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韵秋

作品数:36 被引量:23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鹤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水鸟
  • 9篇卫星跟踪
  • 8篇迁徙
  • 8篇繁殖
  • 7篇多样性
  • 7篇黑嘴鸥
  • 6篇种群
  • 5篇活动区
  • 4篇越冬
  • 4篇鸟类
  • 4篇大天鹅
  • 3篇越冬种群
  • 3篇水鸟资源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繁殖期
  • 2篇迁徙动态
  • 2篇迁徙路线
  • 2篇禽流感
  • 2篇群落

机构

  • 35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山东黄河三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林业局
  • 1篇巴彦淖尔市林...

作者

  • 36篇侯韵秋
  • 23篇张国钢
  • 19篇江红星
  • 18篇刘冬平
  • 17篇楚国忠
  • 16篇戴铭
  • 15篇陆军
  • 13篇钱法文
  • 5篇单凯
  • 3篇刘春悦
  • 3篇郑光美
  • 3篇董超
  • 3篇陈丽霞
  • 2篇戴强
  • 2篇李淑红
  • 1篇张树清
  • 1篇李晓民
  • 1篇肖文发
  • 1篇梁伟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7篇林业科学
  • 5篇动物学杂志
  • 2篇Curren...
  • 2篇四川动物
  • 2篇Chines...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野生动物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99国际朱...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被引量:1
2008年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江红星侯韵秋钱法文楚国忠李玉祥王会单凯郑光美
关键词:黑嘴鸥MTDNA控制区迁徙系统地理种群分化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Ⅱ)被引量:5
2000年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Larus Saundersi) when the special survey of saunder\’s gull was proceeding in June of 1998 around the coast of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33 pairs of common tern, 414 of little tern, 146 of kentish plover and 139 of redshank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 based on the egg\|filled nest density of them and the colonial area of saunder\’s gull.
王会杜进进侯韵秋楚国忠钱法文
关键词:水鸟盐城自然保护区
基于TM与ASAR遥感数据的扎龙丹顶鹤繁殖栖息地多尺度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选取扎龙保护区Landsat TM及Envisat ASAR双极化(HH/HV)两种遥感数据源,利用丹顶鹤巢址GPS位点数据(n=28),在8个尺度(30~240m)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模型,从而确定不同尺度下栖息地选择关键影响因子;并通过对比两种遥感影像数据模型,探讨了雷达影像在不同尺度下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数据集的回归模型总体精度均较理想(≥69.0%).在30m尺度下,TM数据集模型中仅穗帽变换绿度分量(TCA_2)以系数为负值进入模型,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避免选择植被密度较高的芦苇沼泽;60~120m尺度下,两种数据集模型的主成分变换中第二主成分(PCA_2)系数均为正值,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对植被覆盖度和长势要求较高,有利于增强其隐蔽性;90m尺度交叉极化(HV)的后向散射系数信息进入混合模型,表明该尺度下水分条件是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120m尺度下,两种数据源的纹理信息开始进入模型,说明较大尺度下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对植被特性的要求降低,而对人为干扰因子的敏感度增强.在不同尺度的混合模型中,ASAR变量的纳入均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刘春悦江红星张树清侯韵秋陆军
关键词:LANDSATTMENVISATASARLOGISTIC回归丹顶鹤
中国的水鸟资源及环志回收概况
水鸟有8目28科,约262种.1983~1998年底,中国大陆环志的122种14622只水鸟中,被回收到24种144只.其中大陆自身回收到20种128只,国外11种16只.中国境内共收到外国环志水鸟44种392只(其中台...
楚国忠侯韵秋钱法文陆军戴铭
关键词:水鸟资源卫星跟踪
青海省鸟类记录被引量:5
2008年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鸟类
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被引量:9
2004年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0 0 0 1 ) ,休整行为显著减少 (P <0 0 0 1 ) ,导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取食地点的变化和后期的育雏行为。黑嘴鸥雌雄抱孵时间比为 1 2 4∶1。抱孵时间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相应延长 ,一次抱孵时间最长可达到 2 0 1min。
江红星楚国忠钱法文侯韵秋
关键词:黑嘴鸥繁殖期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以及对于一些广袤且偏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监测和预测鸟类与栖息地关系,推动实现物种保护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回顾遥感数据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影像数据源和影像时相的选择,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鸟类野外调查方法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江红星刘春悦侯韵秋钱法文
关键词:鸟类栖息地遥感信息提取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斑头雁的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区被引量:15
2010年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和潜在的传播源,在禽流感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斑头雁的越冬种群现状缺乏研究。2009年1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44657只,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地带的林周县、日喀则市、白朗县、拉孜县、江孜县和贡嘎县境内。这一统计数据远高于1990年代的统计数量,由此可将其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值由5.2-6万只修正为至少7万只。越冬斑头雁的平均集群大小为(208±262)只(n=215),主要栖息环境包括冬小麦田、冬歇期农田、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其中在冬歇期农田中统计到的数量占72.1%。2006-2008年,对青海湖繁殖斑头雁的卫星跟踪表明,其越冬地点主要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流域和印度,越冬期为11月至翌年的3月份,在越冬地平均停留(108±30)d,越冬活动区大小为(122.22±124.94)km2(n=3)。受西藏独特的宗教传统和农耕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越冬斑头雁经常与大量家畜和水鸟混杂在农田觅食,在禽流感疫情防控时应引起重视。
刘冬平张国钢钱法文侯韵秋戴铭江红星陆军肖文发
关键词:卫星跟踪越冬种群活动区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被引量:4
2010年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江红星侯韵秋李玉祥Masayoshi TAKEISHIKiyoaki OZAKI杨玉成郑光美
关键词:迁徙规律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