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若楠

作品数:9 被引量:5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冬季积雪
  • 2篇瞬变过程
  • 2篇通量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气温
  • 2篇夏季
  • 2篇积雪
  • 2篇降雪
  • 2篇海冰
  • 1篇冬季气温
  • 1篇雪深
  • 1篇涛动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年代际变...
  • 1篇暖期
  • 1篇欧亚
  • 1篇欧亚大陆
  • 1篇气候变异

机构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9篇张若楠
  • 5篇张人禾
  • 4篇左志燕
  • 2篇李维京
  • 2篇孙丞虎
  • 2篇左金清
  • 2篇刘景鹏
  • 1篇李想
  • 1篇武炳义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961—2014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中国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等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最早进入湿季;干季由四川盆地、贵州南部开始。西南中东部以及南部等地的湿季长度较长,干季则与之相反。干湿季开始日期以及干湿季长度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发生了气候突变,呈现湿季长度变短,干季变长的趋势。湿季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并表现出中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干季降水则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点,在东部呈增加,在四川等地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湿季异常偏湿(干)年,开始日期易偏早(晚),结束易偏晚(早),长度偏长(短);干季开始异常偏早(晚)年,干季长度长(短),干季略偏湿(干);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西南地区干湿季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
贾孜拉.拜山李维京孙丞虎左金清张若楠刘景鹏
关键词:气候特征
E1Ni(n)o在我国冬季冷期和暖期对积雪的影响及其差异
利用1951-2011年中国台站、NCEP/NCAR再分析以及Hadley海温资料,详细诊断了我国冬季气温转型前后,E1 Ni(n)o年海温对我国冬季降雪和积雪的影响及其差异,并利用CAM3.1(通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关键词: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冬季多种积雪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差异性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1979~2006年冬季中国站点最大雪深和站点雪日、卫星遥感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5种积雪资料,从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积雪资料的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都表现为中国南、北方反位相的特征,即当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积雪偏多(少)时,青藏高原和南方地区积雪偏少(多)。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的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日随时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其中边缘山区的雪水当量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特征。南方地区站点最大雪深和雪日表现出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卫星遥感难以监测到该区积雪。相比较而言,卫星遥感资料比较适合高原和山区缺少气象站的地区及北半球更大区域积雪的研究,而站点资料更适用于中国中东部和平原地区积雪的区域研究。雪深、雪日、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这些多样性积雪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5种积雪资料结合使用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北半球大气对春季北极海冰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1年
在CAM3.0模式中,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来研究北半球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密集度(Sea IceConcentration,简称SIC)强迫的响应。将海冰密集度EOF第二模态(EOF2)的时间系数回归到原场,并把这个空间异常场逐月的加到SIC春季气候态上,作为敏感性试验的外强迫。试验结果表明:在季节尺度上,大气环流由春季逐渐向夏季演变,春季SIC异常与春、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地表温度以及降水异常有显著关系,尤其是对春季中国东部降水负异常,夏季东北部、东南沿海降水正异常有很大贡献。在逐日和逐周时间尺度瞬态演变上,局地高、低层大气环流对海冰强迫的响应呈现斜压结构,两周之后大气由斜压结构逐渐转变为正压结构,强迫响应可以通过遥相关波列传播到北极以外地区,到了第6周大气的响应基本达到正压平衡状态。这种遥相关的产生与极区热通量异常所激发的波活动通量有关:北极SIC异常首先通过直接热力强迫过程来改变表层热通量空间分布,这种表面热通量异常通过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大尺度罗斯贝波。在初始斜压区的低层有波动能量向上传播,并在对流层中高层向南传播,最后通过直接热力强迫和大气内部动力学相互作用引发的遥相关过程将能量频散到东亚地区,进而影响东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张若楠武炳义
关键词:海冰夏季降水瞬变过程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396
2014年
2013年1月,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资料诊断,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在中国东部区域,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500 hPa的高压异常抑制了对流的发展,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水平风垂直梯度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变得更加稳定.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二者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热力影响,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小)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力和动力因子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用,气象因子可以解释超过2/3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方差贡献达到0.68.
张人禾李强张若楠
关键词:气象条件
中国冬季积雪特征及欧亚大陆积雪对中国气候影响被引量:45
2016年
该文首先回顾了有关中国冬季积雪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冬季积雪的空间分布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中国冬季降雪特征,气象因子对中国冬季积雪水量平衡的影响,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系统在积雪形成中的作用等。冬春季欧亚大陆积雪对同期和后期中国气候影响的相关研究说明与欧亚大陆积雪异常相关联的中国气候异常以及积雪通过改变土壤湿度、表面温度和辐射分布,引起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对中国气候产生影响的物理过程。应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NCEP)第2版气候预测系统(CFSv2)的回报试验结果,对CFSv2在欧亚大陆积雪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关系的可预报性方面的分析表明,CFSv2能够较好地回报出春季欧亚积雪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在积雪及其气候效应研究方面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张人禾张若楠左志燕
关键词:积雪气候变异欧亚大陆
中国南方旱涝年际年代际变化及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6年
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旱涝时空格局发生变化的基本事实,回顾了中国南方降水的主要模态和旱涝年际年代际尺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指出,El Nino发展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尤其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El Nino衰减年则相反。强调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偏暖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位置偏南,导致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的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加强。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春夏季高原感热和上升运动较弱,导致夏季风偏弱,有利于长江流域降水偏多易涝,反之亦然。关于多因子协同作用对南方旱涝影响,指出南方旱涝是多因子协同影响的结果,如菲律宾反气旋受冬季青藏高原积雪、El Nino与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等多因子协同影响。南方旱涝与影响因子发生了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后者的年代际转型,其对前者的影响关系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因此,提出了应该关注南方旱涝的预测策略与方法,提高旱涝预测技巧。
李维京张若楠孙丞虎任宏昌刘景鹏左金清李想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中国冬季积雪变异及其与北极涛动的联系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台站观测雪深、气温和降雪资料,分析了中国冬季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雪深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有显著的南、北反位相特征,当新疆北部、东北地区积雪偏多(少)时,对应黄河以南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少(多).近30年来中国冬季积雪变异与北极涛动(AO)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雪深的南、北反位相分布型与北极涛动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AO负位相时,500hPa等压面上40°N以北存在着中心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气旋环流,而在其南存在着中心在中国西南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受气旋和反气旋的控制.在我国北方地区,与AO相联系的气旋环流异常导致降雪增多、地表温度偏低,使得积雪增加;而在南方地区,与AO相联系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导致的降雪减少和气温偏高,导致了积雪减少.本文的研究说明了北极涛动通过影响中国降雪和气温,进而对中国冬季积雪产生可能的影响.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关键词:雪深降雪气温北极涛动
北极海冰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可能影响
北极海冰变化对大气的反馈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冷热源对大气的外强迫过程。这种外强迫作用可以造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包括季节尺度、年际尺度甚至年代际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海冰外强迫不仅与同期的大气环流关系密切,而且与后期中...
张若楠
关键词:海冰瞬变过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