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戡原
- 作品数:39 被引量:4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32
- 2000年
- 南海东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沙隆起、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等 4个地质构造单元中 ,除发育巨厚新生代地层外 ,还发育并保留较厚的早白垩世和早侏罗世海相地层。这些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大角度倾斜、可连续追踪和中低频的反射层序。由叠加速度推算的层速度为 4 3— 5 0km·s- 1 。这些中生代地层具坳陷型沉积特征而与新生代断陷型充填式沉积明显不同 ,残存厚度约 40 0 0— 5 0 0 0m。东沙—澎湖—北港隆起带是中生代华南地块与南海地块的缝合拼接带。该拼接带显示为地壳增厚和高磁异常 ,古特提斯在此消亡。
- 王平夏戡原黄慈流
- 关键词:中生代海相地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 莺歌海盆地速度结构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被引量:21
- 1998年
- 通过 1996年 9月在莺歌海盆地两条垂直盆地走向的海底地震折射与广角反射测线 ,96 2和 96 3的震相识别 ,以及数据的初步处理与分析 ,揭示了在盆地 1号断裂以西 ,3 5~ 9 0km深处存在一低速层 .此低速层速度值为 3 0~ 3 5km/s,其顶界面深度从NE的 3 5km向SW端增深至 4 6km .低速层以上地层的折射速度变化为 2 0~ 4 1km/s.在 1号断裂以东的基底高处 ,折射地震波速较高 ,为 5 8~ 6 2km/s .在西沙海槽做了一条NNW~SSE向测线 ,观测到Moho界面等深部地震信息 .上述莺歌海盆地低速层的顶界大致与测井资料显示的含气主异常高压段的顶界相当 。
- 夏戡原周蒂苏达权E.Flueh叶三余何汉漪陈卫东谢玉洪王桂先刘赛君符干王建新陈金海
- 关键词:低速层盆地油气勘探地震勘探
- 海洋构造地球物理当前动态、前景及我们的发展方向被引量:2
- 1992年
- 海洋构造地球物理或构造物理学是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它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一门很有前景的新兴边缘学科。80年代这一新兴学科有较明显的发展,90年代这一学科在板块运动、驱动机制的定量研究以及在巨型断裂、造山带与盆地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将有重要的突破,我国在90年代应加强对南海这一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的构造地球物理研究。
- 夏戡原
- 关键词:构造物理学边缘海
- 论南沙海槽的地壳性质被引量:22
- 1996年
- 根据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对四条剖面的重力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推算,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沙海槽的地壳厚度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槽的地壳为一个减薄的陆壳,从南沙微陆块向婆罗洲方向厚度减薄,具有类似大陆边缘从陆壳向洋壳过渡部位的地壳构造特征。顺着海槽的走向,地壳厚度变化趋势是从东北向西南变薄。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南沙海槽是古南海洋陆交界的边缘,由于古南海的闭合及晚白垩世以后婆罗洲逆时针方向旋转,海槽的大部分是陆壳,其西南端可能有残留的洋壳。
- 苏达权黄慈流夏戡原
- 关键词:海槽南沙海槽地壳厚度
-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被引量:65
- 2003年
- 利用三分量海底地震仪、陆上便携式地震仪和海上气枪震源在南海东北部首次进行了海陆联合的深地震探测,测线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总长达500km,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好,深部信息丰富,可分辨出Pg、Pn、PmP等地震相,为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 丘学林赵明辉叶春明王天楷王平张毅祥夏戡原李昭兴
-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海底地震仪海陆联测深部地壳结构
- 南海西北部地壳深部的广角地震探测与研究
- 周蒂丘学林夏戡原苏达权陈汉宗吴世敏施小斌陈普刚刘帝光叶涂E.Flüh刘赛君曾刚平何汉漪谢玉洪
- 该研究目的是认识南海西北部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其大地构造涵义和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由于南海西北部是研究南海张开与西藏隆升关系的关键区域,也是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发育的区域,对推动科学发展和我国海洋油气资...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壳结构广角地震南海西北部
- 三分量海底地震仪记录中横波研究进展
- <正>纵横波联合应用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各岩石圈层的岩性、物性等深部结构信息,将有效降低地壳结构研究中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南海最初的声呐浮标与双船扩展剖面探测,只接收到了纵波信息;到90年代 OBS 和 OBH 相继在南海使...
- 赵明辉丘学林夏少红叶春明夏戡原
- 文献传递
-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 夏戡原夏综万赵明辉孙珍
- 关键词:地质演化马尼拉海沟南沙海槽
- 台湾南部恒春海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被引量:4
- 2000年
-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
- 王平夏戡原黄慈流
- 关键词:增生楔弧陆碰撞磁力异常地球物理海洋地质
- 曾母盆地构造层特征被引量:4
- 1990年
- 根据“实验2”号调查船1987年4月在南海南部进行的多道反射地震测量结果,结合前人发表的资料,对分布于曾母盆地中的三套构造层的地震相变化、沉积、构造特征及时代属性作了分析研究。文中还探讨了古新世以来该区的构造运动与古地理环境演变。
- 姜绍仁周效中黄慈流夏戡原刘帝光
- 关键词:盆地构造层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