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华池地区长8_(1)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对渗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华池长81油藏孔喉结构多样、渗流特征复杂,成藏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石油勘探突破及规模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油水相渗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南梁—华池地区长8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比分析了该区不同物性样品微观孔喉结构差异及其对油水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储层物性越好,微观非均质性越强,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无水期驱油效率先增后减,最终水驱油效率越高。②当渗透率大于1.000 mD时,渗透率贡献率主要依靠少数半径大于6.00μm的连通喉道;当渗透率小于1.000 mD时,渗透率贡献率主要由喉道半径峰值区间的小喉道决定。③连通喉道半径小于0.10μm的孔隙流体为不可流动的束缚流体,储层物性越好,半径大于0.50μm喉道控制的孔隙体积越大,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④研究区油水相渗特征可以分为3类,其中Ⅰ类相渗物性最差、驱油效率最低;Ⅱ类相渗喉道半径为0.50~1.00μm,两相共渗范围较宽,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均最高;Ⅲ类相渗喉道半径多大于1.50μm,含水上升较快,无水期驱油效率最低,但最终驱油效率只略低于Ⅱ类相渗最终驱油效率。喉道半径的分布、连通特征决定了储层渗透率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大小,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对石油充注、成藏以及开发均有重要的影响,是该区油水关系复杂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成果对分析岩性油藏油水关系、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张晓辉张娟袁京素崔小丽崔小丽
- 关键词: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恒速压汞渗流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 基于Green函数和玻尔兹曼变换的致密油藏弹性能量表征方法
- 2022年
- 针对致密油藏储层及流体特点,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Green函数,计算弹性能量动用边界;利用玻尔兹曼变换推导溶解气驱计算模型;形成3种能量的定量表征方法。将弹性能量控制区域分为缝网控制区、基质控制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弹性能量的准确计算,并分析不同地质参数对弹性能量控制范围的影响;绘制不同厚度、不同半缝长条件下的X试验区1000 m井距水平井弹性能量图版。基于弹性能量释放过程分析,预测此类油藏弹性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X试验区应用效果较好,目前压裂液弹性能、储层及流体弹性能释放超过80%,后续开采主要依靠溶解气弹性能的释放,可采取补充地层能量等措施,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提高采收率。
- 曹仁义辛红刚杨松林张晓辉王鹤楠毛振华
- 关键词:体积压裂
-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甜点区预测被引量:7
- 2021年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实践表明陕北地区长7段也发育丰富的页岩油,成为该盆地非常规石油勘探新的接替目标。通过对烃源岩品质、类型、储集层、隔夹层及源储配置关系等开展定量刻画,表明:①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TOC值为13.81%)、暗色泥岩(TOC值为3.74%),及与之互层共生的砂岩薄层,构成了页岩油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②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砂地比平均值为20.1%,单层砂体厚度平均值为3.8 m,长7段源内油藏为典型的页岩油,储集层甜点以“夹层型”为主,源储有效配置为页岩油的形成提供了保障。③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表明:有利储集层、隔夹层及裂缝的发育规模,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甜点”分布规律和富集高产能力。在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陕北地区长7段“甜点区”的评价标准,共评价甜点21个,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 马艳丽马艳丽辛红刚马文忠毛振华淡卫东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国外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关键问题。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开发了新技术,获得了新认识,对致密油工业开发起到了助推作用。我国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突破常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基础问题。介绍了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采用的新方法及取得的认识,分析了致密油储层基本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难点,初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尤源牛小兵辛红刚冯胜斌宋娟毛振华张丹丹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结构数字岩心
- 冲决:河道演化关键环节的综述与讨论
- 2023年
- 有关冲决的研究已充分应用于地质学、地貌学、水工学等领域,但尚未受到国内沉积学家的充分重视。在梳理相关争议性问题的基础上,综述并讨论有关冲决概念、成因、演化、识别、应用等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包括:(1)阐述冲决的概念,以及冲决与决口、改道的异同,并建议使用狭义的冲决概念来解释大规模的河道改道;(2)明确坡度比是冲决的主要控制因素,天然堤的抗冲性(砂质天然堤还是泥质天然堤)、泛滥平原的地貌特征(地表植被,水位,排水状况,废弃河道)是河道冲决的次要控制因素;(3)总结了冲决的演化模式与识别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储层沉积学的分类方案;建议国内的沉积学家使用决口型冲决与废弃河道再占用型冲决识别不同的河道类型与演化方式,或使用地层过渡型冲决与地层突变型冲决的分类方案来区分河道之间的叠置关系;(4)讨论了冲决在储层构型、河型转化等当前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建议引入冲决的概念来完善储层构型领域5级构型的演变、大型河道化体系的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以及异旋回对储层构型的影响;补充河型转化当中大型单一河道与网状化河道相互转化的沉积模式。有关冲决问题的综述与讨论为储层沉积学家恢复古河道演化方式,建立更加精准的地质模型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陈薪凯周树勋辛红刚李成李成李卫成李卫成冯胜斌毛振华殷亮亮
-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型转化改道
- 国外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启示被引量:31
- 2013年
-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难、分类评价难、预测难,并且孔隙结构与油气赋存和渗流的关系复杂等。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发现了纳米孔喉储集类型并研究了其成因;逐级深入,形成了微观尺度分析测试系列方法;发展了数字岩心技术;定量分析了矿物成分及其在微观渗流中的作用;有效识别和表征了微裂缝;对比分析了储层中各类孔隙及流体分子的尺度。根据国外的经验,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指出要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测试手段上有所突破;要证实致密油储层中纳米级孔隙的存在与否及其贡献;要揭示致密油储层中孔隙和喉道的配置关系;要认识致密油储层中微裂缝发育及分布规律;要探讨致密油储层改造及储层保护的手段。
- 尤源牛小兵辛红刚冯胜斌宋娟毛振华张丹丹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被引量:32
- 2018年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规模小,成藏特征复杂,预测难度大。探讨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否存在二次运移与成藏,以及延安组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次等,可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颗粒荧光定量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油藏存在古油水界面上升和油气逸散等地质事件,揭示出部分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遭受过破坏并发生过油气二次运移。整体而言,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主要存在两期成藏,早期为早白垩世末的充注成藏,油气主要在延安组下部层位聚集成藏;晚期为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抬升引起的油气二次运移成藏,油气在延安组上部层位聚集成藏。相比早期成藏,晚期的成藏区域更加远离长7生烃中心,两期成藏形成了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现今的分布格局。
- 叶博梁晓伟宋娟曹润荣毛振华郝炳英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二次运移成藏期次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
- 适用于地质勘探的石油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地质勘探的石油取样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装置,底座上方竖直设有L型立板,底座上竖直连接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上端分别连接L型立板,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杠上共同螺纹套设有滑块,...
- 辛红刚陈薪凯冯胜斌柳娜李成张晓辉毛振华雷秀洁甄静
-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 2019年
-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砂体,对盆地周缘露头及几百口井取心井进行了系统沉积相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期,湖盆西南及湖盆中部重力流沉积主要为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在纵向上,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不同组合的多期叠置形成了6种纵向组合类型,并在平面上呈一定的规律性分布;受沉积底形控制,在斜坡区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顺斜坡呈带状分布,平面分布规模小;在湖盆中部的坡脚及湖底平原,由于能量减弱,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以砂质碎屑流为主的大规模重力流沉积,构成湖盆中部砂体的主体;再往湖盆中心,则主要发育薄层的浊流沉积。成因分析认为,盆地西南较陡的湖盆底形、细粒沉积物的高速率供应和高频次地震促发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
- 淡卫东邓静毛振华崔小丽辛红刚庞锦莲马艳丽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马岭地区长81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被引量:4
- 2019年
- 马岭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储层整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局部发育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为了弄清优质储层的成因机理及分布规律,通过钻井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方法,对长81沉积相与砂体展布、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岭长81期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加沉积形成了连片分布的有利储集砂体;压实作用和碳酸盐、伊利石胶结作用形成了长81储层的低孔低渗背景,长石溶蚀作用、绿泥石膜胶结作用使低渗背景上发育了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将长81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约占储集砂岩的45%,主要分布于主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同时长石溶蚀或绿泥石膜胶结成岩作用发育的地区。有利沉积、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为长81下步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 叶博马继业史立川崔小丽梁晓伟毛振华宋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优质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