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杨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0篇麻疹
  • 7篇乙型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肝炎
  • 5篇乙型肝炎
  • 4篇预防接种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免疫接种
  • 4篇接种
  • 4篇发病
  • 4篇发病趋势
  • 4篇病毒
  • 3篇疑似
  • 3篇疫苗
  • 3篇染病
  • 3篇流行性
  • 3篇免疫
  • 3篇监测分析

机构

  • 23篇福州市疾病预...
  • 17篇福建省福州市...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作者

  • 42篇陈杨伟
  • 19篇王镜泉
  • 11篇贾海梅
  • 10篇陈杨
  • 9篇张宏
  • 8篇郑能雄
  • 8篇羊晶晶
  • 5篇林风华
  • 5篇官陈平
  • 4篇陈敏红
  • 4篇黄春文
  • 4篇姚栩
  • 3篇郑高
  • 3篇王清华
  • 3篇缪露
  • 2篇纪惠玲
  • 2篇郑高
  • 2篇郑霄雁
  • 2篇林华
  • 1篇邓惠敏

传媒

  • 11篇职业与健康
  • 8篇应用预防医学
  • 7篇预防医学论坛
  • 5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09年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黄春文官陈平陈杨伟贾海梅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福州市2005~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和病毒检测结果,按照国家监测指标评价间隙系统的敏感性。结果福州市2005~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125例,15岁以下儿童AFP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3/10万;福州市所辖13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乡镇卫生单位的报告病例仅占4%;病例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占68.8%;125例病例中未服苗者和免疫史不详着占4.8%;AFP报告发病率、病例调查、75d随访、粪便及时送检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合格粪便采集率仅2008年未达到国家要求;病毒分离6株为疫苗相关株(Ⅰ型1例,Ⅱ型2例、Ⅱ+Ⅲ型3例)。结论福州市监测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医疗机构AFP监测培训,提高乡镇级AFP病例报告率。
羊晶晶陈杨伟王镜泉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被引量:21
2004年
本文分析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必要性 ,认为是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的需要 ,又是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并提出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若干建议 :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机构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疫情应急处理体制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等。
郑高叶丽萍林馨陈杨伟张宏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公共卫生
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探讨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为乌龙茶成分进一步开发提供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浓度为25、50、100和200mg/L的茶叶浸出液、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作用24h后,用水溶性四唑盐(wsT一1)检测肝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进行干预后,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均被抑制,各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茶汤100mg/L组和200mg/L组、茶多酚各组和茶色素各组、茶多糖和茶氨酸50mg/L、100mg/L和200mg/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茶多酚25mg/L组、茶色素25mg/L组与茶汤25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58±0.0025)、(0.1913±0.0013)比(0.2005±0.0013),均P〈0.05];茶多酚50mg/L组、茶色素50mg/L组、茶多糖50mg/L组、茶氨酸50n'e,/L组与茶汤50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545±0.0041)、(0.1655±0.0039)、(0.1595±0.0019)、(0.1728±0.0040)比(0.1970±0.0078),均P〈0.05];茶多酚100mg/L组(0.1370±0.0016)与茶汤100mg/L组(0.1600±0.0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抗肝癌的作用。
贾海梅郑能雄王镜泉姚栩陈杨伟林丽芳王丽红
关键词:茶色素茶氨酸茶多糖肝癌细胞
福州市2010—2017年风疹流行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近年风疹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0—2017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10—2017年累计报告风疹580例,年均发病率0.99/10万,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高(2.81/10万),各县(区)发病率0~14.9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均发病率1.10/10万、女性为0.87/10万,性别比1.3∶1,男性发病率较高;4~8月份高发;2~6岁病例占比呈下降趋势,≥15岁病例占比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学生为主(36.0%)。结论有效控制福州市风疹疫情,需继续做好2剂次风疹类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对非目标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林风华陈杨伟陈杨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福建省福州市2005~2015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2005-2015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福州市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共报告风疹2358例,无死亡病例;2005—2009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由4.38/10万上升到5.33/10万,2009~2015年发病逐年下降;每年3~6月为风疹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沿海地区,以散发和局部暴发为主;年龄别发病率由2008年前的以〈1岁、5~14岁和15~19岁为主,转变为2015年以〈1岁、1~4岁和20~29岁为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福州市2005-2015年风疹报告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薄弱地区和人群。应继续做好8月龄、18月龄儿童2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RC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人群RCV补充免疫活动;建议对育龄妇女接种RCV。
贾海梅陈杨伟官陈平陈敏红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2011—2012年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福州市2011—2012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11—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11-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8093例,死亡病例为6例,年均发病率为281.85/10万,且2012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011年(x2=3378.81,P〈0.05)。流行为春峰、秋峰双峰分布。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以仓山区、晋安区和台江区高发(x2=63.091,P〈0.05);病例多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4491.9/10万:;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06%;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7.850,P〈0.05)。结论福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手足口病的防控过程中,要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陈霄璐郑霄雁王镜泉陈敏红陈杨伟郑能雄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流行病学分析
2014-2021年福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与质量评价
2023年
目的 对2014-2021年福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与质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21年福州市麻疹监测系统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从时间和地区2个维度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除2014年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不达标外,其余各年份各项指标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时间维度评价显示,该市2016年监测系统运行质量最好,其次是2021年,监测质量较差的是2014年和2015年。地区维度评价显示,监测质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分别是鼓楼区、罗源县和连江县,排名后3位的是福清市、闽侯县和仓山区。结论 福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总体良好,今后需进一步提高薄弱地区监测的及时性和敏感性。
缪露陈杨伟羊晶晶
关键词:麻疹
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性病、艾滋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病发病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率超过淋病;艾滋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福州市区和长乐、福清以及加,39岁年龄组、工人、无业、农民和个体淋病、梅毒和HIV/AIDS发病率较高。结论加强婚前及产前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的筛查,彻底清除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加强群众性道德和健康性行为的教育,对遏制该市淋病、梅毒和艾滋病流行十分重要。
王镜泉陈杨伟陈杨林风华黄春文
关键词: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
福州市平潭县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基线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平潭县乙型肝炎(乙肝)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因素,为进一步做好该县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用EPIDATE3.0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65户1743人,乙肝病毒(HBV)感染检出率为61.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6.9%,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3.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5.6%,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率为14.4%,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52.2%。共有18种感染模式,以5项全阴模式居首位。从年龄组分布来看,HBsAg阳性率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0~9岁组的HBsAg阳性率最低,为3.5%;以20~60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2.4%、22.6%、21.8%、21.3%。乙肝疫苗免疫史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均有影响。有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无免疫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和HBeAg阳性率以商人为最高,抗-HBs阳性率商人最低。结论成人是平潭县乙肝的主要感染者,该人群乙肝疫苗免疫预防接种率较低。除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应广泛开展乙肝预防的宣传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降低乙肝发病率。
陈杨伟郑能雄王镜泉郑高张宏陈杨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线调查感染率免疫接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