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染色体
  • 8篇黄瓜
  • 6篇原位
  • 6篇原位杂交
  • 6篇染色
  • 6篇甘蓝
  • 5篇荧光
  • 4篇荧光原位杂交
  • 4篇原位杂交技术
  • 4篇杂交技术
  • 4篇探针
  • 4篇胚胎
  • 4篇小孢子
  • 4篇结球
  • 4篇结球甘蓝
  • 4篇基因
  • 4篇黑腐病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胎发
  • 3篇胚胎发生

机构

  • 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18篇张云霞
  • 9篇娄群峰
  • 9篇陈劲枫
  • 7篇曾爱松
  • 6篇高兵
  • 6篇宋立晓
  • 6篇李季
  • 6篇严继勇
  • 4篇程春燕
  • 3篇何玉华
  • 3篇王筠竹
  • 3篇张振涛
  • 2篇李子昂
  • 2篇贾利
  • 1篇侯喜林
  • 1篇华秀红
  • 1篇管苇
  • 1篇李英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瓜高分辨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以黄瓜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为靶DNA进行多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精选染色体分散良好且形态结构清晰的高质量制片,在80℃的70%去离子甲酰胺中变性,梯度酒精中脱水干燥;采用碱裂解法提取目标...
娄群峰何玉华陈劲枫程春燕张云霞李季
文献传递
四倍体青花菜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育途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同源四倍体青花菜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诱导条件及胚胎发育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四倍体青花菜小孢子胚胎诱导率的重要因子,基因型A36的出胚率最高,达到28.5个·蕾-1;热激胁迫(32.5℃)诱导小孢子从配子体发育途径向胚胎发生途径转换,其小孢子胚胎发育途径为典型的单核期小孢子经对称分裂产生胚胎的途径(B途径);4℃低温预处理1d或2d结合32.5℃热激1 d后,对称分裂和多细胞团增加,供试基因型小孢子出胚率显著提高。本研究将有助于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的研究,以及其他芸薹属小孢子胚胎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曾爱松华秀红张云霞宋立晓高兵严继勇
关键词:青花菜四倍体小孢子培养
黄瓜倍性材料创制及染色体组成的FISH鉴定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为有限,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落后。本试验旨在创制整倍体和非整倍体黄瓜种质材料,建立其准确的染色体组成鉴定方法,为进一步选育黄瓜各种染色体系、目标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生态型黄瓜‘长春密刺’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0.4%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以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35—45 d后采收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采用染色体计数,结合形态学、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对诱导株及杂交后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利用染色体特异的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通过观察特异探针在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数目、强弱及位置,结合黄瓜的染色体形态参数,对诱导株的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结果】对经秋水仙素处理的‘长春密刺’材料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观察,结果显示诱导获得8株四倍体(2n=28),3株非整倍体(2n=16,19,27)材料。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材料(2n=21)。经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根据黄瓜着丝粒探针Type III和核糖体45S rDNA两类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信号特征可以看出,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与四倍体上杂交信号为倍性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创制出的整倍性材料为三倍体与四倍体。不同倍性‘长春密刺’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四倍体植株的形态指标与二倍体差异显著;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显著;非整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其长势较二倍体弱,且花期推迟,雌雄花花期不遇,坐果率明显低于二倍体。经叶片气孔电镜观察,‘长春密刺’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叶片气孔的大小与密度均存在差�
管苇张云霞杨树琼陈劲枫娄群峰
关键词:黄瓜秋水仙素整倍体非整倍体荧光原位杂交
甘蓝苗期黑腐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机理的研究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L.vat.capitata)简称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最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甘蓝黑腐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
张云霞
关键词:结球甘蓝黑腐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技术
基于基因组原位杂交快速构建黄瓜变种间核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种内两个变种(栽培黄瓜C.sativus var.sativus和野生黄瓜C.sativus var hardwickii)进行中期染色体分析,建立黄瓜变种染色体核型的快速分析方法,为黄瓜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黄瓜C.sativus var.hardwickii为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栽培黄瓜‘9930’的基因组总DNA,采用缺刻平移法,将栽培黄瓜‘9930’基因组DNA和45S r DNA分别利用地高辛和生物素标记为探针,与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变种C.sativus var.hardwickii的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杂交结果显示的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每条染色体GISH荧光带型的不同,结合45S r DNA位点信号特征,区分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的每条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ISH信号并非平均分布于所有染色体上,而是在不同染色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独特的信号,且两个变种间中期染色体的GISH信号模式差异显著。在栽培黄瓜‘9930’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除了6号染色体仅在短臂末端和近着丝粒处产生GISH信号外,其他染色体上的GISH信号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两端和近着丝粒的一侧或两侧,且每条染色体的信号特征差异明显;45S r DNA信号主要分布于‘9930’的第1、2、3、4和7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处,有3对强信号和2对弱信号。在野生黄瓜C.sativus var.hardwickii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位置及强弱与栽培黄瓜‘9930’表现明显不同,近着丝粒处均有GISH信号,但仅在第1、2、4和5号染色体的一端产生GISH信号,45S r DNA信号仅出现在第1、2和3号染色体上,表现为第1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强,第2和3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微弱。这些结果显示,以栽培黄瓜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反应出两个变种中期染色体�
张云霞娄群峰李子昂王筠竹张振涛李季陈劲枫
关键词:核型分析
45S与5S rDNA在甜瓜属11个物种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
为了研究甜瓜属栽培种与野生种物种之间的亲缘及进化关系,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将核糖体45S rDNA与5S rDNA采用缺口平移法标记探针...
张云霞何玉华王筠竹杨树琼娄群峰李季陈劲枫
关键词:甜瓜属染色体定位亲缘关系
文献传递
黄瓜单拷贝基因的染色体物理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黄瓜单拷贝基因在染色体上物理定位的方法,它是通过PCR扩增获得黄瓜单拷贝基因,然后对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回收纯化,以纯化产物为模板进行第二次PCR扩增,然后将第二次PCR产物标备探针。分别取黄瓜根尖和盛花期植株上...
娄群峰张云霞陈劲枫何玉华贾利程春燕李季
文献传递
甜瓜属主要物种比较染色体图谱的初步构建及染色体进化分析
甜瓜属(Cucumis)包含52个种,其中包括黄瓜(C.sativus L.,2n=14)与甜瓜(C.melo L.,2n=24)两个重要的经济作物,以及许多重要的野生种,例如酸黄瓜(C.hystrix Chakr.,2...
张云霞
关键词: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染色体涂染甜瓜
文献传递
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子绝大部分死亡,培养3 d后小孢子死亡率达到90%左右。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途径以B途径为主:第1次分裂为对称分裂,其后2个核进行反复分裂形成多细胞团,依次经历球型胚、心型胚、鱼雷胚,直至子叶胚的形成。除了以上典型B途径外,培养过程中还同时存在多种发育途径:第1次不对称分裂后,生殖核继续分裂即为A-G途径;营养核和生殖核两者同时继续分裂的A-VG途径。结论:甘蓝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B途径为其主要孢子体发育途径;热激胁迫迅速诱导了小孢子的死亡。
曾爱松高兵宋立晓张云霞李健绮李英侯喜林严继勇
关键词:胚胎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结球甘蓝
与甘蓝黑腐病抗病相关的酚类物质测定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寻甘蓝抗黑腐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抗病材料C7和感病材料C26为试验材料,在甘蓝幼苗4~5片真叶期,喷施菌液浓度为1.0×10^8cfu·mL^-1的细菌悬浮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对2种材料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后2d,C26的PAL活性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此后,C26的PAL活性迅速下降,接种后5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7的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2、4d出现峰值,此后活性下降。c7和C26接种菌液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于接种后3d达到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后5d,C26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C7仍保持较高水平。
张云霞曾爱松宋立晓高兵严继勇
关键词:甘蓝黑腐病苯丙氨酸解氨酶酚类物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