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roxiredoxin Ⅳ在PCOS患者卵巢中定位及意义
- 目的 Peroxiredoxin IV是Peroxiredoxin(Prx)家族第四位成员。Prx IV在细胞中调节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并与凋亡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导致的凋亡与卵泡发育相关,在多囊卵巢综...
- 钱易孟艳崔毓桂刘嘉茵
- 文献传递
-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波塞冬低预后患者IVF/ICSI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的低预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卵巢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反应不良、临床妊娠率低于同龄正常反应者,既往此类人群采用博洛尼亚标准定义和诊断。为了提高研究人群的同质性,2016年波塞冬小组提出了新的低预后人群细分标准即波塞冬标准,概念上从"低反应"转向"低预后",为低预后患者提供了临床咨询和治疗建议的分类依据。现有多种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应用于不同亚组的波塞冬低预后人群,在不同亚组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各有利弊。本文将对波塞冬分组标准下的低预后患者接受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及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及总结。
- 祝婷周郁恬王超仪孟艳
- 关键词:卵巢刺激
- 人卵泡液中Peroxiredoxin 4蛋白可能作为氧化应激标志物提示IVF结局
- 研究目的:已有多研究证实,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与其后续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但是具体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性仍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更好的预测IVF结局,研究者们也一直在试图寻找更加灵敏而又无创的标志...
- 钱易崔毓桂刘嘉茵孟艳
- 关键词:卵泡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氧化应激
- 卵丘细胞上AIFM2和FDX1的表达及其与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检测小鼠卵母细胞体外、体内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CCs)上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2(AIFM2)和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的表达,探讨其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从3周龄ICR雌性小鼠获取体内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IVV-COCs)以及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GV-COCs),并将GV期体外培养至MⅡ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IVMCOCs)。收集对应的CCs,分成GV-CCs、IVM-CCs和IVV-CCs 3组。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IFM2和FDX1mRNA水平的表达,以GAPDH为参照;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OCs的AIFM2和FDX1的亚细胞定位。结果IVM-CCs和IVV-CCs的AIFM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1)和(0.67±0.02)]显著高于GV-CCs组[(0.10±0.06)](P<0.01);同样,IVM-CCs和IVV-CCs的FDX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8±0.35)和(1.82±0.34)]也显著高于GV-CCs组[(0.10±0.03)](P<0.01);而IVM-CCs和IVV-CCs的AIFM2和FDX1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AIFM2和FDX1主要定位于CCs胞质中,在GV-COCs中各层均有表达,且GV期卵母细胞中也有表达;IVMCOCs和IVV-COCs中表达阳性的细胞数目较GV期增加。结论卵母细胞成熟后,其CCs上AIFM2和FDX1的表达升高,表明AIFM2和FDX1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有望作为预测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物标记物。
- 周团萍邵丽徐祎欣孟艳刘凯鲁高超高莉刘嘉茵崔毓桂千日成
- 关键词:卵丘细胞线粒体代谢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检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及衣原体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分析体外授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前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IVF/ICSI-ET前常规检测宫颈分泌物UU和C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首次在该中心行IVF/ICSI-ET,术前进行宫颈分泌物UU和CT检测的患者共1 802例,根据UU和CT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UU和CT均阴性、UU阳性、CT阳性3组,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和流产率有无差异以及CT或UU感染与不孕类型、是否存在盆腔因素病因、阴道清洁度、对移植操作的影响等关系。结果:不孕患者IVF/ICSI-ET治疗时UU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未受到影响.CT感染对妊娠结局有负面影响。结论:对于无症状的UU感染患者IVF术前不必要投入大量抗生素治疗,对于CT感染者建议治愈后进行胚胎移植。
- 孟艳王媁刘嘉茵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 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值对预测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和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比值对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时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生殖中心因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方少弱精子和无精子症、不明原因不育等行IVF/ICSI-ET年龄≤40岁的超排患者2,167例(2,167周期)。按bFSH值分为bFSH正常组(bFSH≤8.5 IU/L)及升高组(bFSH>8.5 IU/L);再按年龄分为≤29岁,30~34岁及35~40岁组。分析基础FSH/LH值在bFSH正常及升高两组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促性腺激素(Gn)刺激时间、Gn用量、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n用量在年龄≤29岁患者无论bFSH水平是否升高,基础FSH/LH≤1者明显少于>1者;获卵数在bFSH正常组患者中各年龄段基础FSH/LH≤1者明显多于>1者,且在年龄<35岁以前各组间随着基础FSH/LH升高获卵数明显减少;在bFSH升高组(bFSH>8.5 IU/L)患者中仅年龄30~34岁的患者基础FSH/LH≤1者获卵数明显多于>1者,在其余各组随FSH/LH升高获卵数均有减少趋势;Gn刺激时间、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在bFSH正常及升高组各年龄段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FSH/LH值对指导选择合适的促排方案及Gn启动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能仅凭借基础FSH/LH值预测IVF/ICSI临床结局。
- 孟艳刘嘉茵王媁
- 关键词:年龄卵泡刺激素
- 小鼠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质谱图的建立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通过聚丙烯酰胺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全面展示小鼠成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采用13cmpH3~10的非线性胶条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成熟雌鼠COC总蛋白,并作质谱鉴定。结果获得了较高分辨率的小鼠成熟COC蛋白质表达谱图,并对胶上的3个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结论蛋白质组学是全面分析COC蛋白表达的有效手段。成熟COC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为研究卵泡发育机理提供了依据。
- 孟艳马翔钱云沙家豪刘嘉茵王淑玉
-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
- 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59
- 2016年
- 不孕不育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尽管现代医学解决了多种生殖障碍,但是总体活产率徘徊在20%~30%,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社会需求。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妇科不孕症治疗中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本文从针刺/电针(EA)/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相关的原理与技术演变入手,阐述其在生殖领域多种病症类型中的应用原则。从最佳刺激参数筛选,穴位辩证,疗程与治疗次数确定,疗效情况,基本原理等几方面详细论述EA/TEAS技术在诱导排卵、取卵镇痛、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或胚胎种植及男性少弱精子症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正确使用该技术提供帮助。
- 李蓉孙伟林戈张嵘杨菁田莉曲凡邢国刚姜辉龚斐梁晓燕王树玉孟艳刘嘉茵韩松平韩济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科研专项课题组
- 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少弱精子症
- Peroxiredoxin Ⅳ在PCOS患者卵巢中定位及意义
- 目的:旨在探索Peroxiredoxin Ⅳ蛋白分别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卵巢中表达,推测其在卵泡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PCOS患者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标本各六例,对照组是女变男变性手术者,获取...
- 钱易孟艳崔毓桂刘嘉茵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细胞病理学
- 文献传递
- 子宫巨大肌瘤合并感染行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一例
- 2008年
- 侯振韩素萍傅士龙孟艳冯耀良赵林波
- 关键词:手术切除栓塞后宫颈轻度糜烂子宫肌瘤变性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