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
- 作品数:72 被引量:1,18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研究生人力资本与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被引量:22
- 2021年
- 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大致为21.23%。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建议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增加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研究生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协调机制问题。
- 江静许士道
-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学研协同
- 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评《数据治理与乡村创新实践研究》
- 2024年
- 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政府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的有效工具,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驱动力。数字化驱动下的乡村振兴,不仅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 江静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2023年
- 新发展格局对中国产业政策提出了新要求。现有中央行政指令以及地方竞争的产业政策模式,已无法充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发展以及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需要对现有产业政策体系进行解构,推动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和重构,使之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 江静张冰瑶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分析供应链行政指令产业链
- 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制造"。然而,从2005年开始,长三角经济首次出现了近十年来的整体增速"滑落"的迹象。2005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江浙沪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
- 江静
- 文献传递
- 青海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 2024年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是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最优路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综合体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是支撑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意义。现阶段,青海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要着力通过传统产业焕新、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同时要以企业梯度培育为发力点,将链式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集群发展思维和协同发展思维融入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并从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要素支撑和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 江静郑洁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以产业分析为基点 研究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刘志彪教授访谈
- 2007年
- 刘志彪江静
- 关键词:中国理论经济学基点经济理论研究国家教育部
- 让建言更多含金量:员工建言质量的前因机制被引量:7
- 2020年
-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 江静董雅楠李艳杨百寅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 善于质疑辨析就会有高创造力吗?中国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的弱化作用
- 尽管在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批判性思维被广泛认为是决定个体创造力重要个性变量,但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而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更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从个体认识论的角度,将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引入管理学领域,...
- 江静杨百寅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员工创造力
- 文献传递
-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中国产业政策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为理解大国治理背景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产业政策可以分为“纵向指令”和“横向竞争”两大模式,前者是中央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指令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落实中央政策,后者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产业发展而出台相关政策或对中央产业政策层层加码以制造“政策洼地”,这也使产业政策具有独特的“央地非一致性”以及“地方竞争性”两大特征。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政策转型方向是中央主导型,即在保证中央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高度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充分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形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纵向均衡机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机制、落实和执行机制、导向以及区域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构。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关键着力点在于:由中央政府选择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予以政策性扶持,地方政府以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基本行为准则,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以更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支持方式来替代财政补贴等传统产业政策手段,成立产业政策协调委员会加强产业政策实施中的协调。
- 江静张冰瑶
- 关键词:产业政策
- 投入数字化与共同富裕——基于制造业中间投入的分析
- 2024年
- 基于城市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CHIP调查数据,分析制造业数字产品投入和数字服务投入对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不仅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收入水平,也缩小了个体间的收入差距;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主要来源于数字产品投入;数字产品投入在劳动力需求和收入分配环节更加偏向于低技能劳动力,从而促使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越合理,制造业投入数字化的收入提升和差距收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为产业数字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
- 郑洁江静江静
-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者收入收入差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