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花
- 作品数:4 被引量:1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被引量:54
- 2002年
-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 ,形成宽尾状冰舌 .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 ,形成有许多冰塔林 ,以雄伟壮观的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 .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 ,分布着奇特的新月型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小冰期以来 ,普若岗日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环绕冰舌分布的冰碛序列 ,在北部和东南部普遍可区分出 3道 .对比研究认为 ,分别属于小冰期 3次寒冷期冰进的遗迹 .而西部小冰期冰川作用的范围较小 .按小冰期最盛时的规模量测当时的冰川面积 ,和现在相比该时段内冰川面积减少了 2 4 2 0km2 ,当时冰川面积比现在大 5 7% .由此引起的冰川资源的减少为 3 6 5 83km3 ,相当于 36 5 83× 10 8m3 的水量 .在普若岗日西侧 ,小冰期后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 ,冰川退缩了 2 0m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冰川退缩了 40~ 5 0m ;平均 1 5~ 1 9m·a-1;1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10月 ,退缩 4~ 5m .明显反映出逐渐加剧的变化趋势 .和其它地区相比较 ,普若岗日冰原变化比较小 。
-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 关键词:冰川小冰期普若岗日冰原冰川作用
-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黑河近千年来出山口径流量被引量:71
- 2002年
- 依据黑河上游流域内获取的树木年轮样本和该河上游及出山口水文站径流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年轮年表。年表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关系,重建了黑河上游及出山口径流。得出在距今1319a以来,黑河莺落峡出山口最大年径流量为26.74×10^8m^3/a,最小为6.44×10^8m^3/a,年际变率Cv=4.17,多年平均为15.284×10^8m^3/a。特枯、偏枯水年以及平水年、特、偏丰水年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8.9%,23.9%,20.5%,19.0%,17.7%。相对而言,枯水年稍多一些。持续5a以上的枯水段出现过37次,共538a,持续最长的枯水段达22a;丰水段为38次,共390a,最长达39a。这两种现象仅占总数的一半,另一半是2-3a间的丰、枯水循环和平水期。小周期循环是出山口径流量的主要变化方式。同时也有较明显的中、长周期变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所描述张掖(原甘州)旱涝灾害与出山口年径流量的对比中,旱灾的吻合率高达80%以上。而涝灾也在60%以上。从中长周期的变化趋势来看,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出山口径流量正处在一个百年尺度的丰水期中。这一结果是目前我国在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千年以上长度水文资料的首例工作。它为黑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康兴成程国栋康尔泗张其花
- 关键词:出山口径流量降水量
-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柏树生长季节的探讨被引量:15
- 2001年
- 树木生长的主要季节是在春、夏季 ,这是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一般规律的概述 ,但是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柏树来说 ,这一规律有所不同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站点 0 .8m ,1.6m和3.2m深地温、土壤含水量和日照的年内分布以及 30cm冻结及解冻期的分析表明 ,高原上四季期间 ,秋季地温比春季高 ,土壤含水量比春季大 ,秋季不论是地温还是土壤含水量都比春季更有利于柏树的生长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柏树生长的主要季节是夏、秋季 ,并非春、夏季 .高原上高海拔地区树轮宽度与秋季温度所呈现的关系是该地区特有的现象 。
- 康兴成张其花
- 关键词:青藏高原柏树树轮宽度
- 可可西里马兰山冰川的近期变化被引量:26
- 2001年
- 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马兰山冰帽 ,冰川覆盖了整个山体 ,冰川面积达 195km2 ,属极大陆型冰川 .雪线海拔在 5 34 0~ 5 5 40m之间 .大多数冰川末端存在小冰期的冰碛垄 ,一般可分辨出 3道 .自小冰期以来 ,随着气候的变化 ,马兰山冰帽表现出波动退缩趋势 .小冰期时 ,冰舌末端南坡比现在低 2 0m ,北坡低 2 0~ 40m .由冰川退缩引起的冰川面积的减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 4.6 % ,略小于整个羌塘高原地区小冰期以来冰川面积减小的幅度 (8% ) .近百年来 ,冰川的退缩量为 45~ 6 0m左右 ,而从1970年以来的 30a中 ,马兰山冰川的退缩量为 30~ 5 0m ,平均年退缩量为 1~ 1.7m .虽然小于高原边缘和其它地区的冰川退缩幅度 ,但是退缩速率正在逐渐增大 ,这将对高原内陆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
-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 关键词:小冰期现代冰川气候变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