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凯

作品数:16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骨折
  • 5篇股骨
  • 5篇关节
  • 3篇愈合
  • 3篇术后
  • 3篇切口
  • 3篇胫骨
  • 3篇小切口
  • 3篇骨折愈合
  • 3篇艾灸
  • 2篇置换术
  • 2篇平台骨折
  • 2篇胫骨平台
  • 2篇胫骨平台骨折
  • 2篇胫腓骨
  • 2篇腓骨
  • 2篇髋关节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机构

  • 15篇贵港市中西医...

作者

  • 16篇李凯
  • 5篇杨吉恒
  • 5篇陈敏
  • 4篇梁坚
  • 4篇王志回
  • 4篇韦尚吟
  • 3篇彭宇
  • 3篇李文恒
  • 3篇马春柳
  • 2篇覃丽
  • 2篇陈开慧
  • 2篇李仁保
  • 2篇钟巧妮
  • 1篇杨庆达
  • 1篇杨有猛
  • 1篇徐带丽
  • 1篇梁寿学
  • 1篇姜铁斌
  • 1篇徐鸿育
  • 1篇史明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华夏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正骨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西藏医药
  • 1篇医学文选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灸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艾灸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拟初步探讨艾灸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骨关节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两组患者入院后、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2周D-二聚体、凝血功能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与手术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2聚体指标对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之间PT和AP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之间PT、APTT、TT、FIB、D2聚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可以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李凯彭宇
关键词:艾灸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
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创伤后骨髓炎多发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04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性检测。结果分离出127株致病,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42.7%,革兰阴性菌73株,占57.3%。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9%)、铜绿假单胞菌(18.1%)、大肠埃希菌(11.9%)、普通变形杆菌(6.3%)、粪肠球菌(5.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非一成不变,加强病原菌监测极为必要,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学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陈敏徐带丽李凯梁寿学
关键词:创伤后骨髓炎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髋关节外科脱位植骨术联合复方丹参川芎方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植骨术与复方丹参川芎方联合方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22年7月—2025年7月收治的60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植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植骨术联合复方丹参川芎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骨桥蛋白水平(49.35±10.16)ng/mL高于对照组的(43.29±10.21)ng/mL,骨保护素水平(322.04±88.14)pg/mL、骨钙素水平(28.11±2.34)ng/mL、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0.51±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389.76±89.66)pg/mL、(33.44±2.21)ng/mL、(0.86±0.15)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1.63±0.26)mPa.s、全血高切黏度(5.64±1.04)mPa.s、全血低切黏度(12.11±2.35)mPa.s及红细胞聚集指数(2.43±0.32)均低于对照组的(1.88±0.31)mPa.s、(8.63±1.66)mPa.s、(18.49±3.36)mPa.s、(2.88±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8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植骨术联合复方丹参川芎方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既可显著提高疗效,又可改善其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推荐。
谭永琚李凯王志回彭宇马春柳韦尚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
小切口双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行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暴露,直视下复位、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移植,X线透视引导下闭合打入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以治疗股骨颈骨折。共治疗头下型骨折14例,经颈型9例。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91.3%。结论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敏李凯李文恒杨吉恒王志回梁坚
关键词:小切口股骨颈骨折
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及熏洗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期间无死亡者,除1例发生针孔感染外,均未发生褥疮、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13例,良2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李凯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中药
中医药促进术后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9年
目前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己经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促进术后骨折愈合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血液流变学、内分泌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等5个方面,对有关中医药促进术后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成果作一简单总结和综述。
李凯史明李文恒
关键词:中医药骨折愈合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的12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脱落现象。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优良率为98.43%。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是髌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李凯韦尚吟杨吉恒王志回梁坚
关键词:髌骨骨折镍钛聚髌器
瘤段切除灭活再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骨肿瘤
2000年
目的 应用瘤段切除、酒精浸泡灭活后再植并采用带血管蒂脊移植治疗骨肿瘤。方法  1993~ 1998年间有 9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3例 ;骨巨细胞瘤 5例 ,骨纤维结构不良 3例 ,骨肉瘤 1例 ;病变部位 :胫骨上端 5例 ,股骨上端 2例 ,股骨下端 1例 ,肱骨上端 1例 ;该手术采用瘤段切除后 ,把病变组织刮除 ,然后将骨壳用 75 %的酒精浸泡 30分钟后再植 +带血管蒂骨移植 ,胫骨上端、股骨下端病变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 ,肱骨上端病变用带血蒂肩胛骨移植。结果 经 11个月~ 5年 6个月的随访 ,8例全部骨性愈合 ,1例转移复发。结论 应用该方法治疗骨肿瘤效果满意 ,不影响关节功能。
李凯李文恒陈敏
关键词:骨肿瘤
梅花针胫骨髓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29例报告
1999年
杨建全杨有猛李凯杨庆达徐鸿育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髓内固定治疗中西医结合胫骨骨折愈合踝关节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对血IL-6、CRP与R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用真艾灸治疗,安慰组采用假艾灸,干预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组(P<0.01)。两组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个数及程度、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安慰组(P<0.05)。两组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安慰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
陈开慧李仁保甘宇李凯覃丽杨吉恒覃尚坚赖一红钟巧妮梁东平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类风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