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琦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眼底
  • 4篇梅毒
  • 3篇毒性
  • 3篇血管
  • 3篇眼底血管
  • 3篇造影
  • 3篇屈光
  • 3篇脉络膜
  • 3篇梅毒性
  • 3篇膜炎
  • 2篇血管造影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植入
  • 2篇弱视
  • 2篇视网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内障
  • 2篇葡萄膜
  • 2篇葡萄膜炎

机构

  • 15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王琦
  • 9篇顾莉莉
  • 8篇王彦荣
  • 6篇吴栋
  • 4篇李梅
  • 4篇贺海宁
  • 4篇高小燕
  • 3篇刘洋
  • 3篇杜秀梅
  • 3篇高凡
  • 2篇张俊霞
  • 2篇高路
  • 2篇高凡
  • 1篇秦曦
  • 1篇贺晓丽
  • 1篇李海辉
  • 1篇郝丽娟
  • 1篇孙炜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及局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90眼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A组(研究组)术毕立即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次日给予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术后7d取下角膜接触镜;B组(常规用药组)常规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眼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A组术后6h,1、3d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d,三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三组均无完全愈合者;术后2d,A组的角膜上皮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0.015),而A组和C组及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早期应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加快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减轻局部疼痛,显著改善患眼局部舒适度。
高凡顾莉莉王彦荣王琦
关键词:翼状胬肉软性角膜接触镜
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连续q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阿托品组60例与遮盖组66例,遮盖组采用连续全遮盖法治疗,阿托品组给予阿托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电位潜伏期、波幅。结果:两组治疗期间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遮盖组与阿托品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和88.3%,遮盖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品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都高于治疗前,且遮盖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明显高于阿托品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电位潜伏期都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而波幅明显增强(P<0.05),且遮盖组治疗后的潜伏期明显短于阿托品组,而波幅显著强于阿托品组(P<0.05)。结论: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视力,促进神经元的兴奋性。
王琦郭长梅孙炜王彦荣顾莉莉李梅张俊霞高凡
关键词:阿托品安全性有效性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眼底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性病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了解其病变情况,但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影响,使FFA对脉络膜炎症的观察受到限制[1].为探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中的意义,我们对一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及FFA和ICGA检查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顾莉莉吴栋王琦贺海宁杜秀梅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58例88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眼底吲哚青绿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OCT检查,以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后给予驱梅治疗并随访。结果本研究中87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针尖样、锯齿样突起,86眼视网膜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结构不清、消失,68眼玻璃体内高反射点,16眼视网膜浅脱离。驱梅治疗后,87眼中79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针尖样、锯齿样突起完全恢复,86眼中62眼视网膜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部分显示,16眼视网膜浅脱离均恢复。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OCT主要特征为受累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锯齿样突起,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显示不清或消失以及视网膜浅脱离,早期正规治疗后上述特征恢复良好。
顾莉莉王彦荣高凡李海辉李梅王琦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FFA检查,17只眼中9只眼FFA早期病损部位呈条状或弯月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呈现强、弱荧光或着染,或由于出血遮蔽难以显示破裂部位、大小及形态。ICGA检查,5只眼视网膜出血不多,早期表现为破裂灶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破裂处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断裂,大血管连续性良好,或者大血管亦断裂,晚期可清晰显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多少。3只眼合并浓厚的出血,造影早期亦看不到明显改变,晚期则可见破裂灶。结论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如果合并眼底出血时,ICGA检查优于FFA,并可以根据ICGA检查将其分为脉络膜全层破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CBRC)断裂。
顾莉莉王琦吴栋杜秀梅刘洋秦曦
关键词: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眼底血管造影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且在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观察完成随访的70例患者(共70只患眼)的视力矫正情况、眼压改善情况、前房角开放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3d视力<0.1和0.1~0.2范围的患者所占比例(24.29%和27.14%)较术前下降,视力0.2~0.4和>0.4范围的患者所占比例(25.71%和22.86%)较术前升高,患者的视力呈不断改善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视力变化改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眼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快,术后3d眼压[(14.6±4.9)mmHg]改善明显,与术前眼压[(38.9±7.2)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眼压[(9.8±4.3)mmHg]与术后6个月眼压[(10.2±5.1)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态下房角开放>1/2的患者数量在术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下房角关闭>1/2的患者数量在术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且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前房炎性渗出共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经简单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未发现眼底结构改变、眼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角开放情况等指征,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琦高凡刘洋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大龄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抑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遮盖治疗,压抑组给予压抑膜遮盖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儿治疗疗效、依从性、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结果压抑组治疗有效率、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抑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但压抑组治疗后视力及其变化值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遮盖比较,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依从性好,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疗效。
王琦顾莉莉
关键词:大龄儿童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25例(25只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造影检查。结果FFA:12只眼(48%)造影早期条形、弧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弱荧光或着染;3只眼(12%)视网膜出血灶内或边界处荧光着染;10只眼仅见出血遮蔽,无其他荧光。ICGA检查:25只眼(100%)均可见脉络膜破裂灶,不受出血影响。结论FFA联合ICGA检查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可以互补不足。ICGA检查不受眼底出血影响,可以清楚显示破裂灶。
王琦顾莉莉吴栋王彦荣高小燕高路
关键词:造影脉络膜破裂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50例(81眼)先天性白内障实施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0例(81眼)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征象,表现为明显追光、视物清晰、视力提高、并发症少。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原因主要是形觉剥夺,应尽早实施手术,越早越好。单眼白内障无论年龄大小均应行人工晶状体I期植入;3岁以下的双眼先天障可先行白内障摘出,学龄前行人工晶状体II期植入。术中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式,该方法简便、安全。
高小燕贺晓丽吴栋贺海宁李梅王琦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梅毒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检验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29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15例为双眼发病,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岁.以眼红痛视力下降等为主诉,诊断35只眼梅毒性脉络膜炎,其中29只眼同时诊断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继发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只眼梅毒性前葡萄膜炎;5只眼梅毒性全葡萄膜炎.30只眼发病1个月内来就诊,治疗后3个月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病变完全消退.12只眼距发病3个月内来就诊,之前均被外院误诊,并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眼底病变消退6个月到2年不等.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性脉络膜炎最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顾莉莉吴栋杜秀梅王琦高路
关键词:梅毒葡萄膜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