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及其方法改进被引量:17
- 1996年
- 自1990年5月始,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302例。其中脑瘫患者288例,平均年龄10.4岁。按照Ashworth5级法,术前肌张力平均3.8级,术后降至1.2级。作者在高选择法、电刺激技术以及分段跳跃式椎板切除显露神经后根等方面对传统的SPR术式做了改进。122例随访超过2年,痉挛解除有效率达96.6%,功能改善率达83.6%。本文还对SPR解除痉挛的可行性、手术方法改进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徐林蒋化龙傅中国易斌
- 关键词:腰骶神经后根痉挛外科手术
-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32 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仑膦酸钠10m g/ 天, 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BMD) 明显上升, 与年龄呈正相关; 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8-8 % ,且该药物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变化,均不需终止治疗。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 徐林傅忠国易斌俞兴
-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骨密度药理
-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1999年
-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 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112 例经MRI明确诊断的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硬膜外松解、切除脂肪瘤及纤维瘢痕,硬膜内松解粘连的神经根与脊髓,切断增粗的终丝。其中72 例得到2 年以上随访。结果:手术年龄在10 岁以下者,术后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和并发症改善率达60 % 以上,而年龄大于10 岁者却不足40 % 。经Kendall 等级相关检验,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P< 0-01) 。结论:MRI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诊断一经成立宜及早手术,手术年龄越小,术后效果越好;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并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加重损伤。
- 徐林洪毅易斌王波王昌海周钧
- 关键词:神经松解术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疗效
-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与早期处理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探讨成人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56例患者平均54岁,损伤平面分布于C_2-C_8脊髓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45例。术前行颈椎X线平片、CT、MRI检查。先行颈部制动,酌情行前路或后路手术,并给予脱水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结果 CT阳性检出率为79.17%;MRI为90.38%,可明确脊髓的病理状况及脊髓以外软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接受治疗的方法和时间分组对比,显示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 MRI对于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可以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改变。应根据脊髓损伤表现及变化和MRI显示脊髓的病理状况选择治疗方法,对于有脊髓压迫的病例最好在1周内手术治疗。
- 徐林洪毅易斌唐涛乔晓红
- 关键词:颈髓损伤无骨折脱位
-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2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sacralselective posteriorrhizotomy,L-SSPR) 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时,部分患者出现上肢痉挛缓解,斜视、流涎好转及发音变清晰等现象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等电生理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对517 例偏瘫型、三肢瘫型、四肢瘫型及双重偏瘫型脑瘫患者,在实施L- SSPR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结果 发现有153 例(29.59%) 患者除下肢痉挛缓解外,出现手与上肢痉挛有部分缓解,斜视、流涎好转及发音变清晰。并有167(32.30%)例患者出现SSEP潜伏期延长等改变。结论 对SPR解除痉挛的机制提出新的推测,即在γ- 环路的基础上,还存在“外周- 皮层- 外周”的大环路。
- 易斌徐林
-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瘫下肢痉挛
- 儿童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儿童 78例 ,术前 1周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2 5例 (32 .0 5 % )脑瘫儿童合并下尿路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 2 0例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3例为混合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为单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正常 ;5 3例 (6 7.95 % )脑瘫儿童无下尿道临床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 35例 (6 6 .0 4% )膀胱总容量及顺应性下降、膀胱充盈压增加。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脑瘫儿童下尿道症状的神经病学原因 ,同时发现无下尿道症状的脑瘫儿童中至少 5 0 %以上合并临床静止性膀胱功能障碍 ,符合SPR适应证的患儿应尽早行SPR术。
- 俞兴徐林张小东易斌洪毅
- 关键词: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膀胱儿童
- 脑瘫合并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1992年 5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8岁以上 (含 18岁 )的 96例脑瘫患者中, 21例 (21.88% )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 X线片。并行动力性测量 X线片对比观察。结果术后疗效满意。随访 1~ 7年,平均 3.5年,仅有 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其余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1)脑瘫的异常运动姿态加重腰椎的负荷,从而导致较高的腰椎滑脱发生率 ,支持疲劳骨折的推论。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本身是由于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并不会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太大的影响。 (2)由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者站立及行走姿态改善,作用于腰椎的应力相应减少,也为脊柱的稳定提供支持。 (3)由于在同一切口施行两种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较多,应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然后再行经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术。 (4)因为脑瘫患者腰骶部动力机制的复杂性,所以选择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这一坚强的脊柱内固定方式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的首选术式。
- 易斌徐林洪毅俞兴王兵王业华
-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
- 腰骶部脊神经根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为腰骶部脊神经根解剖变异的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术中观察腰骶部脊神经根解剖变异情况。结果:在临床1240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发现15例双根脊神经共干,共硬脊膜鞘变异。变异率为1.21%。此类变异有一定的类同性和有一定的规律:共干的双脊神经在共硬脊膜鞘前有约1.5~2.0cm段被蛛网膜共同包绕,近脊髓神经根部及前、后干为游离状态。脊神经的前、后根结合部无交叉联系,可钝性分离。变异侧神经出口少于对侧,前根和后根的直径比值为1.2±0.40.6±0.8mm。结论:了解和认识腰骶部脊神经根变异特点,对SPR手术及腰骶部脊神经部位的手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傅忠国徐林易斌王波
- 关键词:脊神经根腰骶段神经根变异
- 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的新探索──15例初步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及撑开棍与压缩棍方式治疗脊柱侧凸15例,术前侧凸度数Cobb37℃110°,平均69.1°。椎弓根固定范围7~16节,平均12.3节;最高固定节段为T。手术后侧凸度数Cobb9°~30°,平均12.8°。侧凸矫正率53.3%~85.7%,平均71.9%。经椎弓相撑开(或加压缩)矫正率高,固定可靠,克服了目前常用方法的缺点;突破了胸-9以上不能用椎弓根钉的限制,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矫形内固定方法。
- 蒋化龙刘海鹰刘文斌傅中国赫崇春易斌
- 关键词:脊柱固定术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