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国红

作品数:61 被引量:4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5篇乳腺
  • 44篇乳腺癌
  • 44篇腺癌
  • 25篇肿瘤
  • 19篇化疗
  • 16篇细胞
  • 15篇转移性乳腺
  • 15篇转移性乳腺癌
  • 12篇乳腺肿
  • 12篇乳腺肿瘤
  • 12篇腺肿瘤
  • 9篇复发
  • 8篇阳性
  • 8篇晚期
  • 8篇疗效
  • 8篇复发转移
  • 7篇受体
  • 7篇复发转移性
  • 6篇单抗
  • 6篇阴性

机构

  • 48篇北京大学肿瘤...
  • 15篇北京肿瘤医院
  • 10篇北京市肿瘤防...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61篇宋国红
  • 49篇邸立军
  • 35篇李惠平
  • 31篇严颖
  • 31篇邵彬
  • 21篇梁旭
  • 20篇任军
  • 13篇宛凤玲
  • 13篇余靖
  • 13篇张如艳
  • 12篇刘笑然
  • 12篇贾军
  • 12篇冉然
  • 11篇王环
  • 9篇王晶
  • 8篇林晓琳
  • 8篇王超颖
  • 7篇尤渺宁
  • 6篇祝毓琳
  • 6篇袁艳华

传媒

  • 17篇癌症进展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肿瘤
  • 6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抗癌之窗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一届国际肿...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转移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 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曲金荣曲金荣王晶邵彬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宋国红冉然姜晗昉张如艳张如艳刘笑然
关键词:ER阳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探讨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SF 36简表 )对 2 6 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定 ,并分析这些患者的贫血情况与其他一些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1)在 2 6 3例患者中总贫血发生率为 4 8 3% ,其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最高 ,为 70 6 % ;血液系统肿瘤发生 3、4级贫血的比例最高 ,为 2 9 2 %。不同病种发生贫血的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2 )随肿瘤分期的升高 ,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 ,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说明进展期肿瘤更易发生贫血。 3)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发生贫血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 4 )贫血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贫血对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随贫血的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5 )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 ,显示贫血对于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存影响。结论 :轻、中、重度贫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能状态和精神状态均有影响 ,且随着贫血的加重而加重 ,必须充分重视纠正贫血的重要性。
宋国红刘淑俊聂均金邸立军
关键词:生活质量流行病学方法数据收集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岳健宋国红李惠平孙涛宋丽华佟仲生张莉莉宋振川欧阳取长杨谨潘跃银袁芃
关键词:晚期吉西他滨
首届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草案)被引量:10
2013年
首届中国进展期乳腺癌会议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管理和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13年8月30日到9月1日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编号2013—04—13—025(国),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进展期乳腺癌(advancedbreastcancer,ABC)与早期乳腺癌相比,没有公认的治疗标准,特别是在接受一线治疗后。
李惠平Hope.S.Rugo张瑾张频刘荫华李波李席如杨俊兰孙强吴炅陈佳艺耿翠芝王涛修典荣李青邸立军宋国红姜晗昉郭卫东苏乌云袁芃戚晓东康骅张嘉庆
关键词:复发转移乳腺癌继续教育项目临床肿瘤学
转移性乳腺癌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CAM)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以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为标志,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方法:以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7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EpCAM mRNA的表达,并与原发灶病理特征、转移部位、疗效和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做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前和第1周期化疗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EpCAM mRNA阳性率分别37.8%和42.6%,20例健康志愿者均为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显示,第1周期化疗后,EpCAMmRNA阳性的患者与EpCAM mRNA阴性的患者相比,中位TTP明显缩短,分别为7.1个月和11.1个月(P=0.013)。亚组分析显示,一线和二线化疗的患者,TTP存在明显差别(P=0.018),而三线及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TTP无明显差别(P=0.471)。结论:转移性乳腺癌中,EpCAM mRNA的阳性率约为40%。第1周期化疗后,EpCAMmRNA阳性的患者中位TTP明显缩短。
严颖程建平邸立军宋国红任军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循环细胞细胞粘附分子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Gefitinib和Erlotinib已在中国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是靶向药物TKI治疗有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关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有若干报道,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50例来自北方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检测。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共检出突变15例(30%),其中外显子19突变6例,均为缺失突变del E746-A750,外显子21突变9例,除1例为L861Q外,其它均为L858R替代突变。女性患者的突变率(12/2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3/27,11%),P=0.002;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突变率(13/26,50%)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突变率(2/20,10%),P=0.005;非吸烟者的突变率(10/25,40%)高于吸烟者的突变率(5/25,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217。与其它报道比较,结果显示北方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总体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外显子19、20、21发生突变所占的比例除云南更常见于外显子19,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北方地区突变的形式相对单一。结论:中国南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及主要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北方地区突变类型较单一,可给予针对性的检测。
宋国红邸立军任军张力健余靖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
预防性应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8例,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在总共4周期的辅助化疗中,根据单个周期患者是否应用PEG-rhG-CSF分为长效升白针预防组及长效升白针非预防组.进一步根据单个患者接受PEG-rhG-CSF治疗周期数分为频繁应用组(应用PEG-rhG-CSF≥3周期)和非频繁应用组(应用PEG-rhG-CSF〈3周期).结果 在第1~3周期化疗,预防升白组与非预防组比较,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和第3周期化疗,预防升白组与非预防组相比较,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应用长效组与非频繁组相比,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较低(P〈0.001).PEG-rhG-CSF预防用药组2例(3.4%)患者因不能耐受严重骨痛停止治疗.结论 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接受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发热的发生概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张嘉扬刘雅昕王环米岚宋国红姜晗昉严颖邵彬孔维垚张如艳冉然刘笑然王晶林艳棠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辅助化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减少
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有症状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有症状胸腔积液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后无病生存期(DFS)、胸腔积液是否为初次复发部位、是否复发后一线化疗、是否伴有其他积液、是否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情况[是否血性胸腔积液、胸水细胞数、胸水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蛋白、胸水量]及胸腔积液的治疗情况(胸腔局部治疗方式、胸腔局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IL-2)中各种因素对于胸腔积液疗效及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44月(0~180月)。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44月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后DFS≤44月者(P=0.046),分别为66.7%,33.3%;复发后一线化疗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后二线及以上化疗者(P=0.044),分别为65.0%和31.3%;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P=0.046)的患者,分别为66.7%,33.3%。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为4月,胸腔积液LDH≤400 u/ml较LDH>400 u/ml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延长(P=0.032),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分别为6月和2月。结论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DFS时间长、复发后一线化疗及胸水单核细胞高者有效率高,胸腔积液LDH浓度高是胸水控制时间短的不良预后因素。
邵彬余靖邸立军宋国红朱步东车利贾军姜晗昉祝毓琳梁旭张洁王超颖严颖吕敏林晓琳黄晓蕾尤渺宁王小利周心娜任军
关键词: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预后因素
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治疗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是无法治愈的疾病。肿瘤的干细胞起源学说为根治肿瘤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而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现(表面标志为CD44<'+>...
龚继芳李昕袁艳华宋国红余靖任军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干细胞肿瘤治疗肿瘤复发
文献传递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2012年4月在本科室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主方案治疗的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有28例患者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客观缓解率为25.0%(7/28),疾病控制率为75.0%(21/28)。有27例患者可评价生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5.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其中69.7%(23/33)为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1.2%(7/33)为3~4度贫血。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1.2%(7/33),主要表现为药物热和(或)皮疹,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需预处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姜晗昉李惠平王超颖严颖宋国红邵彬梁旭邸立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