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业

作品数:175 被引量:85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6篇细胞
  • 44篇基因
  • 37篇干细胞
  • 20篇分化
  • 14篇神经干
  • 14篇神经干细胞
  • 14篇神经元
  • 13篇突变
  • 13篇贫血
  • 12篇乳头
  • 11篇蛋白
  • 11篇体外
  • 11篇缺乏症
  • 10篇多态
  • 10篇多态性
  • 10篇人乳
  • 10篇肉瘤
  • 10篇乳头瘤
  • 10篇乳头瘤病毒
  • 10篇细胞分化

机构

  • 89篇潮州市中心医...
  • 4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2篇苏州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2篇汕头大学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5篇惠州市中心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江门市人民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潮州市妇幼保...
  • 2篇揭阳市人民医...
  • 2篇惠州市中医医...

作者

  • 175篇杨立业
  • 54篇林敏
  • 51篇郑佳坤
  • 29篇惠国桢
  • 28篇林小聪
  • 23篇郭礼和
  • 22篇蔡玮
  • 21篇陈强
  • 20篇罗招云
  • 19篇汪朝阳
  • 19篇杨惠钿
  • 19篇林芬
  • 18篇杨辉
  • 18篇李文玉
  • 17篇刘相名
  • 15篇詹小芬
  • 15篇吴教仁
  • 14篇谢家斌
  • 12篇费俭
  • 9篇黄天华

传媒

  • 29篇分子诊断与治...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中国伤残医学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20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19篇2003
  • 18篇2002
  • 3篇2001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多态性分析
目的 PCR扩增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52型E6编码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和多态性分析。方法提取HPV52单纯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HPV52-E6编码区全序列,测序及BLAST多态性分析。结果...
罗招云陈强杨立业林敏李文玉詹小芬陈默蕊
苦参碱对人突变肉瘤细胞系MS0812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体外实验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体外培养的人肉瘤细胞系MS081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调亡作用。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肉瘤细胞系MS0812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不同作用时间对MS0812细胞的增殖作用的影响,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苦参碱浓度大于500.0 mg·L-1作用24h对MS081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通过TUNEL试剂盒可以发现凋亡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苦生碱体外对肿瘤细胞系MS081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有限。
张松杨立业李雪姜翠玉
关键词:苦参碱凋亡肉瘤
人类胚胎肌肉细胞体外自发恶性转化抑癌基因的改变
2008年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肌肉源性自发恶性转化细胞系抑癌基因的改变.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CR,PCR产物直接测序研究该类细胞系抑癌基因p16,p15,MTAP(甲硫氨酸磷酸化酶)和p53基因及蛋白的改变.结果:在染色体9p21处存在纯合性片段缺失,包括p16,p15及MTAP;对p53基因突变率高发的外显子7,8及内含子7测序发现存在范围较大的突变,外显子突变率高达13%,皆为点突变,而内含子变异更甚,包括小片段缺失、插入、移位及点突变,其几与正常p53序列无明显相似性,在测序的6个细胞系中(含5个不同遗传背景)突变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多种抑癌基因的变异在正常胚胎肌肉细胞自发恶性转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宪耀李文玉陈强郑佳坤周海鹰黄革马廉林广裕黄天华杨立业
关键词:恶性转化肉瘤染色体9P21P53基因
高分辨熔解曲线检测潮汕地区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H基因多态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潮汕人群中载脂蛋白H基因(apolipoprotein H,Apo H)多态性与自发性深部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340例,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轻度外伤患者257 例。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 assay,HRM)检测Apo H基因型并测序验证。结果:所有患者的Apo H基因rs4581位点由HRM法成功检测,并且HRM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Apo H 基因6个SNP位点(rs8178822、rs52797880、rs8178847、rs4581、rs1801690 和rs6933)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法能广泛运用于SNP基因多态性研究。潮汕地区自发性深部脑出血与Apo H基因多态性无关。
魏二佳黄樾陈琦黄亿平杨立业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SYBR GreenⅠ染料法定量PCR检测疟原虫感染及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一种可以快速定量检测疟原虫及虫种鉴别的荧光定量PCR法。方法将SYBR Green Ⅰ法与TaqMan探针法检测疟原虫进行比对,评价定量的准确性及方法的敏感度。以PCR-DNA测序法为金标准,评价SYBR Green Ⅰ法分型的准确性。结果两个方法的定量拷贝检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SYBR Green Ⅰ法检测疟原虫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102copy/mL至5×102copy/mL之间。与PCR-DNA测序法比较,SYBR Green Ⅰ法能准确的对感染的疟原虫虫种做准确的鉴定。结论 SYBR Green I染料法定量可同时进行人体疟原虫的定量检测和虫种鉴别,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在疟疾的高发地区推广使用。
陈江涛刘配芬钟德善潘雪峰杨辉杨立业陆志为杨惠钿林敏Santiago-m Monte-NgubaJuan Carlos Salas EhapoUrbano Monsuy Eyi
关键词:疟疾SYBR
CD44及CD44v6在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其变异体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癌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食管癌中CD44的表达共145例,CD44v6共146例。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CD44及CD44v6在5例小细胞癌中均不表达0%,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1%(127/140)和82.27%(116/141)。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00%(10/10)及88.89%(8/9),中分化组分别为98.21%(55/56)及94.74%(54/57),而低分化组则分别为83.78%(62/74)及72%(54/75)。CD44及CD44v6在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在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及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越好,CD44及CD44v6的表达越强。结论 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食管癌组织学分型的一个辅助标记物及预后预测因子之一。另外,鉴于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物。
郑淑妍陈强黄小萍苏少雪林敏刘俊斌杨立业
关键词:CD44CD44V6免疫组化食管癌
癌前食管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CD44及CD44v6的差异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病例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癌前食管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40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正常的鳞状上皮,只表达于上皮基底层3~5层细胞,随着上皮的增生,表达的细胞层数逐渐增加,在非典型增生的上皮则主要表达于有异型的上皮,而原位癌则几乎表达于上皮的全层。CD44及CD44v6在各种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均P〈0.01),其中从正常食管组织及伴上皮增生但无细胞异型的食管组织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其表达强度逐渐增强,而从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结论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为食管癌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郑淑妍杨惠钿陈强苏少雪林敏刘俊斌杨立业
关键词:CD44CD44V6免疫组化食管鳞状细胞癌
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献血者的输血传播感染疾病血清流行学研究和风险因素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在比奥科岛上献血人群中开展一次输血传播感染疾病(transfusion—transmissibleinfections,TTIs)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对合格献血者血样进行4项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型病毒(HBV)、丙型肝型病毒(HCV)、梅毒螺旋体(LUES),同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TTIs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37名献血者中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7.83%(95%CI:6.85~8.80)、10.01%(95%CI:8.92~11.10)、3.71%(95%CI:3.03~4.39)和21.52%(95%CI:20.02~23.00)。多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是6.30%(95%CI:5.42~7.18)。同时发现女性献血者的HIV和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HIV:AOR=I.50,95%CI:1.10-2.04,P=0.010;梅毒:AOR=1.27,95%CI:1.02~1.58,P=0.034)。岛上的未规划居住区是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HIV:AOR=I.66,95%CI:1.04~2.66,P=-0.033;HBV:AOR=I.78,95%CI:1.11~2.83,P=-0.016;梅毒:AOR=I.73,95%CI:1.26-2.37,P=-0.001)。结论比奥科岛的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感染的阳性率极高,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液安全。
谢东德陈江涛Urbano Monsuy EyiRocio Apicante MatesaMaximo Miko Ondo ObonoCarlos Sala Ehapo郑艳芬詹小芬杨辉杨惠钿杨立业章光华荆磊林敏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综合治疗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血肿的部位、血肿量及年龄不同进行分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人分别采用钻颅、开颅手术或立体定向手术 ,术中清除血肿或清除大部分血肿后置管 ,术后复查头颅CT ,根据血肿的清除情况 ,选择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2 17例病人术后 3 3例死亡 ,病死率为 15 1% ;184例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生活能力 (ADL)分级 :ADL 1级 5 2例、ADL 2级 84例、ADL 3级 3 2例、ADL4级 16例。结论 :本综合疗法能根据病情、意识状态、血肿情况综合考虑 ,选择恰当术式及手术时机 ,配合术后治疗、康复 ,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
陈汉明郑佳坤杨立业谢家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位技术外科手术引流
脑室铸型出血63例诊疗体会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63例自发性脑室铸型出血患者早期采取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积极防治并发症疗效。结果:本组63例患者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法:Ⅰ级19例(30.2%);Ⅱ级21例(33.3%);Ⅲ级13例(20.6%);Ⅳ级5例(7.9%);Ⅴ级2例(3.2%);死亡1例(1.6%),自动放弃治疗出院2例。存活病人半年内随诊发现脑积水3例,进一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救治脑室铸型出血的效果确切,简单易行,临床上值得推广。
谢树波蔡玮杨立业林小聪
关键词:脑室铸型出血脑室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