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勇
- 作品数:31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白蛋白和角蛋白19双标记胚胎干细胞的建立及其向肝祖细胞的分化
- 2012年
- 目的建立白蛋白(Alb)和角蛋白19(CK19)双标记的胚胎干细胞系,并探讨其在肝祖细胞分化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含有Alb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并带有新霉素抗性,同时构建由CK19启动子启动红色荧光的载体,带有潮霉素抗性;将构建好的载体线性化后,同时电转胚胎干细胞E14.1,利用新霉素和潮霉素双筛选后,建立双标记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系E14.1—2;通过拟胚体形成及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方法诱导产生肝祖细胞,经过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效率。结果构建了含有Alb启动子启动绿色荧光和CK19启动子启动红色荧光的载体,并证明了Alb和CK19启动子能特异启动各自蛋白的表达}建立了Alb和CK19双标记胚胎细胞系,并证明其具有多能性,显著表达多能性基因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和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在E14.1—2诱导分化22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成功得到21.27%Alb和CK19双阳性的肝祖细胞。结论双标记胚胎干细胞的建立可以纯化和定量肝祖细胞,便于改进肝向诱导的方法及研究肝祖细胞特性。
- 兰勇李阳芳李大军韦军民王欣胡以平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白蛋白类角蛋白19
- 肌动蛋白细丝桥梁蛋白(Girdin)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促细胞增殖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检测肌动蛋白细丝桥梁蛋白(Girdin)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无功能垂体瘤样本各2例,以及正常垂体样本1例。分别提取各样本组织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样本中Girdin的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通过过表达和RNA干扰Girdin分别构建Girdin过表达和敲低的大鼠垂体瘤细胞系GH3细胞模型。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irdin过表达或敲低的GH3细胞中的Girdin和Ak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研究Girdin在垂体瘤中的功能和生物学行为。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表达最高,生长激素腺瘤次之;免疫荧光实验也验证了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的高表达。过表达和RNA干扰实验分别提高和敲低了GH3细胞中Girdin的表达水平,Akt的磷酸化水平也发生同样变化。此外,Girdin的过表达能够促进GH3细胞增殖。结论 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Akt磷酸化水平促进垂体瘤细胞的增殖。
- 李阳芳王宽宇兰勇
- 关键词:垂体肿瘤细胞增殖AKT磷酸化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周围动脉腔内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出现,给外周动脉尤其是膝下动脉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膝下DCB临床研究的开展,发现其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存在广泛争议,亟需通过更多规范化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探究。本文对目前D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赵文心李拥军兰勇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膝下动脉有效性
- 富含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高龄胆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影响
- 目的 研究富含新型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胆道感染患者急性发病期,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高龄老年胆道感染患者62例,年龄80-95岁,胆囊结石合并感染42例,胆...
- 宋京海李喆华彬兰勇韦军民
- 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转染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heNOS)转染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增殖的机制。方法以AdCMV—heNOS病毒感染复数分别为50、150、250、300、450MOI,转染HVSMCs,放射免疫法检测转染HVSMCs中的环一磷酸鸟苷(cGMP)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21、p27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转染120h,A57f1值分别为1.410±0.081、1.357±0.150、1.303±0.311、0.995±0.248、0.731±0.101,其中感染复数300MOI明显稳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2)转染72h,未转染组、Ad.LacZ转染组、Ad—heNOS转染组cGMP的含量分别为(7.91±0.39)、(8.36±0.34)、(12.89±2.0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转染48h,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组p27、p21表达明显上调,而未转染组虽也有p21、p27的表达,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无血清转染48h后血清刺激24h,未转染组、Ad—LacZ转染组、Ad—heNOS转染组G0/G1期分别为(64.23±1.58)%、(64.96±1.36)%、(76.0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转染3d,第1天,未转染组、Ad.LacZ转染组、Ad—heNOS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0±0.56)%、(5.53±0.74)%、(8.53±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0±0.62)%、(8.30±0.80)%、(9.30±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OS基因转染HVSMCs抑制细胞增殖,通过p21、p27上调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无诱导细胞凋亡。
- 兰勇王玉琦符伟国李大军韦军民
- 关键词:细胞周期P27
- 大动脉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大动脉炎(TA)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行开放血管重建治疗的TA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6例患者共行开放手术141例次,涉及病变257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发生36例次(25.5%),其中5例患者(3.7%)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史、术前CRP升高、颈动脉受累、围手术期输血、血管受累数量、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3.141,95%CI=1.062~9.288,P=0.039)、血管受累数量(OR=1.280,95%CI=1.016~1.612,P=0.036)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OR=1.045,95%CI=1.007~1.084,P=0.019)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脑梗死病史,血管受累数量多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长会增加TA患者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 刁永鹏苗雨晴陈作观谭树平兰勇李鹏王吉阳陈跃鑫田新平李拥军
- 关键词:TAKAYASU动脉炎血管外科手术手术中并发症
- 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 兰勇李拥军李大军王吉阳李鹏
- 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利用AdMax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heNOS)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其在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方法 将质粒PMSCV-heNOS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出heNOS全长基因,插入PSUCMV中构建成腺病毒穿梭质粒PSUCMV-heNOS,转化DH5α大肠杆菌,挑选细菌单克隆进行DNA测序,酶切鉴定正确;通过PSUCMV-heNOS与质粒pBHGE3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得到携带heNOS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he-NOS).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1)PCR产物电泳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构建人eNOS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病毒滴度达3.5×l010PFU/ml;(2)根据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α-actin染色,证实为HVSMCs;(3)转染120 h,AdCMV-heNOS病毒感染复数(MOI)分别为50、150、250、300、450、A570值分别为1.410±0.081、1.357±0.150、1.303±0.311、0.995±0.248、0.731±0.101,其中感染复数300明显稳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细胞heNOS蛋白明显表达.结论 heNOS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表达为血管内膜增生等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能.
- 兰勇王玉琦符伟国李大军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
-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 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 AUI 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CTA 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 兰勇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蒋俊豪陈斌徐欣杨珏史振宇
- 关键词:髂动脉瘤栓塞腔内修复
- 远程内膜剥脱术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远程内膜剥脱术在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21例复杂型下肢动脉闭塞行远程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通畅率及评估整体保肢率,并与中转人工血管搭桥组进行对比。结果 21例患者均行单侧下肢动脉远程内膜剥脱术,手术成功15例,技术成功率71.4%(15/21)。因血管损伤行覆膜支架置入2例。6例患者中转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远程内膜剥脱组术后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3%、85.6%和74.1%。术后1年保肢率为93.3%。人工血管旁路术一期通畅率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76.7%、66.7%、46.8%。术后1年保肢率为66.7%。结论下肢动脉远程内膜剥脱术是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有效方式之一,可做为选择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之前的优选方案。
- 王吉阳陈作观刁永鹏李鹏谭树平兰勇鲁城然李拥军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内膜切除术复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