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为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174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腺癌
  • 9篇基因
  • 8篇细胞
  • 7篇胰腺
  • 7篇胰腺癌
  • 7篇肿瘤
  • 7篇肠癌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5篇转染
  • 4篇蛋白
  • 4篇手术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CD1D
  • 4篇D基因
  • 3篇胰腺癌细胞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切除
  • 3篇转录

机构

  • 30篇云南省第一人...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六安市第二人...

作者

  • 34篇刘为军
  • 25篇王昆华
  • 18篇龚昆梅
  • 14篇郭世奎
  • 10篇张勇学
  • 9篇欧阳一鸣
  • 8篇包维民
  • 7篇黄映光
  • 6篇肖乐
  • 6篇钟鸣
  • 6篇雷毅
  • 5篇徐玉
  • 5篇张振勇
  • 5篇凌平
  • 5篇朱宇
  • 4篇陈贤玉
  • 4篇李临海
  • 4篇龙亚新
  • 4篇张剑
  • 3篇师义

传媒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ST EEA美外吻合器应用于残胃癌根治术1例报道
2011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饱胀不适1月余于2010年5月8日入院,既往于17年前在外院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
郭世奎龚昆梅包维民刘为军朱宇王昆华
关键词:吻合器胃肿瘤
肠内营养对艾滋病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研究EN对艾滋病(AIDS)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AIDS病人服用EN液前和服用4周后FAS/FASL的指标变化,分析AIDS病人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AIDS病人应用EN治疗4周后FAS/FASL明显降低,与EN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治疗对AIDS病人的FAS/FASL具有调节作用。
郭世奎王昆华陈嘉勇龚昆梅包维民刘为军雷毅龚方友
关键词:艾滋病肠内营养
结直肠癌患者瘤内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突变异质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线粒体DNA非编码区是调控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的重要区域,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具有较高的突变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瘤内不同空间位置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突变异质性情况。方法收集2013-08-01-2014-10-3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CRC患者瘤内不同空间位置的78例肿瘤组织和26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HE染色法,显微镜下确定肿瘤组织的类型;直接测序法对线粒体DNA非编码区进行测序,比较CRC瘤内不同空间位置的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结果有10例CRC患者mtDNA D-loop区发生了突变,突变率为45.5%。突变位点分别为HVSI的16114、16166、16248、16278、16304、16362及16390位点,其中309点位点突变最多,有2例同时在HVSⅠ、Ⅱ和Ⅲ有突变,其余患者均只发生了一个位点突变。有9例存在瘤内mtDNA非编码区突变的异质性。结论 CRC患者mtDNA非编码区的突变存在瘤内异质性。
张惠锋王华伟谢振荣任莉徐玉刘为军王昆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线粒体DNA非编码区
免疫基因CD1d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013年
目的:构建人免疫基因CD1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获得CD1d的全外显子片段,使之克隆到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中,慢病毒包装质粒和穿梭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功后收集上清,浓缩,鉴定。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结果:电泳鉴定结果与目的基因表达条带完全吻合,克隆测序结果与NCBI收录的CD1d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质粒可高效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CD1d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D1d基因的相关功能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载体。
刘为军任庆莹师义陈贤玉郭世奎雷毅徐玉王昆华
关键词: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建
结直肠癌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清脂肪因子及一般临床特征,探索体质量指数对结直肠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入院BMI值,分为体质量正常组(对照组,n=62)和超重肥胖组(观察组,n=4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与VEGF水平;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不同BMI组基线特征;对术后五年生存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超重肥胖组患者血清瘦素、TNF-α与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MI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 <0.05),与瘦素、TNF-α及VEGF呈显著正相关(P <0.05);对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曲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是五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 <0.05),BMI不是五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超重肥胖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与VEGF水平异常表达,其指标水平与BMI有相关性;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体质量指数对五年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刘为军陈昌贤张丽菊姜晓明赵泉张振勇
关键词:BMI脂肪因子
肠内营养对AIDS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是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云南是中国HIV感染发现最早.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部分地区出现高流行趋势^[3]。艾滋病患者常因腹泻和营养不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损坏.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易出现各种复合感染;肠内营养不但能补充AIDS患者营养的不足,还能增强AIDS患者的营养吸收川,
郭世奎王昆华陈嘉勇龚昆梅包维民刘为军雷毅龚方友
关键词:AIDS患者肠内营养肠屏障功能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移位
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真核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PCR法获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法鉴定,真核细胞中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为军王昆华欧阳一鸣张杰王廷华龚昆梅包维民张勇学钟鸣凌平黄映光张剑朱宇
关键词:基因基因重排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转移技术
免疫基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可能,并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热点。
刘为军王昆华
关键词:胰腺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奥沙利铂介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XLOC-0000008调控微小RNA-142-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自噬和耐药性的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LOC-0000008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参与奥沙利铂促进细胞自噬的过程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处理CRC细胞株HT29及HCT116(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进行芯片实验,奥沙利铂处理组为实验组,无奥沙利铂组为对照组,生信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s及miRNAs;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凋亡;采用方法检测CRC细胞株中HMGB1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细胞系中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奥沙利铂实验组HT29及HCT116细胞中XLOC-0000008的表达水平升高,且miR-142-3p的表达水平下降;随着奥沙利铂浓度增加细胞自噬活性增强,实验组自噬调控因子HMGB1在胞浆和胞外上清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MGB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单独敲降HMGB1或单独奥沙利铂处理相比,奥沙利铂处理稳定敲降HMGB1的CRC细胞中p6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C对于化疗药奥沙利铂抵抗可能由HMGB1诱导细胞自噬而引起,这一过程可能通过调控XLOC-0000008/miR-142-3p/HMGB1轴而实现。
刘为军张丽菊陈昌贤姜晓明张振勇谢卓君
关键词:奥沙利铂长链非编码RNA高迁移率族蛋白B1耐药性自噬结直肠癌
原发性脾脏肿瘤34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来收的34例原发性脾脏肿瘤,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脾脏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脾脏瘤的主要依据。术前不易区别良恶性肿瘤,治疗应首选脾脏切除术。
张勇学欧阳一鸣刘为军王昆华
关键词:原发性脾脏肿瘤脾脏切除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