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萸
- 作品数:34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戊型肝炎病毒(HEV)F86株的形态学鉴定被引量:1
- 1998年
- 戊型肝炎病毒(HEV)F86株的形态学鉴定研究简报李晓萸苑锡同刘敏霞李德荣黄如统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李晓萸,女,1965年12月生,助理实验师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戊型肝炎(hepatitisE,HE)不仅暴发流行...
- 李晓萸苑锡同刘敏霞李德荣黄如统
-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形态学
- SARS相关病毒(BJ01株)的全序列及其比较分析被引量:23
- 2003年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对一株已确认为SARS病原体的冠状病毒(BJ01)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其他已知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9.725kb,含11个可读框(ORFs),由1个稳定区和1个可变区组成,其中稳定区编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包括两个ORFs;可变区含有4个蛋白质编码序列(CDSs),分别编码病毒的4个结构蛋白(S,E,M,N蛋白)。此外,可变区还包括5个非典型的预测蛋白(PUPs)。此病毒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的冠状病毒一致。通过与已知RNA病毒的序列比对,可以确认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与GenBank中已知的5个SARS相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显示,已在30个核苷酸位置上检出序列差异,总体突变率为0.1%,其中15个变异位点在编码区,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改变(异义突变)。S蛋白中已发现3处可能引起该蛋白质物化特征变化的变异,而该蛋白质可能参与病毒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与病毒包膜形成相关的M蛋白中则已发现两处氨基酸变化。进化分析表明,SARS病毒可能不是来源于人类,但没有证据证明是人为制造的。为了阐明SARS相关病毒的病因学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SARS病原体的存在,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秦鄂德祝庆余于曼范宝昌常国辉司炳银杨保安彭文明姜涛刘伯华邓永强刘洪张雨王翠娥李豫川甘永华李晓萸吕富双谭刚曹务春杨瑞馥汪建李蔚徐祖元李彦吴清发林伟陈维军唐琳邓亚军韩玉军李昌峰雷蒙李国庆
- 关键词:冠状病毒基因组系统发生学
- 我国登革3型病毒广西株基因组非编码区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 (RACE) ,获得我国登革 3型病毒株基因组的包括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扩增片段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长度分别为 710bp和 470bp。序列分析表明 ,与登革 3型病毒菲律宾株 (H87株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99%。进化树分析提示 ,该株病毒属于登革 3型病毒Ⅰ亚型。基因组的 5′和 3′端可能含有较强的二级结构域。
- 苑锡同李晓萸耿丽卿于曼陈水平范宝昌秦鄂德
- 关键词:RACE登革3型病毒CDNA非编码区
- 我国登革2型病毒毒力的多位点控制
- 04株是我国自行分离的无乳鼠神经毒力的登革2型病毒,其E蛋白62、203位分别为Glu、Asp.pDVWS501为含有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的质粒,可经体外转录、转染BHK-21细胞回复为有活力的病毒MON501.MO...
- 赵卫范宝昌胡志君陈水平王鹏程李晓萸于曼秦鄂德杨佩英
- 文献传递
- 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对新近分离的导致 1999年福建省登革热流行的登革 2型病毒FJ 10株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 利用RT PCR和 5′、3′RACE法扩增FJ 10株cDNA ,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的Clustal方法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FJ 10株基因组全长 10 72 3个核苷酸 ,有 1个单一开放读码框架 (ORF ,第 97~ 10 2 6 9nt) ,编码 3391个氨基酸 ,5′和 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6和 45 4个核苷酸。通过与标准株NGC株和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 0 4、43、44株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4.0 %、92 .8%、93.9%和 93.9%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9%、97.2 %、97.7%和97.9%。以 47株登革 2型病毒E/NS1连接区 2 4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 ,福建株与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同属于第Ⅳ基因型。结论 FJ 10株基因组全序列一级结构与其他登革 2型病毒类似 ,其基因型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 0 4、43和 44株。
- 耿丽卿秦鄂德赵卫胡志君苑锡同于曼李晓萸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病毒全序列测定系统发生树基因型
- 抗-HEV单克隆抗体B4C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初步表达
- 1999年
- 抗-HEV87A株单克隆抗体(mAb)B4C经体外研究鉴定,证实对我国暴发和散发性HEV毒株有很高的特异性。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mAbB4C,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出了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对其全部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可能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重链IA亚组。将VHcDNA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QE-31中,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可见1条Mr为16000左右的表达带,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9.3%,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 耿丽卿刘敏霞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
- 关键词:HEV单克隆抗体克隆
- 抗SARS冠状病毒药物细胞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建立抗SARS冠状病毒 (SARS_CoV)药物细胞筛选模型 ,应用于抗SARS_CoV药物的筛选 ,为SARS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将一定数量的细胞接种 96孔板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 ,以观察到的细胞病变 (cytopathiceffect,CPE)为指标 ,按照Reed_Muench法 ,计算药物的细胞半数中毒浓度 (TD50 )和抑制细胞半数病变的有效浓度 (IC50 )。结果与结论 :Vero_E6细胞接种SARS_CoV后 2 4h即可出现CPE ,且CPE明显 ,便于观察 ,可作为抗SARS病毒药物细胞筛选模型。依此模型筛选了 3类 87种药物 ,确认 6种药物在Vero_E6细胞上具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该模型的建立也为其他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技术平台。
- 李晓萸朱舜亚魏云玲杨佩英祝庆余秦鄂德
- 关键词:SARS-COVVERO-E6细胞抗病毒药物
- 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5′和3′端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测定新分离登革 2型病毒福建 (FJ 10 )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分析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从FJ 10株感染的乳小鼠脑中提取总RNA ,利用RACE法分别扩增 5′和 3′端cDNA片段 ,并克隆至pGEM TEasy载体中 ,然后分别测定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并用RNA绘图软件预测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结果和结论 :FJ 10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6和 4 54个核苷酸 ,并形成复杂的茎环结构 ,可能与病毒的复制和毒力有关。
- 耿丽卿秦鄂德于曼赵卫胡志君苑锡同李晓萸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碱基序列PCR
- 10例疑似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血清学调查
- 1996年
- 对10例住我院疑似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恢复期血清进行了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的免疫酶联检测(ELISA),发现了3例IgM明显升高,10IgG升高,确定青岛地区散发戊型病毒性肝炎。
- 逄金聚于德航吴力克黄永森李德荣李晓萸苑锡同
-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ELISA免疫血清学
- 戊型肝炎病人及实验感染猴粪便中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的检出被引量:1
- 1997年
-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DNA杂交技术,直接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猴粪便标本中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将从粪便标本中提取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用HEV特异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并用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的HEVET1.1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结果显示,直接从6份病人10%粪悬液标本中提取的RNA进行RTPCR,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未见任何信号带,点杂交也未见阳性。但标本悬液再用PEG沉淀后提取的RNA,有3份标本检出单一带(约240bp),Southern杂交亦显示阳性。然后检测用HEV87A株感染的恒河猴粪便标本,也呈阳性结果。这为HEV的基因诊断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 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苑锡同
-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