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玮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1篇定位切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弹性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干预
  • 1篇永存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 1篇粘接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病
  • 1篇乳腺病变
  • 1篇收紧

机构

  • 5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张玮
  • 3篇李荔
  • 2篇李嫚
  • 2篇康永军
  • 2篇白文坤
  • 2篇丁红宇
  • 2篇李杰
  • 1篇曲素慧
  • 1篇王海燕
  • 1篇张莉
  • 1篇王爱光
  • 1篇宫玉玲
  • 1篇曹淑娟
  • 1篇仉晓红
  • 1篇刘爱莲
  • 1篇候应龙
  • 1篇刘好田
  • 1篇贾俊英
  • 1篇闫晔

传媒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8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0例(38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行HIFU补充治疗;B组25例(30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甲胎蛋白、影像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HIFU治疗后即时超声造影发现A组19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6、7%(26/30)、64.0%(16/25);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7、3%(37/38)、60.0%(18/30);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0%和76.0%、68.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玮李荔康永军李杰李嫚王爱光曲素慧张莉刘好田刘爱莲
关键词:造影剂高强度聚焦超声
颈部超声检查用脖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部超声检查用脖套,包括套体和连接管,其中,套体的一侧设置有脖套口,套体的横切面为优弧状,套体自中部向两端渐粗,所述套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延伸区,延伸区位于套体的中部或下部,脖套口的两侧设置有系带,系带与...
王海燕张玮仉晓红宫玉玲丁红宇
文献传递
高频超声检测腕管段永存正中动脉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管段永存正中动脉的检测价值及其在腕管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00例健康志愿者的600只手腕部腕管结构及前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动态观察正中神经有无伴行血管,发现伴行血管时,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探头加压等方法确认动、静脉,并记录腕管段血管直径、血管来源等情况。结果300例受检者600只手腕部扫查中,共发现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12侧,最小直径约0.05cm,最大直径约0.19cm,平均直径约0.12cm。永存正中静脉阳性者8侧,均伴随永存正中动脉出现。结论高频超声不但可以清晰显示腕管段永存正中动、静脉,而且能准确诊断血栓、血管瘤、管壁钙化等病理情况,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入路,避免损伤血管及解压不完全等并发症。
曹淑娟苏增存张玮李嫚贾俊英丁红宇
关键词:超声检查腕管
超声引导钩丝针定位切除未扪及包块乳腺病变的价值
2009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发现临床未扪及包块的乳腺癌,可以显著提高疾病预后。我院对近几年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声像图异常而临床未触及包块的198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钩丝针定位,然后进行切除活检。对其结果报告如下。
李荔张玮白文坤
关键词:乳腺病变超声引导包块定位切除女性恶性肿瘤疾病预后
应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前后的颈动脉弹性功能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不同病程高血压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病患者124例,其中短病程组57例,长病程组67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使其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同时运用ET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脉搏波传递速度(PVWβ),并选取健康查体者4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参数β、Ep、AC、AI、PVW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P<0.01);药物干预使血压降至标准值以下,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除AI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β、Ep、AC和PVWβ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病程不同,效果不同,运用ET技术能够检测并定量反映这一变化。
闫晔李荔康永军候应龙白文坤李杰张玮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回声跟踪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