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C基因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和小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6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NCI-N87、BGC-823、AGS和SGC-7901中VEGF-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构建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按实验组(MKN-45-GV/C)、对照组(MKN-45-GV)和空白细胞组(MKN-45)加以比较。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在6种胃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VEGF-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在胃癌细胞MKN-45中表达最低(0.45±1.44),SGC-7901中表达最高(31.13±0.7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1);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每平均视野形成克隆数分别为6.23±0.32和1.40±1.67,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5%和31%(P<0.05);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小管数目分别为8.14±1.25、12.76±0.79和18.46±0.72(P<0.01),小管长度分别为98.56±3.71、105.17±1.34和151.62±2.51(P<0.05)。结论:VEGF-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VEGF-C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小管形成。
- 杨博郭晓波靖昌庆彭利盼王金申石玉龙李乐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小管形成
- 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Ti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Tiam1基因(N1/Tiam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MKN45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iam1基因的胃癌MKN45细胞株,为:N1/Tiam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N1)组和未处理细胞(MKN45)组的两个对照组分别为:N1组和MKN45组;通过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上调Tiam1基因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功能。结果与N1组相比,N1/Tiam1组中Tiam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36±0.05)vs.(2.67±0.1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N1/Tiam1实验组较N1对照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0);与转染N1空载体的MKN45细胞对照组相比,转染了N1/Tiam1高表达质粒的MKN45细胞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Tia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Tiam1基因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杨博郭晓波苗瑞政靖昌庆石玉龙李乐平
- 关键词:胃肿瘤癌基因
- MicroRNA与恶性肿瘤淋巴转移被引量:1
- 2012年
-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主要通过干预mRNA的翻译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诸多研究表明,miRNA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发挥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近年来,有关miRNA与恶性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已成为探讨肿瘤转移调控机制的热点,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而淋巴管的生成是淋巴转移中的关键因素,研究miRNA对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有助于寻找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靶点。本文就miRNA和肿瘤淋巴转移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杨博郭晓波靖昌庆李乐平
- 关键词:MICRORNA肿瘤转移淋巴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