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栋

作品数:26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毒性
  • 5篇葡萄膜
  • 5篇葡萄膜炎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5篇梅毒
  • 5篇梅毒性
  • 5篇膜炎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疗效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眼底
  • 3篇眼底血管
  • 3篇摘除
  • 3篇植入
  • 3篇术后
  • 3篇内障

机构

  • 26篇延安市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吴栋
  • 9篇顾莉莉
  • 8篇刘洋
  • 8篇贺海宁
  • 8篇高小燕
  • 7篇李梅
  • 7篇王彦荣
  • 6篇王琦
  • 4篇贺晓丽
  • 3篇秦曦
  • 3篇杜秀梅
  • 3篇李海辉
  • 3篇高路
  • 2篇张俊霞
  • 2篇胡文静
  • 2篇李蓉
  • 2篇姜颖
  • 1篇路磊
  • 1篇谢晶
  • 1篇崔志利

传媒

  • 6篇延安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第九届全国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000例中小学生近视眼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被引量:1
2004年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000例,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2岁,男2400例,女2600例.-2.00DS以内3000例,-2.00DS至-4.00DS1500例,-4.00DS以上500例.形成原因:4500例家长认为是用眼不卫生,200例认为与遗传有关,300例说不清.
贺晓丽吴栋李先明张红梅姜英
关键词:近视眼平均年龄DS家长
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通过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30例眼球摘除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相应心理护理。结果30例患者均能以较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结论及时正确地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全面的身心康复。
贺晓丽刘延梅吴栋高小燕李梅
关键词:眼球摘除术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陕北地区干眼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干眼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干眼患者147例,同期选择无干眼患者162例作为对照。收集干眼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陕北地区干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长期户外比例、视频比例、局部用药比例、眼病史比例、饮酒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户外、视频、局部用药、眼病史是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陕北地区干眼危险因素主要为长期户外暴露,长期视频终端,局部滥用眼液及部分眼病。
顾莉莉钟文金高凡王彦荣吴栋
关键词:干眼
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在无后囊支持的特殊情况下,二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无后囊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二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采用"两点式"聚丙烯缝线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36眼均成功地完成手术,术后半年以上视力均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人工晶状体位置保持不变。结论二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巩膜缝线固定术,辅以前段玻切,对所有后囊残缺不全或完全缺如的无晶状体眼,都可以顺利实施完成。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与术前矫正视力有明显正相关。手术半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点式"聚丙烯缝线可较长期牢固稳定人工晶状体。
贺海宁吴栋刘洋曹锐利李梅
关键词:晶状体二期植入术缝线固定术
联合长短效散瞳剂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等并发症时联合应用长短效散瞳剂。方法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房水闪辉(+)病人60眼,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治疗组长短效散瞳剂联合使用;对照组常规局部滴用长效散瞳剂。观察前房恢复情况,观察时间1周。结果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时局部滴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阿托品眼水),同时联合短效散瞳剂(复方托品酰胺等),1周内前房恢复率93.3%,优于单纯使用长效散瞳剂(1周内前房恢复率80%)。结论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时局部滴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联合短效散瞳剂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长效散瞳剂。
高小燕贺晓丽吴栋贺海宁李梅
关键词:青光眼浅前房并发症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72眼并发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前和术后常规做视力、裂隙灯、眼压、前房角镜检查,随访1~6mo。结果:患者72眼中有70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mo及6mo眼压观察,有65例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较少。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效果明显,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对于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王彦荣李蓉谢晶吴栋李海辉胡文静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房角分离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6例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26例(40只眼)患者中,有14例患者为双眼发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1~58岁,平均40岁。患者均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为主诉。眼底检查可见22只眼的视乳头轻度充血,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8只眼的后极部有黄白色病灶;6只眼的视乳头充血肿胀;其余4只眼的眼底改变不明显。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40只眼的视乳头有荧光素着染或呈强荧光,26只眼的视网膜静脉有荧光素渗漏灶,6只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有荧光素积存,6只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40只眼均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眼底后极部有鳞状或播散性的弱荧光改变。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类药物,病情严重者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治疗,32只眼视力提高,眼底病变消退。结论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顾莉莉路磊吴栋李梅
关键词:梅毒葡萄膜炎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FFA检查,17只眼中9只眼FFA早期病损部位呈条状或弯月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呈现强、弱荧光或着染,或由于出血遮蔽难以显示破裂部位、大小及形态。ICGA检查,5只眼视网膜出血不多,早期表现为破裂灶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破裂处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断裂,大血管连续性良好,或者大血管亦断裂,晚期可清晰显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多少。3只眼合并浓厚的出血,造影早期亦看不到明显改变,晚期则可见破裂灶。结论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如果合并眼底出血时,ICGA检查优于FFA,并可以根据ICGA检查将其分为脉络膜全层破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CBRC)断裂。
顾莉莉王琦吴栋杜秀梅刘洋秦曦
关键词: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眼底血管造影
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DR患者58例95只眼,其中DRⅡ期11只眼,Ⅲ期43只眼,Ⅳ期37只眼,Ⅴ期4只眼;非增殖性21只...
贺海宁吴栋刘洋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
文献传递
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DR患者58例95只眼,其中DRⅡ期11只眼,Ⅲ期43只眼,Ⅳ期37只眼,Ⅴ期4只眼;非增殖性21只眼,增殖前期33只眼,增殖性41只眼。Ⅱ期和部分Ⅲ期患者行局限性光凝,多数Ⅲ期和增殖性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倍频532 nm激光光凝参数:光斑直径200~350μm,时间0.2~0.5 s,能量0.2~0.8 W,PRP总光斑900~2600点。随访3~14个月,行视力、眼底和FFA检查。结果非增殖性(Ⅱ、Ⅲ期)54只眼视力提高或不变(100.0%),增殖性(Ⅳ、Ⅴ期)41只眼视力提高或不变34只眼(82.9%),总有效率为92.6%。增殖前期和增殖性74只眼,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或无灌注区,治疗后有效率为85.1%。黄斑水肿55只眼,光凝治疗后有明显减轻或消退,但视力提高较难,大部分维持不变。无光凝并发症。结论倍频532 nm激光治疗DR效果明显且安全,但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提示对DR的激光光凝治疗要把握时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贺海宁吴栋刘洋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