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 作品数:70 被引量:3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乙酰肝素酶和促血管生成素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检测86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其中Ⅰ~Ⅱ期内异症患者25例,Ⅲ~Ⅳ期内异症患者61例)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pamRNA和Ang2mRNA表达。结果(1)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86)和55%(47/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为27%(8/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1/86)和65%(56/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Ang2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33%(10/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25)和32%(8/25),明显低于Ⅲ~Ⅳ期内异症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9%(42/61)和64%(39/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64%(16/25);Ⅲ~Ⅳ期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6/61)和66%(40/61),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Ang2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内异症组的异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与Ang2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和Ang2mRNA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推测Hpa和Ang2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 张怡蔡净亭李梦熊张瑜刘惠宁余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葡糖醛酸糖苷酶血管生成素2
-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R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 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in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病程相关蛋白的(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 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50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in1及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n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其表达阳性率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递减(高分化组93.3%,中分化组 84.6%,低分化组36.4%),浅肌层浸润组pin1阳性表达率(77.4%)显著高于深肌层浸润组(47.4%),淋巴结转移组pin1阳性表达率(28.6%)显著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72.1%)。pin1与PR阳性表达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pin1蛋白表达增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与PR一起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 田焱张怡禹晶晶张瑜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PR
- 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9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SUI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妇女3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检测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倾斜角(UIA)、膀胱尿道后角(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1)两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寻找各参数的截断值:BND〉31.5mm,最大Valsalva动作下UIA〉33.5。、PUVA〉150.5。、LHA〉20.6cm。,敏感度分别为77.6%、71.4%、68.3%、61.4%,特异度分别为68.9%、74.6%、73.9%、78.O%。以上4种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812、0.721、0.712;4种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912。结论(1)经会阴盆底超声对SU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多种超声参数联合分析,能明显提高对SUI的诊断效能。
- 鲁蓉张瑜戴芙蓉俞亚平
- 关键词:尿失禁骨盆底尿道
- 经阴道细针穿刺活检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
- 徐兴远张瑜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值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分别测定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3^+/CD4^+比值)分布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gA、IgG和Ig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仅IgG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WBC、NGR、CRP在术后第1和3天均较术前有明显上升,而观察组仅CRP较术前呈现增高状态;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之间CD3^+、CD4^+和CD3^+/CD4^+比值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均出现下降,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16.28%。结论临床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能有效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刘鹰张瑜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卵巢良性肿瘤免疫功能
- 乙酰肝素酶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 蔡净亭张怡李梦熊刘惠宁张瑜彭国庆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147例小儿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因妇科疾病住院治疗的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住院治疗的14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7例小儿妇科疾病住院病例中以卵巢肿瘤最多(36.1%,53/147)、其次为生殖道发育异常或畸形(19.7%,29/147)、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2%,18/147)、外伤性外阴阴道损伤(10.2%,15/147)、阴道异物(5.4%,8/147)。卵巢肿瘤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盆腔包块,生殖道畸形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腹痛,而青春期功血则以月经不调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阴道大量流血为主要表现。对卵巢肿瘤、生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均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治疗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子宫内膜厚度采用不同方案的性激素止血。8例阴道异物均采用宫腔镜阴道检查,在不损伤处女膜的情况下成功取出阴道异物。1例输卵管妊娠进行了腹腔镜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葡萄胎患儿清宫术后确诊为侵袭性葡萄胎行化疗。结论小儿妇科疾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卵巢肿瘤、生殖道发育异常或畸形、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症状为腹痛、腹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诊治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和生殖特点,充分发挥腹腔镜、宫腔镜、B超等诊疗器械的优势。
- 谭智慧张怡张瑜
- 关键词:妇科疾病儿童
- 原发性输卵管癌11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指导诊疗,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输卵管癌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以阴道排液或流血、盆腔肿块及下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可提高疗效。结论临床期别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紫杉醇(艾素)+卡铂”化疗对输卵管癌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 李新国吴敏张瑜
- 关键词:输卵管肿瘤
- 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加速康复被引量:11
- 2019年
- 妇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中,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且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高龄患者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发病率增加,而妇科肿瘤手术特别是卵巢肿瘤减灭术,时间长、范围广、创面大。
- 朱欣张瑜
- 关键词:围手术期管理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康复以手术为主绝经后女性
- 孕激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寻找并鉴定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在孕激素处理后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质,为阐明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固相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选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经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筛选出41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23个在药物处理后表达上调,18个表达下调。经质谱鉴定的蛋白包括7个孕激素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RAB6A蛋白、splicingfactor3a、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角蛋白8、CCT6A、AHA1;1个在孕激素处理后表达下调:肽基脯氨酸异构酶A。结论建立了孕激素处理前后的Ishikawa细胞双向蛋白质电泳图谱,初步鉴定了部分与孕激素治疗相关的蛋白,发现孕激素通过干预雌激素的代谢、调节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内泡膜转运相关蛋白以及分子伴侣蛋白表达等多条途径发挥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孕激素作用机制,改善孕激素的疗效提供了新线索。
- 张瑜张怡林秋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甲地孕酮蛋白质组双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