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根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3篇压缩骨折
  • 3篇骨折
  • 2篇胸腰椎
  • 2篇植骨
  • 2篇疏松性
  • 2篇曲度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骨折
  • 2篇疗效
  • 2篇后路
  • 2篇骨水泥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1篇大阴唇
  • 1篇低钠

机构

  • 11篇哈励逊国际和...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房根强
  • 10篇张庆胜
  • 9篇靳宪辉
  • 6篇崔胜杰
  • 5篇李华
  • 4篇闫广辉
  • 3篇武佳奇
  • 3篇李鹏飞
  • 2篇代宏杰
  • 2篇吴洪格
  • 2篇张为
  • 2篇魏巍
  • 2篇周连军
  • 2篇赵正历
  • 2篇杨建博
  • 2篇赵磊
  • 1篇李秀菊
  • 1篇马荣花
  • 1篇张同军
  • 1篇丁文元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髓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伴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中39例患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损伤节段分布,C3~42例,C4~519例,C5~612例,C6~76例;骨折26例,骨折伴脱位13例;颈髓损伤程度Frankel分级,A级28例,B级11例。监测血钠、尿钠、尿量、尿比重等变化,测量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行限水补钠治疗。结果本组39例患者,37例经限水补钠治疗3周,血钠基本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另2例出现顽固性低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症状出现时间为(7.6±3.4)d,高峰出现时间(12.7±5.3)d,症状消失时间(45.5±16.3)d。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易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发病隐匿,诊断相对困难,稀释性低钠血症、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及抗利尿激素增高是其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应以限水为主,严重低钠时可适当补盐,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靳宪辉李华张庆胜崔胜杰周连军房根强
关键词:颈髓损伤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
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
张庆胜靳宪辉崔胜杰吴洪格周连军于铁淼杨建博房根强代宏杰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是运动创伤和骨科创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十字韧带在膝关节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和制动作用,损伤后易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需要重建治疗,稳定性问题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该课题通过基于前...
关键词:
关键词: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韧带关节镜
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OVCF患者共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OVCF患者与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效果相似,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房根强赵正历靳宪辉张庆胜崔胜杰魏巍闫广辉武佳奇赵磊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VAS评分
腰椎后外侧同种异体骨移植融合后排斥反应6例被引量:1
2008年
同种异体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移植材料,移植后排斥反应已逐渐引起关注。2003-01/2006-04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病科收治的6例腰椎后外侧同种异体骨移植融合术后排斥反应患者,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例,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移植融合术后3~14d,平均9.3d。患者所用的冷冻干燥辐照同种异体松质骨均在灭菌有效期内,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即抗生素预防感染+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病灶持续冲洗引流术。6例患者均在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后2周内,取出引流管和冲洗管,无患者继发感染,无患者因排斥反应导致内固定物取出,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
靳宪辉李华牛洪峰吴洪格张庆胜房根强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排斥反应腰椎
胸12及左侧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50岁,主因腰痛伴双侧臀部疼痛半年余入院。查体:胸12棘突及左侧第12肋骨轻压痛,可触及骨性隆起,四肢感觉、运动、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CT:胸12椎体压缩变窄,椎体及左侧附件骨质破坏.左侧第12肋骨呈膨胀性改变(图1)。全麻下行侧前方入路左侧第12肋骨切除+胸12椎体次全切除+钛笼融合+前路钉棒固定术。术后病理回报:纤维结构不良(图2)。术后腰部及双侧臀部疼痛症状明品减轻。
房根强张庆胜靳宪辉闫广辉高春光武佳奇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胸椎肋骨
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行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3例行常规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伤椎植钉,为对照组;30例术中伤椎植钉并于C臂X线机下行曲度矫正,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骨折程度、损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脊柱曲度Cobb角、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并计算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对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背痛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VAS评分和ODI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后即刻丢失(2.1±1.7)°,优于对照组的(4.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P=0.000);试验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及椎间隙高度丢失分别为1.8%±0.6%和(1.4±1.2)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2.1%和(3.4±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0;t=9.336,P=0.000)。随访期间试验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断钉、1例脱钉,发生率为6.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行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可获良好临床效果,明显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发生率,显著缓解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
李鹏飞房根强李华靳宪辉张庆胜丁文元张为崔胜杰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脊柱生理曲度内固定腰背痛
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8
2019年
背景:有研究证实,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00例,其中男82例,女118例,年龄60-82岁,随机分2组:试验组(n=100)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n=100)采用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利用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利用影像学检查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与Cobb角矫正情况。试验已获得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2-003(卫)。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7%,P=0);②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的伤椎椎体高度与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伤椎椎体高度与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使用高黏度骨水泥的骨水泥渗漏风险较低。
房根强赵正历靳宪辉张庆胜崔胜杰魏巍闫广辉武佳奇赵磊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
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与术后疗效是否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方法]自2005年4月~2008年9月,对照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常规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6~62岁,平均53.2岁。观察组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并于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矫正腰椎曲度。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2~70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复查,并对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应用VAS及ODI对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42个月,平均29个月。实验组患者腰椎曲度恢复指数为10.1%±3.7%,术后曲度丢失为2.1%±1.7%;对照组患者为5.2%±3.4%,术后曲度丢失为4.1%±3.2%;两组术后腰椎曲度丢失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椎间隙高度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对照组出现2例断钉,1例脱钉,发生率为10%。实验组下腰痛VA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下腰痛ODI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明显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下腰痛症状。
靳宪辉李鹏飞张庆胜崔胜杰张为李华房根强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腰椎曲度下腰痛
取髂骨植骨致髂腹股沟神经损伤2例被引量:7
2006年
张庆胜代宏杰房根强马荣花李秀菊范秋生
关键词:取髂骨植骨髂腹股沟皮肤感觉障碍腹股沟部大阴唇烧灼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对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二次治疗,对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考虑与术后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形成、椎管内感染、置钉不当、椎管内静脉压迫、椎弓根骨折、梨状肌综合征等有关。并发症发生时间在术后1~6 d,采取二次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论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早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医生手术技术高明,术前周密计划,术中仔细谨慎探查,术后严观病变情况。
张庆胜张同军房根强杨建博武佳琦李鹏飞闫广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后路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