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淮玲

作品数:34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引流
  • 15篇负压
  • 15篇负压引流
  • 14篇护理
  • 14篇封闭式负压
  • 14篇封闭式负压引...
  • 14篇闭式
  • 14篇闭式负压引流
  • 10篇伤口
  • 8篇感染性
  • 7篇压疮
  • 7篇感染性伤口
  • 6篇压力性
  • 6篇引流技术
  • 6篇溃疡
  • 6篇封闭式负压引...
  • 6篇负压引流技术
  • 5篇压力性溃疡
  • 5篇严重压疮
  • 5篇急诊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4篇王淮玲
  • 14篇彭佳华
  • 12篇王维平
  • 9篇魏伟
  • 8篇刘静
  • 7篇李燕欢
  • 7篇肖萍
  • 7篇许巧琴
  • 6篇黄勇
  • 6篇刘江辉
  • 6篇刘艳
  • 5篇黄婉兰
  • 5篇郑光辉
  • 3篇成守珍
  • 2篇黄漫容
  • 2篇王洁
  • 1篇王科科
  • 1篇陈凯
  • 1篇李智佳
  • 1篇黄壮荣

传媒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第九届全国创...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坐骨结节处压疮的形成特点及整体治疗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处压疮的形成与临床特点,总结整体治疗的经验。方法:分别分析47例坐骨结节处压疮病人的特点,并对其实施减压、康复运动和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整体治疗。结果:47例坐骨结节处压疮病例中39例压疮伤口完全治愈,...
王维平杨少敏王淮玲
关键词:康复运动负压引流
改良的VAC法在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通过改良的VAC在急诊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分析总结此方法的实用前景。方法将改良的VAC法应用于急诊部分急慢性感染伤口并注意了灵活应用。结果全部66例急慢性伤口经改良的VAC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改良的VAC法可以...
刘艳王淮玲彭佳华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理
文献传递
三维重建胫骨前肌在评估两种压力模式对大鼠深部组织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大鼠受压胫骨前肌连续切片获得的二维图像进行整体及损伤区三维重建,定量评估两种压力模式下的压力-损伤效应。方法取10~12周龄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10)。于一侧后肢取0.12cm2大小胫骨前肌部位,实验组给予间歇渐变性压力8.0~21.3kPa,对照组给予持续性压力13.3kPa。每施压2h间歇30min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后终止施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施压完成后24h大体观察受压部位皮肤及胫骨前肌,并取材连续4μm厚切片,HE染色后行二维图像采集,Image Pro Plus6.0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进行全景图拼接及坏死、损伤区域轮廓定义划分,Photoshop8.0.1绘图软件图像配准,输入Mimics1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得胫骨前肌、损伤区三维图像及各自体积、表面积。结果两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施压完成后24h时皮肤均无溃疡发生,受压皮肤和胫骨前肌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压痕,其中对照组皮肤出现不褪色红斑。两组胫骨前肌标本共获994个切面,三维重建显示对照组损伤较明显,范围广且穿透于整个胫骨前肌,并沿胫骨骨面分布;实验组损伤区域较小,宽度与施压面积相似。两组胫骨前肌体积和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损伤区体积和表面积均较实验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可评估完整组织内病理变化,为力学性能在受压组织内的分布提供直观依据;与持续性压力比较,间歇渐变性压力可以减少深部组织损伤。
彭佳华王维平刘江辉黄勇郑光辉王淮玲王洁
关键词:三维重建胫骨前肌压力性溃疡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外科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难愈性感染伤口中应用后的效果与总结体会。方法对我科46例难愈性感染性伤口的患者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方法治疗[1]。结果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感染性伤口中治疗效果好。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外科难愈性感染性伤口应用中方法灵活,适宜在普通医院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陈凯王淮玲章海波黄壮荣李智佳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创面愈合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本文报告了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获得满意疗效的38个创面护理案例,并对创面处理方法与护理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所需的材料及操作方法、护理上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正确的摆放体位、维持适当...
刘静肖萍魏伟许巧琴李燕欢王淮玲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法在急诊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 通过改良的VAC在急诊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分析总结此方法的在急诊科使用前景。方法 将改良VAC法应用于急诊部分急慢性感染伤口并注意了灵活应用。结果 全部66例急慢性伤口经改良的VAC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 改良...
刘艳王淮玲彭佳华黄婉兰
文献传递
医用尖锐物收集器在肿瘤医院的使用
200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国内越来越重视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尤其是医用尖锐物的回收处理。广大医护人员已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处理不当的危害性。我院选用了中山医科大学研制的弃用性安全医用尖锐物处理器,对医用尖锐物进行回收处理。在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医用尖锐物从使用至回收的良性循环,有效地制止了尖锐物扎伤和医源性交叉感染,不失为现阶段处理医用尖锐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张毅王杰斌钟丽梅王淮玲
关键词:医用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3
2009年
报告了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获得满意疗效的38个创面护理案例,并对创面处理方法与护理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所需的材料及操作方法、护理上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正确的摆放体位、维持适当的负压、观察创面的变化及转归和做好早期康复介入。
刘静肖萍魏伟许巧琴李燕欢王淮玲
关键词:引流术伤口愈合护理
改良的VAC法在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通过改良的VAC在急诊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和护理,分析总结此方法的实用前景。方法将改良的VAC法应用于急诊部分急慢性感染伤口并注意了灵活应用。结果全部66例急慢性伤口经改良的VAC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改良的VAC法可以...
刘艳王淮玲彭佳华
文献传递
严重压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工作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压疮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康复前移的具体执行办法制定康复前移的计划制定促进康复和病人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将临床严重压疮患者创面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处理,波浪床作为全身防治的基础。总...
王淮玲魏伟
关键词:严重压疮封闭式负压引流波浪床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