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辉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丘脑静脉性梗死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丘脑静脉性梗死(thalamic venous infarction,TVI)是一种少见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全部脑梗死0.3% [1] ,以累及双侧病变多见,单侧病变非常罕见,多数见于左侧 [2] ,最常见的原因是大脑深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丘脑静脉引流障碍 [3] 。因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易漏诊和误诊,为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本文现从解剖、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 贾沛哲刘建辉张红博
- 关键词:丘脑
- 自体腘绳肌腱中心混编LARS人工韧带与单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中心混编LARS人工韧带与单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1-01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观察组20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中心混编LARS人工韧带,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自体腘绳肌腱。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扶拐下床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4(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膝关节浮髌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观察组扶拐下床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中心混编LARS人工韧带移植物弥补了单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的缺陷,显著加快了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进程,明显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疗效确切。
- 刘建辉张文进芦淼王正雷孔军郭宁荀琳
- 关键词: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手术
- 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纤维蛋白原 (Fb G)动态变化及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发病 2 4小时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 1d及 3d,7d,14d,2 1d外周血 Fb G动态观察 ,比较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与无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Fb G动态变化。结果 :无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 7d Fb G明显升高 (P<0 .0 0 1) ,14d恢复正常 (P>0 .0 5 ) ,2 1d时低于正常 (P<0 .0 0 1) ;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发病后 3d,7d,14d Fb G均明显升高 (P<0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 (P>0 .0 5 ) ,且发病后3d,7d,14d,2 1d Fb G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患者 (P<0 .0 1)。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Fb G一过性升高 ,并发脑血管痉挛者更明显 ,动态观察 Fb G变化可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解旭东冀风云汪明慧王婷刘建辉王健候忠赤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纤维蛋白原
-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7年3月,对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常规行颅骨牵引,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寰椎椎弓两侧距后结节20 mm、后弓下缘2 mm,内倾5°~10°、头倾10°~15°,置入直径3.5 mm、长22~26 mm螺钉。枢椎螺钉的进钉点位于侧块内上象限,内倾约25°,头倾约25°置入直径3.5 mm、长24~28 mm螺钉。[结果]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1.00~17.00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 王正雷王海斌刘建辉张文进郭宁范庆建宫明荀琳
- 关键词: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
- 白细胞、血小板动态变化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动态变化,探讨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方法 发病24h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6.1±12.8岁。根据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两组:脑血管痉挛组74例,无脑血管痉挛组36例。Hunt-Hess临床分级:脑血管痉挛组Ⅱ级8例,Ⅲ级11例,Ⅳ级5例;无脑血管痉挛组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3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发病后ld及3d、7d、14d晨肘静脉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动态观察比较。结果 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发病后3d、7d、14d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患者(P<0.01),两组发病后24h、3d、7d、14d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可作为预测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指征之一。
- 解旭东冀风云汪明慧王婷刘建辉王健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周血白细胞脑血管痉挛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8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俯卧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椎板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改仰卧位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6例患者四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P<0.05);8例四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 王正雷郭宁高吉昌张文进刘建辉王海斌范庆建宫明荀琳
- 关键词: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 凯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凯时注射液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 )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 61例 ,分为凯时组与对照组。凯时组予凯时 10 μg ,入壶 ,1次 /日 ;尼莫地平 60mg口服 ,1次 / 4小时 ,绝对卧床、止血、镇静、止痛、脱水 ,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不予凯时 ,其余治疗同治疗组 ,疗程 4周。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另予凯时 10 μg ,入壶 ,1次 /日。结果 :凯时组患者无脑血管痉挛发生 ,对照组出现 4例脑血管痉挛 (P <0 0 5 )。出现脑血管痉挛的 4例患者加用凯时后均治愈。结论
- 解旭东冀风云王婷刘建辉王健姚斌
- 关键词:前列地尔蛛网膜下腔出血凯时注射液脑血管痉挛
-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共 98例 ,分为前列地尔组 5 2例 ,年龄6 4a±s 9a(45~ 70a) ,对照组 4 6例 ,年龄 6 5a±11a(49~ 72a)。前列地尔组予前列地尔 10 μg +氯化钠注射液 10mL ,iv ,qd ,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三七总皂苷 0 .6 g ,iv ,gtt ,qd ,另予常规治疗 (甘露醇、吡拉西坦、胞磷胆碱、三磷腺苷、辅酶A、尼莫地平等 ) ,疗程 2wk。对照组不予前列地尔外 ,其余治疗同前列地尔组 ,治疗 2wk。结果 :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 94 % ,对照组 89% (P <0 .0 5 )。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均P<0 .0 1)。结论
- 解旭东冀风云王婷刘建辉王健姚斌
- 关键词:前列地尔脂质体微球体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