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源

作品数:18 被引量:38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城市体系
  • 3篇乡村
  • 3篇城乡
  • 3篇城乡结合
  • 3篇城乡结合部
  • 2篇乡村空间
  • 2篇城市规模分布
  • 2篇大数据
  • 1篇地城
  • 1篇地理
  • 1篇多尺度
  • 1篇异速生长
  • 1篇再认
  • 1篇人口城市化
  • 1篇人口规模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实证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通市国土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南京国图信息...

作者

  • 18篇袁源
  • 12篇王亚华
  • 11篇张小林
  • 4篇孙在宏
  • 3篇李红波
  • 2篇李智
  • 2篇阎红
  • 1篇朱卫华
  • 1篇程朦
  • 1篇乔伟峰
  • 1篇金晔
  • 1篇卢宜迅
  • 1篇杨苏辉
  • 1篇吴菊
  • 1篇苏敏
  • 1篇徐瑾

传媒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规划师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关系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5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也表现为不协调发展的格局,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愈加复杂。以江苏省为例,基于协整理论和自回归模型对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的作用关系和程度进行评价。1991-2010年前后十年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对土地城市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土地城市化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明显增强。针对这一结果,分别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和调控政策,以及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集聚、转移和滞后效应等方面对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化进行了解析,揭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了城市化复杂系统理论,也为协调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王亚华袁源王映力张小林乔伟峰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协整理论AR模型
江苏典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及驱动机制被引量:36
2018年
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苏南、苏中、苏北选择张家港市、泰兴市、涟水县3个典型县市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199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评价方法,对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既有明显差异,也存在一般性路径,而且演化路径具有显著的城镇主导效应和集群分布效应。在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城镇化、交通网络、制度与管理4种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演化的"四轮"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城乡聚落有机整体的系统观,为推动城乡聚落优化重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支撑。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袁源
关键词:县域
乡村空间辨析被引量:123
2018年
伴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的乡村正经历着社会经济形态重组、地域功能提升等一系列转型与重构的过程,乡村地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给乡村发展及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乡村空间系统,准确把握乡村空间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对乡村空间的认知与发展基础上,指出国内乡村地理学在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研究上的不足。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尝试建构了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组成的乡村空间系统,以期为全面认识日益复杂的乡村地域提供理论指导。
李红波胡晓亮张小林张小林袁源
关键词:人地关系
城乡结合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策略研究
2010年
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港闸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与问题,分析该区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困境,结合地方实际与修编要求提出应对策略。
王亚华张小林袁源阎红金晔朱卫华
关键词:规划修编城乡结合部
大数据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弹性和效率理念 探索及其实践应用被引量:45
2019年
研究目的:基于大数据视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升弹性、增强效率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应用研究。研究方法:借助互联网LBS数据(人口迁徙和人口热力),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行区域人口流动格局分析和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评估。研究结果:(1)规划编制理念应推动双向驱动决策机制,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支持;(2)人口迁徙和热力数据在宏观和微观场景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空间规划编制实现提升弹性、增强效率的目标。研究结论:大数据技术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得到进一步研究。
袁源王亚华周鑫鑫张小林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与异速生长特征被引量:45
2011年
以江苏省1996~2008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为主要数据,借助分形地理学中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定律及其广义分形性质,对全省城市规模分布演化规律、结构容量和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退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省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健全,规模序列结构正处于集中向分散过渡的时期,大中城市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全省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在整体上呈现退化迹象,2001年以后异速生长关系由负转正;南京、苏州、徐州等市的异速生长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市,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现象较为突出,但两者关系是否不相协调仍值得深究。全省城市体系演化形成的复杂格局对走江苏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在宏袁源王亚华张小林
关键词:城市体系分形城市规模分布异速生长
多功能视角下乡村空间转型与分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长期以来,受西方“现代化”发展范式的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乡村地区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过渡的基本路径。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城乡空间加速重构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的要素、结构、格局和组织关系等也呈现出...
袁源
关键词:乡村空间分化
多尺度视角下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11
2018年
研究目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研究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用地政策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空间分异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宏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得分为79.45分,全省67所高校中最高为100分、最低仅为35.68分,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高校得分也存在显著差距,部分院校特色用地安排不足;(2)中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征。城市规模等级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等级越高,集约程度越高;(3)微观尺度上,老校区集约度高于新校区;经翻修和扩建后的老校区,集约水平高于非教学用地比重大的老校区。研究结论: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建设时间、区位条件、结构布局等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况下的高校建设标准应酌情考虑。
吴菊袁源王亚华杨壮壮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评价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体系时空演化测度研究
指导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方针一直是围绕城市规模开展的。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由乡镇企业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苏南模式,9...
袁源
关键词:城市建设人口规模人文地理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协调互补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构建被引量:2
2011年
产生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现行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缺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灵活性,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均遭遇不同困境。研究结合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土地资源禀赋特点及其供需矛盾,以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为抓手,从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两个层面,系统构建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协调互补的规划模式:一方面从协调区域之间土地供需关系入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区域协调互补的指标调剂机制;另一方面,从各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入手,加大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力度,以产业升级带动用地结构优化,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该模式可在整个国土空间上实现资源更有效率的配置,推动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地区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王亚华张小林孙在宏袁源卢宜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