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玉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X线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血管
  • 3篇16层螺旋
  • 3篇成像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动脉期
  • 2篇造影
  • 2篇双动脉期扫描
  • 2篇能谱CT
  • 2篇冠状血管
  • 2篇16层螺旋C...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对比噪声比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机构

  • 1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1篇胡玉明
  • 6篇罗悦凡
  • 5篇符平仲
  • 4篇欧阳可勋
  • 4篇黄洲
  • 4篇李杰生
  • 2篇董英超
  • 2篇刘怀忠
  • 1篇罗越凡
  • 1篇邓全越
  • 1篇陈云辉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低剂量仿真内镜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的可行性及其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抽取15例为常规剂量350mA扫描,低剂量3组分别采用管电流50mA、100mA及150mA,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低剂量组内镜图像满足诊断率及内窥镜与膀胱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采用50、100、150mA的CTDIvol仅为常规剂量350mA的30.1%、57.8%和68.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0mA组的诊断符合率仅60%。CT膀胱仿真内镜对膀胱癌检出率90.6%,对直径<1.0cm病灶,内镜检出率61.1%,与传统膀胱镜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膀胱仿真内镜对膀胱癌诊断是可行的,对膀胱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胡玉明罗越凡
关键词:X线计算机膀胱癌仿真内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2011年
目的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50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心率≤65次/分和心率>65次/分A、B两2组,根据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A组20例有90%(72/80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B组30例,有73.3%(88/120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不能评价的分别为8(10%)支和32(26.7%)支。B组不能评价发生率较A组高,χ2=7.3242,P<0.01,差异较明显。不能评价的40支包括右侧冠状动脉5支、左侧冠状动脉主干6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2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7支。主要影响因素是心跳、呼吸引等运动伪影,其中左前降支、回旋支影响较大。结论 MSCTCA图像质量受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对比剂量速、阀值设置、后重建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并与之呈负相关。
罗悦凡胡玉明符平仲李杰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影像质量
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CT肺动脉成像(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为P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CTPA检查进行5、2.5、1.25、0.625mm薄层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3例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生率最高,CTPA均检出栓塞灶,其中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69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59,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3个,左右肺动脉及叶动脉61个,栓塞率37.9%,肺段及肺亚段动脉64个,栓塞率17.9%,1.25mm与0.625mm组病灶检出率相近似,1.25mm与2.5mm组及5mm组栓塞率有差异,其中在2~3级PE检出率中,χ2=10.03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级PE检出率中,χ2=6.0644,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以上的螺旋CT能够准确显示PE的部位、累及范围,可作为诊断PE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1.25mm薄层MIP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检出PE的最佳技术。
罗悦凡胡玉明陈云辉符平仲李杰生
关键词:肺栓塞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中SSF校正技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SSF校正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冠心病行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没有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分组方法:对106例冠状动脉图像结合最佳期相分别行标准重建和SSF重建,A组为标准重建图像,B组SSF重建校正图像;两位医师双盲法阅评两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分为Ⅳ级评价,Ⅰ级为优良血管,Ⅱ级为合格血管。统计两组图像优良率(I级血管比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卡方检验两组各段血管标准重建和SSF重建校正图像优良率,其中冠状动脉第1~3和11~13段A、B组图像优良率分别为86.1%、61.3%、51.8%、90.5%、86.8%、84.8%和93.3%、92.4%、73.5%、100%、96.9%、94.9%。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第4~9和14、15段A、B组优良率分别为96.1%、93.3%、93.9%、93.9%、79.2%、90.3%、91.8%、84.2%和99%、98.1%、98.1%、97.1%、83.9%、97.1%、97.2%、93.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中SSF校正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黄洲符平仲胡玉明梁炎辉欧阳可勋罗悦凡刘怀忠陆晚容郑俭勤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其CTA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或子宫巨大肿瘤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卵巢动静脉、子宫动脉重建(CTA)。结果 53例盆腔巨大肿瘤中,38例来源于卵巢,15例来源于子宫。卵巢静脉显示率为73.6%,卵巢动脉显示率为52.8%,子宫动脉显示率为98.1%,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为100%,卵巢良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较低,只有7.7%。根据卵巢静脉及卵巢血管蒂与肿瘤关系密切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89.7%(26/29),根据卵巢动脉供血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6.0%(24/25),根据子宫动脉定位子宫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1.0%(10/11)。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卵巢及卵巢血管蒂的关系,通过MPR、CPR、MIP及CTA等重建可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对卵巢与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欧阳可勋董英超胡玉明黄洲
关键词:卵巢肿瘤子宫肿瘤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在冠状动脉管腔非钙化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18段非钙化斑块所致的有意义狭窄(狭窄度≥50%)进行从40 keV到90 keV单光子成象,间隔5 keV,获取18段病变血管11组单能量图像,测量每个病变区并比较每例被检者每组单能量图像的噪声值(以SD值表示)、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选取最佳信噪比及最佳对比噪声比的图像与常规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采用配对分析法比较组间数据差异。结果18例11组单能量成像中,随着keV降低,噪声值逐步增高,75 keV单能量图像平均噪声最低,70 keV以下单能量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 keV以上单能量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 keV噪声最低,病变区域最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集中在(65~75) keV,其中以70 keV组最高,分别为29&#177;7及30&#177;8,在信噪比中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比噪声比中70 keV与75 ke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邻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混合能量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及7.07,P<0.01)。结论能谱(65~75) keV,单能量图像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相对较高,65 keV对类脂性斑块敏感性较高,在低剂量低幅射量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胡玉明罗悦凡邓全越刘怀忠李杰生
关键词:冠状血管能谱CT对比噪声比
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62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直径≤3cm),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4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和晚期、门脉期、平衡期或延迟期),研究各病灶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或延迟期CT表现,并采用X^2检验对小肝癌的病灶在各期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62个病灶在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32个,检出率为51.6%:在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52个,检出率为83.9%;双动脉期均有强化或其中之一期有强化60个,检出率为96.8%,双动脉相结合病灶检出率较动脉早期+门脉期及动脉晚期+门脉期检出率明显增高,统计学检查有明显异差(矿值分别为30.705和4.521,P〈0.01)。结论双动脉期扫描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动脉晚期是检出小肝癌最敏感的时期,对于微小肝癌的诊断,动脉早期的扫描尤其重要。
胡玉明李杰生
关键词:小肝癌CTX线计算机
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其腹部进行CTPV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得到门静脉主干系统和其侧支血管经三维重建后的图像。结果能够直观看到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而且可以观察到系统中病变发生的部位及异常情况。结论 CTPV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病变程度,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玉明
关键词:门静脉血管成像
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42例CT检查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螺旋CT(其中8例高度怀疑肠系膜撕裂伤病例给予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行cT检查,发现空回肠或合并系膜损伤13例,十二指肠损伤8例,多处肠管或合并系膜损伤9例,结肠或合并系膜损伤7例;漏诊3例,误诊1例;CT检查检出率为92.9%,准确率为90.5%。结论螺旋CT检查对于绝大部分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欧阳可勋董英超胡玉明符平仲黄洲
关键词:肠系膜腹部损伤
冠状动脉CT能谱成像最佳单能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能谱成像(GSI)最佳单能量成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选取17例心率≤65次/min,波动≤3次/min,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能谱扫描(GSI),重建其140k Vp混合能量图像及6组单能量图像(90、80、70、60、50和40Kev),测量、计算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的背景噪声(SD)、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筛选出最佳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70Kev单能量图像的SNR(39.39±5.56)及CNR(30.47±4.77)均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Kev、80Kev及70Kev单能量图像的背景噪声较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分别减少32%、37%及30%;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70Kev单能量图像的质量评分为4.72±0.56,评5分血管段为177段,占85%(177/208),混合能量图像评分为4.57±0.58,评5分血管段为146,占71%(146/206)t值为25.01,P<0.01。结论 70Kev单能量图像是冠状动脉CT能谱成像的最佳单能量图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40kvp混合能量图像。
胡玉明罗悦凡符平仲黄洲欧阳可勋
关键词: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能谱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