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 作品数:16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剂量肝素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中的安全性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高出血风险的MODS患者30例,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抗凝,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的平均用量(3.5±1.7)IU/(kg·h);滤器平均使用寿命(16.5±3.8)h。MODS组患者APTT、TT、P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ODS患者治疗后24 h、48 h 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LT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 APTT、TT、PLT与治疗后2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黏膜出血2例,无呼吸道及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相对安全。 田惠玉 李建科 宋邵华 张杰 陆鹏 金玉洁 王来 杨秀芬关键词: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肝素 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调节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后期患者血管加压素(VP)分泌调节异常的规律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5例,测定其输注3%氯化钠溶液前后血钠及血清VP水平,以△VP/ANa≤0.5 pg/mmol为无反应组,>0.5 pg/mmol为有反应组,比较2组患者血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差异以及28 d病死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存活患者)住ICU时间。结果无反应组30例(54.5%),有反应组25例(45.5%)。2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 Il评分、中心静脉压(CVP)、血压、血浆白蛋白水平、输注高渗盐水前后血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267,t=-0..563,-0.596,-0.712,0.779,1.306,0.257,0.233,均P>0.05),输注高渗盐水前后VP水平(ng/L)无反应组均低于有反应组(10.66±1.57 vs.17.13±5.12,t=6.091,P<0.01;11.65±1.74 vs.22.50±5.31,t=9.758,P<0.01)。无反应组的血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及应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均高于有反应组(分别为t=-5.881,-4.143,-5.725,-5.62.5,P均<0.01)。28 d病死率无反应组高于有反应组(66.7%vs.40.0%,x^2=3.911,P<0.05);(死亡患者)生存时间2组无差异[(5.8±1.9)d vs.(6.1±2.3)d,t=0.384,P=0.704];(存活患者)住ICU时间无反应组高于有反应组[(9.9±2.3)d vs.(6.7±1.7)d,t=-4.044,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后期患者基于渗透压调节的VP分泌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对评价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周庆明 王春玲 杨秀芬 孙静娜 李栋梁 王来关键词:血管加压素 休克 感染性 预后 渗透压 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降钙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74)与脓毒症休克组(n=76),且依据不同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107)与死亡组(n=43);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7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析各组HB-EGF、PCT、vWF、HMGB1表达水平,观察脓毒症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析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的相关性;分析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二元Logistic方程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两组,且脓毒症休克组HB-EGF水平最低,PCT、vWF、HMGB1水平健康组最低,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存活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但PCT、vWF、HMGB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健康组、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及SOFA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GF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负相关,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正相关。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52%、67.79%、70.44%、69.54%、93.56%,特异度分别为68.99%、77.32%、71.76%、72.96%、88.78%。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EGF、PCT、vWF、HMGB1在不同脓毒症患者中均有不同表达,且与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同时,HB-EGF、PCT、vWF、HMGB1指标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四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杜蕊 郝丽娜 宋邵华 李栋梁 王来 赵志涛关键词:降钙素原 血清CRISPLD2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富集分泌蛋白含LCCL结构域2(CRISPLD2)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血清CRISPL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28 d预后;分析脓毒症患者CRISPLD2与PCT、CRP、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ISPLD2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11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52例,严重脓毒症48例,脓毒性休克15例;28 d死亡29例,病死率为25.2%.脓毒症患者CRISPLD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L:204.1±74.5比211.3±12.0,P〉0.05);但脓毒性休克组CRISPLD2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mg/L:139.0±55.0比240.2±89.6、233.0±8.9,均P〈0.05).脓毒症患者PCT、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病情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脓毒症死亡者CRISPLD2水平与存活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水平则明显升高.脓毒症患者血清CRISPLD2水平与PCT、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89、-0.431、-0.115、-0.20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ISPLD2、PCT、CRP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907(0.871-0.944)、0.922(0.886-0.958)、0.916(0.878-0.954),均P=0.000;当CRISPLD2截断值〉216.0 mg/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92.6%,介于PCT与CPR之间.CRISPLD2评估预后的AUC明显低于PCT〔0.617(0.507-0.727)比0.786(0.668-0.903),P〈0.01〕;当CRISPLD2截断 王来 杨秀芬 张书利 朱孟莎关键词:脓毒症 C-反应蛋白 预后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经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5例,采用大剂量呋塞米(1~2 mg/min)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目标尿量2~4 ml.kg-1.h-1)等情况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pH值、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患者的尿量分别为(10.6±2.3)、(163.9±23.2)、(190.7±30.6)、(184.0±26.2)、(178.3±22.4)、(167.0±19.9)ml/h。治疗后6 h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下降,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 pH值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增加,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0例(88.9%)患者肾功能恢复并成功脱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常规剂量利尿剂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给予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增加尿量,改善内环境紊乱,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田惠玉 姜相明 张杰 王来 陆鹏 宋邵华 杨秀芬关键词:呋塞米 急性肾损伤 肺水肿 SIX1、TGF-β在人参皂甙Rg3抑制喉鳞癌淋巴转移中的机制研究 张继华 王燕 王来 薛海涛 祖金美 陈春菊 实验通过临床病理组织、体外细胞两个方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QPCR标记等检测方法,对人喉鳞癌中CSE1L、SIX1、TGF-β及E-cadher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探讨,通过RNA干...关键词:关键词:喉鳞癌 淋巴转移 基因表达 早期计划康复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计划康复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ICU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 d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在一般对症及病因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计划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ICU病死率、总病死率、完成康复治疗的总次数、每日康复时间、第1次康复时SOFA评分、转出ICU时MM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住ICU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出ICU及出院时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法(MRC)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2组ICU病死率、总病死率、完成康复的总次数、每日康复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第1次康复时SOFA评分及转出ICU时MMS评分均明显高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出ICU时,康复组MRC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2组MRC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计划康复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但不能改变患者的短期预后。 王来 周庆明 吕亚欣 苏自亲关键词:早期康复 机械通气 高渗盐水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加压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周庆明 王春玲 李栋梁 杨秀芬 王来 选择感染性休克后期这一特定阶段。既往研究设计并未针对感染性休克的不同阶段进行区别对待,研究结果常相互矛盾,该研究设计改良了这一缺陷。研究内容:探讨血管加压素对渗透压调节的异常反应规律,及其对预后产生的影响。采用前瞻性设计...关键词: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Galectin-1/RAMP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对炎性信号通路的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actose lectin 1,Galectin-1)/重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ecombinant 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RAMP)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对炎性信号通路的调控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并收集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人群血清抗炎分子Galectin-1和RAMP表达水平。细胞学实验: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单核细胞Galectin-1基因,将单核细胞TCP-1分为3组,对照组、NC组(转染NC质粒)和试验组(转染CRISPR-Cas9质粒),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表达水平,通过qPCR检测炎症通路分子ID3和RAM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D3和RAM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Galectin-1和RAMP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敲除Galectin-1组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加(P<0.01);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Galectin-1组细胞ID3和PAM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Galectin-1组细胞ID3和RAM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Galectin-1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信号ID3/RAMP通路影响单核细胞的炎性因子分泌代谢,并参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杜蕊 郝丽娜 宋绍华 李栋梁 王来 赵志涛关键词:单核细胞 人参皂甙Rg3对人喉鳞癌细胞中SIX1和TGF-β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人参皂甙Rg3对原代培养人喉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SIX1和TGF-β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术中留存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常规处理后,体外进行人喉鳞癌原代细胞培养,待细胞传代稳定后分为对照组、顺铂组、Rg3组。顺铂组加入顺铂,使其终浓度为3μg/mL;Rg3组加入Rg3,使其终浓度为300μg/mL。处理后继续培养细胞24 h,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SIX1、TGF-β及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原代细胞中SIX1 mRNA、TGF-βmRNA及E-cadher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SIX1、TGF-β蛋白强阳性表达,E-cadherin蛋白弱阳性表达;顺铂组SIX1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TGF-β蛋白强阳性表达;Rg3组SIX1蛋白弱阳性表达,E-cadherin和TGF-β蛋白强阳性表达。顺铂组及Rg3组SIX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Rg3组均明显低于顺铂组(P均<0.05);顺铂组及Rg3组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Rg3组明显高于顺铂组(P均<0.05);3组间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g3能够通过下调SIX1表达起到抑制人喉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且其作用强于顺铂。 张继华 张皓蕾 刘玲玲 王燕 王来关键词:人参皂甙RG3 上皮-间质转化 TGF-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