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道彬
- 作品数:81 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周代乡里诗乐活动与世俗生活的诗化被引量:5
- 2005年
- 乡里是周代基础的政治组织,也是基本的文化单位。周人的礼乐教化通常是在乡里的诗乐活动中完成的,诗乐由此全面进入周人的世俗生活。无论是婚冠稼穑的礼节,还是乡饮乡射等宗族聚会,无不体现着一种诗乐精神和风雅传统。诗乐教育是周人乡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诗乐的浸染,周代贵族才拥有了以风雅精神为代表的乡党人格,孔子是乡党人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 傅道彬
- 关键词:世俗生活
- “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被引量:6
- 2016年
- "变风变雅"意味着春秋文学新的精神气象与格局。春秋文学的"新"与"变"不仅仅是经学家指责的消极意义上礼崩乐坏的政治转折,更是积极意义上新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思想的精神涅槃。经历地坼天崩的政治变化,春秋文学主题发生重大历史转向,由一味地英雄崇拜和颂扬转变为对天命的质疑与对政治的揭露和批判,由宏大的历史叙事转为广泛社会生活的生动描写,一大批生动的君子形象出现在春秋文学的历史舞台上,形成《黍离》式心理忧伤模式。文学的形式也由矜持庄谨转向清新活泼,在审美上也由雍容冲淡的写意式描写转向铺陈写实的表现方式。
- 傅道彬
- 关键词:文学主题春秋历史转向礼崩乐坏消极意义
- 理论创新是文学进步的生命——以《左传》与春秋时代的“文学革命”为中心被引量:2
- 2021年
- 郭沫若认为春秋时代与"五四"时期一样,发生过一次影响广泛的"文学革命"。《左传》是春秋文学革命的代表性著作。《左传》最早提出"《春秋》笔法"的概念,但《左传》并没有严格遵守"《春秋》笔法"的写作原则,而是从全景式生活描写、情感鲜明的历史批评标准和艳丽富赡、奇幻诡谲的历史审美追求等方面,实现了对"《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从《春秋》的曲笔回护到《左传》的直笔实录,从《春秋》的"常事不书"到《左传》对世俗生活的细节描写,从《春秋》名录式英雄形象的大笔勾勒到《左传》对君子人格的细致刻画,显示了春秋文学的全面历史性突破。这说明,文学理论的创新,是文学进步的生命。
- 傅道彬
- 关键词:文学革命君子形象
- 中国文学的君子形象与“君子曰”的思想话语被引量:14
- 2018年
- 君子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词。中国文学本质上是一种君子文学,君子的人格追求也是中国文学的理论追求。君子一词经历了从阶级向道德意义的转化,中国文学的主题也经历了从英雄表现向君子叙事的转变,君子与小人的冲突,成为中国文学基本的人格对立与矛盾叙事。新君子群体凭借道德和知识的优势,建构了一套从哲学到文学的完整思想话语,中国文学的人格、思想、艺术、审美等原则本质上也是一种深刻的"君子曰"。
- 傅道彬
- 关键词:君子
- 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
- 2018年
- 中国文学有着气象恢弘的历史开篇,先秦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发源,而是一种决定性的历史突破。早期中国文学实现了从口语到笔语、从民间到宫廷、从文学到经典、从英雄到君子的历史跨越。先秦文学不是早熟式的童年歌唱,而是成熟期的青年放歌,这一时期成熟的文学创作和艺术理论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 傅道彬
- 黄昏与中国文学的日暮情思被引量:4
- 1992年
- 引言自然的變化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循環往復,“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輝煌的日出蒼茫的落日引起原始人類神奇、迷惘、讚嘆、感傷等心靈震動,凝聚成“黎明——黃昏”的文化情結,繆勒曾說過:“一切自然現象基礎上產生的神話,全部都是太陽神話,或者是與朝霞、晚霞相關的神話”。但是,繞有興趣的是中國文學並不着力表現日出的恢弘境界,而是刻意渲染黃昏的落寞意趣。中國文學時時流露出來的青春易去人生遷逝的感傷和暝色起愁日暮途遠的嗟嘆以及古典意象裏的荒煙落日、羈旅斜陽、餘霞晚歸的美學情境,無不塗抹着夕陽的殘紅,形成濃重的日暮情思。經過文化的象徵,黃昏落日已不是純粹的自然現象。
- 傅道彬
- 关键词:中国文学意象表现
-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与意味被引量:6
- 1989年
- 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需要生殖。从最低级的生命形式到最高级的生命形式,都具有武装到牙齿的生存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殖活动都具有文化的意义,某些动物在交配后就死了,尸体成为他的子孙和异性的食物。但这种高尚的牺牲精神只完成了生物意义上的生命传递,而没有任何文化的属性。只有人例外。人是生存者,又是存在者。高尔泰说:“生存是保卫自己的努力,存在是开拓和创造自己的努力”(《美感与快感》,《文艺研究》1988.4)。生存者是活着的人。
- 傅道彬
- 关键词:生殖崇拜生殖文化万物《说文》图腾崇拜
- “三代之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构成和精神接续被引量:2
- 2021年
- 中国古典学本质上是以夏商周三代为代表的古典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分为古典文明与古典学术两个时期:以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为本体,而两汉至清对经典的文献整理、义理阐释和考据证明学则构成了古典学术史的重要阶段。城邦社会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社会空间;礼乐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历史土壤;器物艺术是中国古典文明的证明形式;经典时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六经和诸子为代表的文化经典是古典文明的独特书写形式。古典学的本质是接续古典精神,以复古为解放,激活人类生命和创造精神。
- 傅道彬
- 关键词:文学书写
- 周公恐惧流言后
- 2021年
-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流言击中的政治家。流言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孔子、屈原、司马迁、嵇康、李白、苏轼、王阳明、袁崇焕、王国维等,一个个圣贤君子、学者诗人被流言击中。理论上说,周公之前也一定有人为流言所困,为流言所中,但是从现存的经典文献记载来看,周公却是第一个。
- 傅道彬
- 关键词:周公流言
- “诗可以兴”:由艺术兴起的思想延伸路线被引量:2
- 2008年
- 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条思想延伸路线,而不是纯然的艺术理论。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原始诗性智慧的天然联系。兴辞的艺术手段里包含着象辞的诗性思维特征,在思想上与原始思想相传一脉。盛行于春秋时代的广泛的"用诗现象"是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重要的思想训练。孔门诗教的深层意义是思想方式的培养,由此形成了古典哲学"深于比兴"的传统。
- 傅道彬
- 关键词:诗可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