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灸治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类风湿因子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艾灸
  • 2篇艾灸治疗
  • 2篇IL-6
  • 1篇血浆
  • 1篇细胞
  • 1篇梅毒
  • 1篇梅毒抗体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吸附
  • 1篇抗体

机构

  • 3篇贵港市中西医...

作者

  • 3篇陈开慧
  • 3篇李仁保
  • 2篇覃丽
  • 2篇李凯
  • 2篇钟巧妮
  • 1篇杨吉恒
  • 1篇甘宇
  • 1篇梁东平

传媒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4种方法检测梅毒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RPR、ELISA、SYP3种方法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PR法和SYP法。结论SYP法适用于大规模体检、急诊手术和无偿献血的初筛试验,RPR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观察,ELISA法适用于复检试验及成分输血。
陈开慧李仁保
关键词: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抗体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对血IL-6、CRP与R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用真艾灸治疗,安慰组采用假艾灸,干预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组(P<0.01)。两组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个数及程度、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安慰组(P<0.05)。两组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安慰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
陈开慧李仁保甘宇李凯覃丽杨吉恒覃尚坚赖一红钟巧妮梁东平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类风湿因子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IL-6、CRP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以及探讨IL-6、CRP及RF与RA患者症状关系。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艾灸治疗组和安慰组,两组患者均按说明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艾灸治疗组取双侧肾俞穴、足三里和阿是穴,每穴每次各灸3壮,隔日1次,共60天。安慰组采用假艾柱,具体方法与前组相同。结果:30天1疗程,共2个疗程后,艾灸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优于艾灸安慰组的总有效率43.7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CRP与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艾灸治疗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413±30、44.5±10.5、126±29)明显低于安慰组患者(561±28、58.7±8.9、192±30);IL-6、CRP及RF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但IL-6和CRP与晨僵时间无相关性。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与RA患者血IL-6、CRP及RF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IL-6、CRP及RF水平与RA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
陈开慧李仁保李凯覃丽覃尚坚赖一红钟巧妮梁天武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白介素-6类风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