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平

作品数:109 被引量:668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6篇乳腺
  • 81篇乳腺癌
  • 81篇腺癌
  • 28篇肿瘤
  • 25篇化疗
  • 20篇阳性
  • 19篇乳腺肿
  • 19篇乳腺肿瘤
  • 19篇腺肿瘤
  • 14篇受体
  • 14篇疗效
  • 13篇转移性乳腺
  • 13篇转移性乳腺癌
  • 13篇复发
  • 12篇细胞
  • 12篇激素
  • 11篇阴性
  • 11篇内分泌
  • 11篇分泌
  • 10篇内分泌治疗

机构

  • 5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0篇北京大学肿瘤...
  • 7篇北京肿瘤医院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市肿瘤防...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109篇李惠平
  • 35篇宋国红
  • 30篇邵彬
  • 29篇严颖
  • 28篇邸立军
  • 19篇王晶
  • 17篇张如艳
  • 17篇冉然
  • 16篇梁旭
  • 16篇刘笑然
  • 14篇贾廷珍
  • 14篇马力文
  • 13篇张淑兰
  • 12篇赵红梅
  • 12篇王环
  • 10篇宛凤玲
  • 10篇王墨培
  • 9篇肖宇
  • 8篇雷玉涛
  • 8篇刘雅昕

传媒

  • 37篇癌症进展
  • 10篇肿瘤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国肿瘤
  • 2篇抗癌之窗
  • 1篇癌症康复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6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宋国红邵彬高天朱军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去势效果分析——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卵巢去势(O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接受含GnRHa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 mg(戈舍瑞林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亮丙瑞林1M组)及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11.25 mg(亮丙瑞林3M组)用药后1年期间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水平以及去势逃逸情况。研究中去势逃逸定义为至少出现1次外周血E2≥30 pg/ml。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戈舍瑞林组、亮丙瑞林1M型组及亮丙瑞林3M型组分别纳入32例、32例及38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2.37(33~55)岁、42.53(28~57)岁和40.90(28~54)岁,平均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4.33(15~31)、24.77(15~36)和24.28(18~37),各组中分别有87.5%、90.4%和92.1%患者曾接受过化疗,单因素分析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发生至少1次去势逃逸的概率分别为6.25%、9.38%和5.26%,全体患者为6.86%,3组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888)。在对全体患者进行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是去势逃逸的独立影响因素,年轻患者更易发生去势逃逸(OR=0.869,95%CI(0.756~0.999),P=0.049)。结论含GnRHa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存在去势逃逸情况,临床实践中3种常用GnRHa卵巢去势效果相当。年轻患者去势逃逸风险更高,定期监测该人群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陈祎霏严颖姜晗昉邸立军宋国红李惠平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HER2阳性不仅仅是靶向治疗的标志物被引量:5
2010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医学带来了令人吃惊和震撼的进步,而以分子标志物为基础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成了目前研究的重点,无论21个基因还是70个基因,其目的都是为了确定能精确预测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分子特征,以及进一步针对该分子的靶向治疗。例如,我们所熟悉的ER、PR和HER2表达水平都成了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HER2阳性治疗反应性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步入第三代
2006年
在肿瘤治疗领域很少有药物能改变疾病的过程,而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出现则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程式。随着大量随机、前瞻、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的出现,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瑞宁得、弗隆、阿诺新)作为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独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毋庸置疑,而且已经被认为在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将取代三苯氧胺成为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它还会用于术前的内分泌治疗、甚至乳腺癌的预防。由于受体阳性乳腺癌激素依赖的特点,使得这些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接受内分泌治疗,所以正确理解和精细制定内分泌治疗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主要依赖于雌激素,这一类患者约占整个乳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二。三苯氧胺(TAM)
李惠平
关键词:内分泌治疗晚期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三苯氧胺乳腺癌术后
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转移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 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曲金荣曲金荣王晶邵彬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宋国红冉然姜晗昉张如艳张如艳刘笑然
关键词:ER阳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岳健宋国红李惠平孙涛宋丽华佟仲生张莉莉宋振川欧阳取长杨谨潘跃银袁芃
关键词:晚期吉西他滨
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癌症的10.4%,是20~59岁妇女主要的死亡原因。在2005年全世界有502000人死于乳腺癌(占总死亡人数的1%)。由于乳腺癌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较好的预后,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肿瘤。
岳瑶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癌外源性激素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靶项治疗
靶向治疗,多靶点联合、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以及各种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都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热点。本文简要论述了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表达进行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情况。
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治疗
文献传递
经肝动脉FAM方案治疗胃癌肝转移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FAM方案联合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疗效。 方法  14例胃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留置导管FAM联合化疗术。 结果 CR 1例 ;PR 7例 ;NC 4例 ;PD 2例。中位生存期 15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0 % ;5 7.1% ;14.3%。无严重合并症发生。 结论 经肝动脉FAM方案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马力文张淑兰李惠平李选
关键词:肝动脉FAM方案胃癌肝转移联合化疗
乳腺癌放、化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相关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乳腺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肺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致放射性肺炎.同样某些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以及紫杉醇等也能造成不同和程度的肺损害,尤其是与放疗同步进行时会加重肺损伤.乳腺癌术后如何合...
李惠平王俊杰马力文张淑兰邓惠静贾廷珍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放射性肺炎化疗药物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