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人禾

作品数:160 被引量:2,779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1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热带
  • 29篇降水
  • 23篇夏季
  • 21篇青藏
  • 21篇青藏高原
  • 20篇气候
  • 18篇季风
  • 14篇夏季降水
  • 13篇海温
  • 12篇海气
  • 11篇年际
  • 11篇气象
  • 11篇环流
  • 10篇ENSO
  • 8篇土壤
  • 8篇年代际
  • 8篇年代际变化
  • 8篇季节内振荡
  • 7篇对流层
  • 7篇流层

机构

  • 142篇中国气象科学...
  • 3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4篇中国气象局国...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复旦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四川省气候中...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160篇张人禾
  • 16篇温敏
  • 15篇左志燕
  • 14篇武炳义
  • 11篇周顺武
  • 9篇何金海
  • 9篇罗亚丽
  • 8篇刘益民
  • 8篇杨双艳
  • 7篇苏京志
  • 7篇牛涛
  • 6篇严邦良
  • 6篇黄荣辉
  • 5篇殷永红
  • 5篇张若楠
  • 5篇汪会
  • 5篇赵平
  • 5篇谭言科
  • 4篇巢纪平
  • 4篇齐艳军

传媒

  • 23篇大气科学
  • 17篇气象学报
  • 11篇科学通报
  • 10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高原气象
  • 6篇中国科学:地...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第一届中国大...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首届Ar...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8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8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7篇2008
  • 4篇2007
  • 19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可见光云图分析了2006年7月20-24日我国东北一次冷涡过程不同时期对流云的垂直结构以及云内中小尺度的结构,发现在冷涡发展阶段的初期,暖锋对流结构表现为孤立的回波系统多,强对流深厚,对流系统体现为孤立、深厚的特征。在冷涡发展成熟阶段,回波强度比冷涡发展初期的对流系统有所减弱,且为浅薄的对流系统。冷涡系统影响下发展的锢囚锋回波系统顶部呈现独特的结构特征:东南部为干冷空气侵入造成的回波区,中部为锢囚锋主体埘流区,西北部为暖锋遇冷锋抬升作用形成的回波区。在锢囚锋尾部存在冰水含量与液态水含量分层脱象,干冷空气侵入层在5 km高度左右,在干冷空气侵入层上部为冰水含量分布的弱回波区,下部为液态水分布的弱回波区。在冷涡成熟阶段,对流系统分布在冷涡外沿,表现为孤立的对流系统,冰水含最多的埘流系统主要在冷涡的北面,而液态水主要分布在冷涡中心零度层以下。
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刘英
关键词:CLOUDSAT冷涡干冷空气
中国北方秋雨与热带中太平洋海表冷却的关系被引量:25
2013年
本文利用1951~2011年中国160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延长重建海表温度(NOAA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ST)资料,研究了中国9月北方秋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用ECHAM5大气环流模式开展了数值试验,最后对2011年9月历史罕见秋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秋雨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世纪6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北方秋雨偏多,1950年代、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秋雨偏少。北方秋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有密切联系,北方秋雨偏多时,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有利于偏南风向北输送水汽并在中国北方辐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与热带中太平洋的海表冷却密切有关,偏低的热带中太平洋海表温度(CTSSTI)使其上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异常旺盛,在西北太平洋出现异常反气旋,加强东亚—西北太平洋的EAP波列,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导致秋雨偏多。反之,热带中太平洋海表偏暖,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南,秋雨偏少。2011年9月北方秋雨的环流异常及成因与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韩晋平张人禾苏京志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季降水异常的典型集合相关降水模式,分析了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海温场与我国夏季(6~8月)降水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大洋区海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相联系的印度洋海温的分布特征与季节有关,存在明显的偶极和单极分布形式,这种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我国夏季纬向或经向雨带有一定的影响,全球特定的海温分布可以作为中国夏季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不同季节海温和中国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末都经历了一次突变,说明海温的季节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地受到海洋年代际基本态的制约。
王蕾张人禾张红亮
关键词:海温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年代际变化
中国冬季多种积雪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差异性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1979~2006年冬季中国站点最大雪深和站点雪日、卫星遥感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5种积雪资料,从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积雪资料的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都表现为中国南、北方反位相的特征,即当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积雪偏多(少)时,青藏高原和南方地区积雪偏少(多)。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的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日随时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其中边缘山区的雪水当量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特征。南方地区站点最大雪深和雪日表现出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卫星遥感难以监测到该区积雪。相比较而言,卫星遥感资料比较适合高原和山区缺少气象站的地区及北半球更大区域积雪的研究,而站点资料更适用于中国中东部和平原地区积雪的区域研究。雪深、雪日、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这些多样性积雪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5种积雪资料结合使用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Argo大洋观测与资料同化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改进
张人禾许建平朱江刘益民刘增宏李清泉闫长香牛涛谢基平张祖强
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对气候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观测的稀缺严重制约了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海洋监测能力的提高。国际Argo(Ar-rayforReal-limeGeostrophicOceanography)计划的...
关键词: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测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925 hPa湿正压场上生成从东南方向伸入雹区的窄的强对流不稳定舌;雹暴发生前2 h,雹区地面邻近上游生成中β尺度能量比高值中心和反映弱冷空气活动的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雹暴的发生也伴随雹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湿斜压性的增强、边界层温度出现跃升等现象;中尺度纬向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强冰雹狂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超级单体风暴是由中β尺度小钩状回波和由干侵入引发的新生中γ尺度强对流单体在钩状区合并而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除了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外,对流层低层入流急流持续时间长达50 min,钩状区近地层出现未曾见过或罕见的(由强下沉气流产生)中β尺度环形辐散区和环形辐散区向外扩展的特征。在0.5°仰角速度场,雹暴区气流经历了由径向辐合、气旋性辐合、气旋性旋转、再到径向辐合的演变过程。
井喜井宇李明娟屠妮妮贺文彬杜继稳张人禾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雹暴雷达回波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被引量:19
2006年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基本上回报出了Ni^n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张人禾殷永红李清泉刘益民牛涛
关键词:ARGO资料ENSO预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正> 1 引言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约占70%以上,造成的影响遍及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国防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气候变化,气候变...
张人禾
文献传递
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被引量:32
2008年
揭示了夏季北极大气变率的偶极子结构异常,70°N以北夏季月平均海平面气压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二模态可以刻画该偶极子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12.94%.该偶极子异常显示出准正压结构,两个相反的异常中心分别位于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波弗特海以及喀拉海与拉普捷夫海之间,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不同于冬季,反映了夏季极涡中心位置在北极东、西部之间的交替变化.当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处于正位相时,对应北极极涡中心位于北极的西部,导致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增多.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有6a优势变化周期,并在近几十年来表现出年代际变化.
武炳义张人禾D'Arrigo Rosanne
关键词:夏季降水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异常及其海气耦合特征被引量:66
2003年
利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气耦合特征 ,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距平符号东西一致的单极型和距平符号东西相反的偶极型 ,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67%和 33%。偶极期间在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上空的大气中存在着明显的Walker类型的环流 ,具有显著的局地海气耦合特征 ,而单极期间这种特征不明显。大部分偶极子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 ,其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西印度洋正距平的增加、东移和东印度洋负距平的不断加强。单极的发展为整个海盆的不均匀增暖。单极向偶极的转换可以分为两类 ,第I类表现为赤道西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由负转变成正后逐渐向东扩展 ,东印度洋的负距平范围逐步缩小 ;第II类是东南印度洋海表温度的负距平不断加强并略向西发展 ,而西部保持正距平。这种转换还经历了一个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以前主要是第I类转换 ,以后则第II类占绝大多数。
谭言科张人禾何金海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