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伟

作品数:36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地震
  • 7篇叠前
  • 5篇偏移成像
  • 4篇地震波
  • 4篇地震波场
  • 4篇地震记录
  • 4篇东昆仑
  • 4篇多分量
  • 4篇震波
  • 4篇炮点
  • 4篇反演
  • 4篇波场
  • 3篇地表
  • 3篇地震资料
  • 3篇叠前深度
  • 3篇叠前深度偏移
  • 3篇叠前时间
  • 3篇叠前时间偏移
  • 3篇多次波
  • 3篇洋壳

机构

  • 29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唐山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青海油田
  • 1篇北京市地质勘...

作者

  • 36篇刘志伟
  • 11篇赵文津
  • 6篇吴珍汉
  • 6篇王彦春
  • 6篇史大年
  • 4篇宋洋
  • 4篇吕庆田
  • 3篇刘学清
  • 2篇宿和平
  • 2篇严加永
  • 2篇赵珍
  • 2篇季长军
  • 2篇杨宏伟
  • 2篇牛琳
  • 1篇梁海龙
  • 1篇贺日政
  • 1篇郑绵平
  • 1篇余振
  • 1篇王建立
  • 1篇刘琰

传媒

  • 7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油物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岩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分辨率较低;而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损失了振幅保真性。本文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影响振幅保真性和分辨率的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从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CRP道集调谐反褶积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对岩性处理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适用于泥岩墙等薄互层成像的岩性处理技术。
刘志伟王彦春王建立刘学清王永明
关键词: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地块、东昆仑造山带莫霍面位于约65 km深度,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约50 km存在莫霍面深度突变.在可可西里和柴达木岩石圈地幔之间观测到北倾界面,这可能是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之下的证据.可可西里地块地壳内宽缓的负转换震相带是低速带的反映,其向北挤入到东昆仑山下发生挤压增厚,可能是东昆仑山隆升的原因;由于刚性柴达木岩石圈的阻挡,物质向东改向,则可能是该地区向东旋转的构造应力场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亚洲岩石圈地幔在东昆仑—柴达木交界处向南俯冲,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东昆仑造山模式.
赵荣涛赵文津史大年刘志伟杨艳
关键词:东昆仑山造山模式
基于地表数据的CMP域陆上层间多次波的消除方法
<正>1.引言陆上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类型以层间多次波为主。基于反馈模型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消除方法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近年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
邓世广赵文津刘志伟
基于地表数据的CMP域陆上层间多次波的消除方法
陆上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类型以层间多次波为主。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地表数据驱动的CMP域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而且能很好融入面向CMP的处理流程,但主要适用于低幅构造情况。对实际陆上地震资料的应...
邓世广赵文津刘志伟
关键词:地震勘探层间多次波CMP道集
文献传递
利用深反射地震数据构建的多阶面波频散曲线反演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以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反射地震资料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深反射地震剖面法为了获取深部结构特征常常采取大的偏移距采集数据.目前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中,鲜有利用深反射地震炮集数据获取近地表的结构特征.为此,本文通过正演测试了相关数据处理流程,即利用有限差分正演了起伏地表模型的大偏移距地震单炮弹性波场特征,通过共检波点域面波信号F-K频谱叠加构建新方法,从深反射地震数据集中提取了高品质的多阶面波频散曲线,再利用多阶面波联合反演获得了近地表的结构特征.在前述正演流程基础上,利用跨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SinoProbe深反射地震剖面中的实际炮集数据,求取了基阶和一阶瑞利波频散曲线,联合反演后得到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该结果与初至波走时反演获取的纵波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在近地表的浅层分辨率较纵波速度结构特征更高,而更与已有地质认识相吻合.本文提供的相关数据处理流程表明利用深反射地震炮集数据,也能够获取近地表浅层的横波速度结构.
张辉刘志伟贺日政李巧灵
关键词:深反射地震联合反演
一种角度域多分量偏移成像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度域多分量偏移成像方法,将每一炮的PP波和PS波共炮点道集地震记录均划分为多个局部窗口,确定束中心点;局部窗口进行局部倾斜叠加,获得局部平面波;确定震源处出射的P波成像点处的传播角度、束中心点出射的P波中...
韩建光吕庆田刘志伟
文献传递
基于地表数据的CMP域陆上层间多次波的消除方法
<正>1.引言陆上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类型以层间多次波为主。基于反馈模型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消除方法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近年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
邓世广赵文津刘志伟
文献传递
一种TTI介质转换PS波精确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TI介质转换PS波精确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首先,获取待偏移成像的TTI介质的转换PS波共炮点道集地震记录数据、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和偏移射线参数;据此分别进行TTI介质中的P波和S波的射线追踪;然后计算每...
韩建光严加永刘志伟
城乡一体背景下的乡村定位及其可能被引量:1
2020年
我们做历史研究的,也经常往乡村跑,也关注乡村的现状,试图去寻找一个历史现场,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当然也包括努力寻获一些历史资料。跑到乡村去,当然就要面对一个现实的乡村,就要跟乡村里面的人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很自然我们对乡村也有一些非专业化、非学术的认识,而这仅仅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我们这种基于历史关怀的认识,这种从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中形成的认识,令我们在这些感性的认识背后,也包含了我们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的一种理解和关怀,这样一种关怀和很多当代乡村问题的思考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刘志伟
关键词:非专业化城乡一体历史进程乡村关怀感性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针对每一炮确定背景纯波地震波场;确定每一炮的观测纯波地震记录;根据观测纯波地震记录确定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反向延拓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得到纯波反传地震波场,求取背景纯波地震波场...
韩建光吕庆田刘志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