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薇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信道
  • 3篇信道模型
  • 2篇多用户
  • 2篇无人机
  • 2篇MIMO
  • 2篇MIMO信道
  • 1篇低复杂度
  • 1篇迭代
  • 1篇迭代检测
  • 1篇多点传输
  • 1篇多输出
  • 1篇多输入多输出
  • 1篇多无人机
  • 1篇多无人机协同
  • 1篇多用户干扰
  • 1篇多用户检测
  • 1篇多用户检测器
  • 1篇信道建模
  • 1篇信干比
  • 1篇信号

机构

  • 12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兴通讯股份...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12篇张薇
  • 2篇胡哲
  • 2篇柴志军
  • 1篇肖燕燕
  • 1篇李志刚
  • 1篇杨博文
  • 1篇王勇

传媒

  • 4篇应用科技
  • 2篇信息技术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电讯技术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黑龙江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微观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针对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完善导师指导方式、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有效利用学校研究生创新鼓励政策等方面,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出建议。
张薇李志刚张文旭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培养
一种基于随机散射簇的非平稳3D空间信道模型被引量:15
2018年
针对大规模MIMO信道的近场效应和非平稳特性,该文提出适用大规模MIMO信道的一种基于随机散射簇的非平稳3D空间信道模型。采用抛物波前代替球面波前建模近场效应,并分析抛物波前条件下该模型的信道容量。对于大规模MIMO信道的非平稳特性,提出基于散射簇的有效概率确定收发天线阵元的有效散射簇集合,从而建模散射簇沿天线阵列轴的随机演变来合理描述散射簇的出现和消失。仿真结果表明,用抛物波前和有效散射簇的随机演变来建模大规模MIMO信道特征是很好的候选方法。
张薇段京京王岩松
一种基于ZP-OTFS的低复杂度SSOR检测算法
2025年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中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系统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LMMSE)检测复杂度过高而难以快速有效实现的问题,利用零填充(Zero Padding, ZP)OTFS系统时域信道矩阵呈块对角稀疏特性提出一种逐块迭代的对称逐次超松弛(Symmetric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SSOR)迭代算法,在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获得与LMMSE检测近似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逐次超松弛(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SOR)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对松弛参数不敏感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在迭代次数为10次时误码性能几乎达到LMMSE误码性能,显著降低了检测器的复杂度。
何茂恒张薇
基于几何的V2V三维MIMO信道建模及统计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准确刻画复杂无线通信场景下车对车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特征,结合双圆柱模型和椭球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基于几何随机信道模型,并推导了仿真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环境中移动和静止有效散射体的分布,能够体现各种实际场景中散射体分布形式、天线阵列排列方式及车流量密度对空时相关函数、多普勒功率谱密度等信道统计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参考模型扩展了基于几何的车对车信道建模方法,可服务于车联网环境下车载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同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张薇桑溪鸿韩慧杨博文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建模
一种3D Massive MIMO Kronecker信道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为建立适用大规模MIMO系统性能分析和评估的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3D Massive MIMO Kronecker信道模型。在传统3D MIMO Kronecker信道模型研究基础上,利用生灭过程建模散射簇在阵列轴的非平稳演变来表征Massive MIMO信道的非平稳特性,将生灭过程的影响抽象为幸存概率矩阵。通过仿真实验可以验证,所提信道模型不仅能够表征大规模天线阵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可以描述散射簇在大规模天线阵列轴上的演变。
段京京张薇
关键词:MASSIVEMIMO信道模型生灭过程
LTE-A系统协作多点传输联合处理预编码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目前多用户协作多点传输(MU-CoMP)中常用的预编码算法、迫零(ZF)算法和块对角化(BD)算法中同一用户的各子信道的等效信道增益不同,导致系统整体误码率较高这一现象,提出将块对角化几何均值分解的模代数(BD-GMD-THP)预编码算法应用于MU-CoMP系统.此方法可实现系统每用户内各子信道增益一致,均衡了用户内各子信道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总误码率,提高MU-CoMP系统性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艳秋张薇肖燕燕
关键词:协作多点传输预编码迫零块对角化几何均值分解
OFDMA系统存在定时偏移条件下的信干比分析
2008年
在OFDMA(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上行链路,单个用户的定时偏移也会导致多用户干扰(MUI)。实际的OFDMA标准利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复杂的闭环修正来实现高精度定时,从而将多用户干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文中考虑并分析了OFDMA系统存在定时偏移的各种可能情况,以及每种情况下的信号与干扰的功率比(信干比)。Matlab仿真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柴志军张薇胡哲
关键词:OFDMA上行链路多用户干扰信号干扰比
SDL阵列宽带零陷展宽波束形成
2016年
传统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信号带宽较宽时硬件实现困难且形成零陷较窄.针对此问题,利用传感器延迟线阵列结构替代传统的时域抽头延迟线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宽带零陷展宽波束形成方案.对参考频率干扰信号方向邻域的波束响应进行最大值约束,然后利用SRV约束将零陷展宽,通过凸优化工具求得最优加权向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保证波束宽度的同时实现宽带零陷展宽.在零陷宽度设定为10?、零陷深度为-30 d B的条件下,零陷宽度实测值可以达到14.7?,且具有较高的输出信干噪比.
张薇徐林许泉欣王勇
关键词:自适应波束形成凸优化
面向物联网数据收集的无人机自主路径规划被引量:1
2024年
路径规划旨在为无人机(UAV)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进路径,而实际环境的动态性极大地增加了路径规划的难度。本文针对物联网(IoT)节点处的数据收集问题,构建了一个复杂的3D动态环境,在多评论家深度确定性梯度算法(MCDDPG)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电量约束、路径长度最小化(MCDDPG-EPM)算法。算法考虑无人机自身电量约束及其在物联网节点间的调度问题,确保无人机在电量供应安全的前提下以较短的路径长度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特别地,为了应对动态环境下突发障碍物移动问题,提出信息增强的概念,以降低移动障碍物带来的路径不确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当物联网节点数为20时,所提算法相较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TD3)、传统A^(*)算法和蚁群算法(ACO)分别节省了11.8%、13.2%和15.1%的电量消耗。
张薇何若俊
关键词:路径规划物联网无人机
MC-CDMA系统存在频偏时的性能分析
2008年
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是把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码分多址(CDMA)结合起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详细构建了一个MC-CDMA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载频偏移和多径信道存在时的矩阵-向量表示模型。在此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频偏对MC-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器性能的影响。MATLAB仿真显示了MC-CDMA系统对频偏极为敏感,当经历多径Rayleigh信道时,系统只能忍受较小的频偏。
胡哲张薇柴志军
关键词:OFDMMC-CDMA载频偏移多用户检测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