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低热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功能性低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和安慰剂对照法 ,对 5 4例功能性低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8例 ,口服帕罗西汀每次 1片 (2 0mg 片 ) ,每天一次 ,共服 8周 ;对照组 2 6例 ,口服安慰剂每次 1片。每天一次 ,共服 8周 ;应用功能性低热评定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4、 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低热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在第 8周末 ,治疗组的 2 8例患者中 ,有效者分别为 2 2例 (78 6% )和 2 3例(82 1% ) ;而对照组 2 6例中 ,分别为 7例 (2 6 9% )和 8例 (3 0 8% )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13 3 5 ,χ2 =14 46,P <0 0 1)。结论 :帕罗西汀是治疗功能性低热的有效药物之一。
- 陈玉龙许春进韩敏
- 关键词:功能性低热帕罗西汀安慰剂治疗组口服周末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COX-2在HNPCC大肠腺瘤及HNPCC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散发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大肠癌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均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自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张英辉盛剑秋耿洪刚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陈继贵牛宏利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DNA错配修复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行HIF-1α和p-ER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IF-1α和p-ERK在Ⅲ/Ⅳ期、低分化、癌细胞浸润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癌细胞未浸润至浆膜层和淋巴结未转移的胃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和p-ERK在胃癌中表达密切相关(r=0.467,P<0.05)。结论HIF-1α和p-ER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 许春进张西亮周千里韩敏陈玉龙
- 关键词:胃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免疫组织化学
- 104岁老人罹患食管癌1例
- 2013年
- 报道一例罕见的高年龄食管癌患者病例。患者,男,104岁,因下咽不利,遂入院就诊。胃镜示:距门齿35cm处,黏膜僵硬,见不规则新生物突出,质脆,触之易出血,无法进镜。病理结果提示:食管癌小细胞癌。随后,前往林州行食管腔内置管术,1mon后因饮食无节制致食管堵塞而去世。
- 董金成崔纪丽黄佳李爱丽韩敏袁果王立东
- 关键词:食管癌病案分析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规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hMLH1与hMSH2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对76个HNPCC家系先证者的DNA样本用PCR法扩增其hMLH1与hMSH2基因的35个外显子,再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1)25个样本发现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3%(25/76);(2)检测到的22种突变中:hMLH1基因突变16个,hMSH2基因突变6个;(3)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其中错义突变较多见(hMLH1基因错义突变11个、hMSH2基因5个)。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hMLH1和hMSH2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
- 付蕾盛剑秋孙自勤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牛宏立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性基因HMLH1
- HNPCC患者及其亲属的肠镜监测和干预治疗的意义
- 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外显率极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为 85~90%)。国外研究表明对 HNPCC 患者和其亲属的临床监测和干预性治疗可推迟或减低 HNPCC 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迄今,尚...
- 盛剑秋李爱琴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陈继贵牛宏利耿洪刚余东亮韩英李世荣
- 关键词:HNPCC一级亲属结肠镜结肠腺瘤干预治疗
- 小组织冰冻切片加印片快速病理诊断500例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冯爱菊韩敏王超凡
- 关键词:快速病理诊断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06年
-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亚族,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是其活化形式。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p-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 许春进陈玉龙韩敏李扬帆
-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胃癌发生磷酸化P-ERK
- 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的变化。方法通过大规模现场入户流调和问卷调查及住院病例复核等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记录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并根据病例首次确诊的时间分布,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1975~1989年),Ⅱ组(1990~1999年),Ⅲ组(2000~2011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对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食管癌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1),50~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38%),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率为31%(13 173/42 030);高发区患者31 664例,其中男性18 708(平均年龄58岁±9岁),女性12 956(平均年龄58岁±9岁);低发区患者10 232例,其中男性6 886(平均年龄59岁±9岁),女性3 346(平均年龄60岁±9岁)。3个组别间由远及近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步升高(χ2=9.945,P<0.05),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 546.984,P<0.05),低发区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285.084,P<0.05),而家族史阳性率有降低趋势(χ2=42.990,P<0.05);Ⅰ组患者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家族史阳性率逐步降低(χ2=108.665,P<0.05);Ⅱ和Ⅲ组患者50岁以后均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3.369,P<0.05;χ2=68.849,P<0.05)、家族史阳性率逐渐降低(χ2=125.394,P<0.05;χ2=66.849,P<0.05)。结论食管鳞癌在三十余年的变迁中,其男性、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增多,提示食管癌发病仍以男性为主,且有老龄化趋势;50岁以后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提示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是食管鳞癌男女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 王建坡周福有赵学科张朋张伟彭秀青焦新英王青玉韩敏申芳芳王立东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年龄性别家族史
- 食管癌家族遗传研究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专家共识被引量:13
- 2020年
-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 王立东徐瑞华韩文莉雷玲玲王从高赵学科赵学科周福有宋昕秦艳茹张毅周福有万里新王启鸣秦艳茹任书伟张毅黄改荣常志伟张立国张建营万里新周英发孔祥东贺利民袁翎高社干刘红彦魏锦昌黄改荣马磊李秀敏王画普张立国王建坡王能超岳文彬朱富国周英发任景丽郑鹏远齐义军贺利民李忠亮袁翎杨万才高社干库建伟鲍启德张延瑞苗战会丁广成郑颖娟马磊徐全晓秦合军高文俊王学中韩敏王建坡焦广根王能超郭贵周王道存宋运河朱富国陈贡斌冯常炜王忠民任景丽井小会刘志才陈运芳李向楠张卫国杨秋敏段战锋李爱丽卢红徐克友杨海军张国政库建伟杨苗苗
- 关键词:遗传学核心家系家族史高癌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