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博

作品数:10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皮瓣
  • 2篇血管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皮瓣
  • 2篇灌注
  • 2篇创面
  • 1篇第1跖骨
  • 1篇动脉解剖
  • 1篇断肢
  • 1篇断肢再植
  • 1篇断肢再植术
  • 1篇新鲜尸体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研究
  • 1篇氧化铅
  • 1篇依达拉奉
  • 1篇游离移植修复
  • 1篇鱼际

机构

  • 8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缪博
  • 8篇王增涛
  • 6篇郝丽文
  • 4篇李常辉
  • 4篇李桂石
  • 4篇何波
  • 3篇段永壮
  • 1篇付庆林
  • 1篇王一兵
  • 1篇钟世镇
  • 1篇李昊
  • 1篇丁自海
  • 1篇朱磊
  • 1篇王英华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07
  • 5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只暴露股动、静脉,不离断肢体;余两组制作深低温保存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药物组洗脱液中含依达拉奉0.5 m g/kg。选取相同时点骨骼肌标本,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 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及抗氰呼吸,并对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冷冻组与药物组线粒体中的M DA显著增高,抗氰呼吸显著增加,SOD显著降低,呼吸控制率显著下降。与冷冻组比较,药物组的M DA水平及抗氰呼吸显著降低,SOD显著增高,呼吸控制率显著升高(P均<0.05);病理改变在冷冻组最为严重,药物组再灌注骨骼肌大部分线粒体完整。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深低温保存大鼠断肢再植骨骼肌线粒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与依达拉奉直接抑制羟自由基,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内SOD活性,减少M DA的产生,使细胞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有关。
段永壮王增涛钟世镇丁自海付庆林郝丽文何波缪博
关键词:依达拉奉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断肢再植术
带血管蒂豌豆骨转移替代其他腕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观察豌豆骨的血供来源和滋养动脉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各滋养动脉的管径和长度,为以带血管蒂豌豆骨转移替代其他腕骨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1.解剖20侧新鲜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结合局部铸型标本,观察豌...
缪博
关键词:豌豆骨腕骨坏死解剖学
文献传递
小指长展肌1例被引量:2
2006年
王增涛李桂石郝丽文缪博李常辉王英华
关键词:鱼际肌指长新鲜尸体成年男性左前臂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胫骨外露创面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2例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患者,其中新鲜损伤4例,陈旧性损伤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6cm~19cm×12cm。结果1例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12例患行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完全修复,大部分皮瓣感觉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口径粗、部位隐蔽、可带肌肉及股外侧皮神经、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段永壮余占洪黄昌林王增涛何波郝丽文缪博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创面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被引量:53
2006年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尺侧沿尺骨与尺侧腕屈肌间隙于腕上4~9 cm范围内设计皮瓣。皮瓣面积最大4.0 cm×3.0 cm,最小2.5 cm×1.5 cm;修复创面的面积最大为3.5 cm×2.5 cm,最小为2.0 cm×1.5 cm。皮瓣供血动脉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皮瓣静脉为前臂尺侧浅静脉,皮瓣的神经为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末支。结果临床应用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其中S_4 4例,S_3^+9例,S_3 3例,S_2及以下0例,S_3^+及以上者81.25%。结论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术后手指的外观及感觉功能较好,是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王一兵王增涛缪博李昊
关键词:尺动脉外科皮瓣
第1跖骨颈部跖侧动脉分布及吻合的临床解剖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足底第1跖骨颈部附近的动脉吻合特点,为临床涉及该部位动脉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侧成人足标本,动脉乳胶灌注,制作血管显微解剖标本,对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分布及吻合进行观察。结果:在第1跖骨颈部跖侧,由第1跖底动脉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两支,两者与第1跖底动脉主干呈‘Y'型分布。两个支在长屈肌腱下,分别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两侧的上行支和下行支分别与各自的发起动脉又各自形成一个‘Y'型。以上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立体型的"3Y吻合"。第1跖骨中远1/3交界附近,还有第1跖骨胫侧动脉自第1跖底动脉发出,该动脉也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形成第4个"Y",考虑到该处则共形成"4Y吻合"。结论: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吻合的参与血管较多,结构较复杂,本文中作者引入"3Y吻合或4Y吻合",能够较形象地描述该处的动脉结构特点。
李常辉王增涛缪博何波李桂石郝丽文
关键词:跖骨跖底动脉
腕部桡动脉变异1例被引量:4
2007年
2006年7月我们解剖时发现1例腕部桡动脉及其分支变异,报道如下:
王增涛朱磊缪博李桂石李常辉郝丽文
关键词:症状病例
miR-21对骨肉瘤及其肿瘤干细胞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骨肉瘤是对青、少年危害最大的原发的恶性骨肿瘤,以往以手术切除(截肢)治疗为主。患者不但要承受因肢体残缺造成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创伤,而且其5年生存率不超过20%,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灾难。即使现在采用...
缪博
关键词:骨肉瘤微小RNA-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细胞特性
文献传递
指蹼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指蹼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指蹼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5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指蹼外形满意,均滑移至理想位置。指蹼处无明显瘢痕形成,无挛缩。5例患者术后指蹼外展均达到Ⅰ度。结论指蹼皮瓣滑移术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的理想方法之一。
缪博王增涛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畸形
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在血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用氧化铅悬浊液进行动脉灌注造影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测量不同浓度的氧化铅悬浊液沉降速率及灌注压强,并用Wistar大鼠行动脉灌注,然后行X线照像和血管解剖。结果:氧化铅悬浊液最佳浓度为:氧化铅与生理盐水质量容量比100g:50ml,灌注后的标本在X线下全身动脉显影清晰,动脉解剖显示清楚饱满。结论: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是研究器官与组织瓣血管分布的较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郝丽文段永壮王增涛缪博李桂石李常辉何波
关键词:氧化铅灌注动脉解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