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静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同义
  • 2篇突变
  • 2篇密码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重组蛋白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吸附
  • 1篇进化

机构

  • 3篇成都生物制品...
  • 2篇成都学院(成...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4篇何静
  • 3篇王明蓉
  • 3篇李坤
  • 2篇丛聪
  • 2篇代云见
  • 1篇余馨
  • 1篇何明跃
  • 1篇张勇侠
  • 1篇何勇智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人源抗体基因库的构建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链抗体的筛选
2016年
目的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构建全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库,并采用真核核糖体展示技术高效筛选全人源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链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52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构建大容量的全人源抗体基因库。针对EGFR抗原靶标,应用真核核糖体展示技术对该基因库进行高效富集筛选。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对回收的基因库进行克隆、表达,并鉴定抗体活性。结果构建的全人源抗体基因库库容估算为4.3×1013。分子。对该基因库进行3轮富集筛选后,获得EGFR富集的单链抗体基因库。对回收基因库进行克隆、表达,并随机鉴定了49个克隆,获得结合力为10-8~10-7mol/L的2株全人源抗EGFR单链抗体。结论利用肿瘤患者外周血,结合核糖体展示技术可以较快获得具有医用价值的全人源单链抗体。
余馨何勇智丛聪李坤代云见张勇侠何静王明蓉何明跃
关键词:基因文库单链抗体核糖体展示技术外周血
重组sTNFα-R1蛋白同义密码突变库的构建及筛选
2013年
目的:以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sTNFα-R1)的基因序列为模板,构建同义密码突变库,在不改变原氨基酸序列的同时筛选获得目标蛋白产量提高的突变菌株。方法:分段设计并合成同义密码突变兼并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构建目的基因的完整同义密码突变库。突变库经双酶切插入到pET11(b)载体上,并电转至E.coli BL21(DE3)细胞中。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细胞表达目标蛋白,应用SDS-PAGE等方法分析目标蛋白产量。结果:目的基因同义突变库的PCR扩增产物可见330bp的特征条带,突变库测序结果显示整个基因序列的第三位碱基发生预期的同义突变;完成了445株克隆筛选,针对其中产量高于对照组的45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42株基因序列不同但氨基酸序列未发生变化的克隆菌株,其同义密码突变阳性率高达93%;选择其中2株初筛产量较高的菌株进行放大验证,结果显示7#突变株的包涵体收率及目标蛋白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株,其每升发酵液的目标蛋白总产量比对照株提高2.44倍,405#突变株比对照株提高1.44倍。结论: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构建了目标基因全序列的同义密码突变库,采用同义密码突变库技术途径,在不改变原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可以快速优化蛋白表达产量。
何静丛聪代云见李坤王明蓉
重组sTNFα-RI蛋白同义密码突变库构建、筛选及结构优化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介导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一种重要炎症因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sTNF)为膜肿瘤坏死因子-的水解产物,在体内以同源三聚体的活性形式存在。该细胞因子与滑膜细胞、巨...
何静
关键词:分子进化
文献传递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PEG-SOP55)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大鼠血清中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PEG-SOP55)浓度的ELISA方法,并进行该蛋白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方法:以该蛋白的多抗包被,标记生物素的单抗检测,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两级酶联放大检测信号,构建双抗夹心ELISA法进行浓度检测。通过对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工作浓度的优化实验,血清基质的干扰实验,不同结构聚乙二醇分子的比较实验,建立该方法的基本实验条件。并参考相关法规,对其方法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检测限度以及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用PEG-SOP55_(30kDa)、PEG-SOP55_(40kDa)、PEG-SOP55_(40kDa branched)进行Lewis大鼠腹腔单次给药然后测定血清浓度,获得该蛋白用不同分子结构聚乙二醇分子修饰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证实聚乙二醇修饰降低了检测抗体和目标分子的结合效率,且大鼠血清和聚乙二醇分子结构变化对检测有干扰。通过提高包被抗体浓度,获得对目标分子较好的捕获效率。通过将血清样品稀释液从PBS替换为咪唑缓冲液,且保持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血清稀释倍数一致,克服了血清基质所带来的干扰。通过保持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聚乙二醇分子结构一致,克服了因聚乙二醇分子结构不同带来的干扰。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回收率为(100±15.2)%,实验内精密度和实验间精密度验证数据RSD均不超过20%,不同操作人员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的最高和最低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将大鼠血清样品反复冻融3次,在室温放置4 h其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满足该方法检测条件。通过对Lewis大鼠血清样品进行浓度测定,获得PEG-SOP55_(30kDa)、PEG-SOP55_(40kDa)、PEG-SOP55_(40kDa branched)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其C_(max)分别为31.9、54.4、67.7 mg·m L^(-1),AUC_(0-∞)分别为823.0、1 978.0、3 502.6 mg·h·m L^
张涛何静李坤王明蓉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