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卫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中生代
  • 3篇燕山板内造山...
  • 3篇造山带
  • 3篇逆冲
  • 3篇板内
  • 3篇板内造山
  • 3篇板内造山带
  • 2篇中段
  • 2篇逆冲构造
  • 1篇东段
  • 1篇东西向
  • 1篇断层
  • 1篇燕山造山带
  • 1篇右行走滑
  • 1篇图书
  • 1篇图书馆
  • 1篇推覆
  • 1篇推覆构造
  • 1篇逆冲断层
  • 1篇逆冲推覆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孙卫华
  • 4篇王根厚
  • 4篇张长厚
  • 2篇徐德斌
  • 1篇张路锁
  • 1篇吴正文
  • 1篇王果胜
  • 1篇吴淦国
  • 1篇颜丹平
  • 1篇张军龙
  • 1篇宋鸿林
  • 1篇张维杰
  • 1篇张忠义
  • 1篇肖伟峰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第四届大学地...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同构造沉积分析反演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燕山东段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
张长厚徐德斌张维杰Tim COPE王根厚孙卫华肖伟峰张忠义张军龙
关键词:逆冲断层平衡剖面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见闻与启示
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及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密切相关。笔者通过亲身体会,文中对香港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及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做了简单介绍,...
孙卫华
关键词:图书馆LEARNINGMODEL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79
2002年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道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边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侏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沿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张长厚王根厚王果胜吴正文张路锁孙卫华
关键词:板内造山带中生代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被引量:52
2001年
阐述了分布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的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指出该右行走滑断裂系统由古北口 -平泉断裂和密云 -喜峰口 -锦西断裂两条主干断裂 ,以及夹于其间的北西向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北东向压性断层和褶皱等共同组成 .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具有右行右列“P破裂”结构形式 ,北西向的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则具有“T破裂”性质 .主干断裂与北东向压性断裂和褶皱构成了一幅右行走滑双重构造 (strike slipduplexes)格局 ,而不是不同期次变形的产物 .该走滑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 14 7~ 13 2Ma) .由于它恰好构成了位于辽西的走向北东、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与冀北、冀西北地区北东走向、上盘向北西逆冲的推覆构造的转换和调节部位 ,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统一构造模式 .在该模式中 ,辽西和冀北、冀西北同时代而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冲构造系统分别构成了近东西向右行走滑系统的断盘前缘挤压逆冲构造区 .认为形成该时期燕山板内造山带总体构造格局的区域构造作用方式是 :在总体北西 -南东向挤压的一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造山带北部的块体相对于中生代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块体做向东的右行运动 .从更大尺度上看 ,在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构造?
张长厚宋鸿林王根厚颜丹平孙卫华
关键词:板内造山带中生代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被引量:74
2004年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一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张长厚吴淦国徐德斌王根厚孙卫华
关键词:板内造山带逆冲构造燕山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