析仪(RVA)、低场核磁(L...
武娜杨杨边鑫范婧任丽琨马春敏王媛媛付瑶石彦国张娜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大米淀粉回生糊化特性
糯玉米自然发酵液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2022年
对发酵20 d糯玉米黏豆包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镜检特征和ITS rDNA序列对分离得到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糯玉米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HSD F2.2001、HSD F2.2002和HSD F2.2003这3株菌均为酿酒酵母,且菌株HSD F2.2001与菌株KX951644.1具有83%同源性,菌株HSD F2.2002和HSD F2.2003与菌株KC544501.1同源性达99%。菌株HSD F2.2001和HSD F2.2002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适p H分别为4.5和5.0、可耐受乙醇体积分数为15%、可耐受葡萄糖质量分数为55%;2种菌株最佳利用碳源均为葡萄糖,菌株HSD F2.2001最佳利用氮源为酵母粉,菌株HSD F2.2002最佳利用氮源为牛肉浸粉。因此,从糯玉米黏豆包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可为发酵黏豆包菌株试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孔垂琴范洪臣石彦国张娜
关键词:酵母菌
1株酸浆豆腐中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以市售酸浆豆腐为样品,对产蛋白酶的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通过测定菌种发酵液酶活,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生理生化、ITS测序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霉菌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采取25 g样品稀释到10-5接种,在温度28℃、有...
涂婧刘琳琳王嘉琪王冰石彦国李笑梅
关键词:蛋白酶白地霉
文献传递
矿物质成分与干豆腐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对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干豆腐样品进行矿物质成分铜、锰、铁、锌、钙、镁、氯和磷的测定及物性指标测定,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干豆腐中的镁含量和氯含量都对干豆腐的品质影响较大;磷含量与弹性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铜、锰含量与拉伸性呈...
孙冰玉刘琳琳张光付佳石彦国
利用光谱技术解析绿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结构的研究
2020年
谷氨酸脱羧酶(GAD)可催化谷氨酸的α-脱羧反应以产生γ-氨基丁酸(GABA)。首先提取并纯化了两种绿豆[Vigna radiate(L.)] GAD并分析了它们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绿豆中的两种GAD均为二聚体,分子量分别为155 kDa(GAD1)和75 kDa(GAD2)。GAD2含有更多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因而表现出更高稳定性。GAD1和GAD2的三级结构趋于"暴露态", GAD1具有更强的分子柔性且更趋于暴露态,而GAD2的分子构象更致密保守。研究发现pH和温度引起的结构变化是GAD酶学性质降低的主要原因。Ca^2+参与结合GAD的钙调蛋白结合结构域,并诱导形成了"埋入式"紧凑的分子结构。SDS可诱导的GAD分子结构解折叠降低了酶的活性。KI, MgSO4, AgNO3和SDS显著抑制了GAD1和GAD2酶活性。吐温80, Ca^2+和Cu^2+可以显著激活GAD1和GAD2的酶学活性,而Fe^2+仅增加GAD2的酶学活性。
王宪青魏彤杨勇石彦国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绿豆光谱
大豆11S球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
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冷沉法浸提11S球蛋白。对11S球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影响凝胶质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1S球蛋白凝胶形成时蛋白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蛋白溶液pH对凝胶质构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质构仪进行物性测定比较其凝胶性,大豆11S球蛋白浓度14%、加热温度90℃、溶液pH为7、加热时间60min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最好,其凝胶面积410.30g·s,凝胶力117.9g。
杨春华孙冰玉石彦国
关键词:凝胶性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低温榨取汉麻籽油工艺被引量:9
2019年
将汉麻籽仁进行低温初榨,初榨饼粉碎,利用Viscozyme L植物水解酶和Protex 6L碱性蛋白酶依次酶解初榨饼粉,再进行低温复榨。低温初榨条件为温度50℃、榨膛压力3.5 MPa,获得初榨饼残油率21.6%。酶解复榨条件:初榨饼粒度60目,Viscozyme L植物水解酶添加量3.0%(质量分数),酶解时间4.5 h;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后,Protex6L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1%、pH 10、酶解时间2.8 h、温度52℃、榨膛压力3.5 MPa条件下低温复榨,获得出油效率65.0%。对比分析了酶解低温复榨汉麻籽油基本理化指标和植物大麻素及生育酚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酶解低温复榨具有出油效率高、理化指标稳定、功能性成分对油相迁移性增强等优点。该方法为汉麻籽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途径。
王雯王睿智王彤王立琦朱秀清石彦国于殿宇
无渣豆腐工艺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针对传统工艺生产的有渣豆腐 ,造成原料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大的现象 ,本文提出利用脱皮后的全子叶大豆制成豆腐———无渣豆腐。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煮浆沸腾后持续时间为 6min ,豆浆浓度为 12 % ,凝固剂用量比为卤水∶石膏 =2∶3,点脑温度为 80℃。并对比 2种产品的质量。
石彦国程翠林
关键词:无渣豆腐凝胶
克东腐乳生产过程中酶活力的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以克东腐乳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谷氨酰胺酶活力进行监测并分析,揭示腐乳生产过程中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腐乳前酵阶段,坯体中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谷氨酰胺酶活力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腐乳后酵阶段,腐乳坯及汤汁中碱性蛋白酶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腐乳坯及汤汁中性蛋白酶活力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汤汁中谷氨酰胺酶活力略有上升,腐乳坯中谷氨酰胺酶活力变化不显著。
孙冰玉邹丽宏刘颖张光杨跃峰石彦国
关键词:腐乳酶活力监测分析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