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吉

作品数:827 被引量:1,662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3篇期刊文章
  • 312篇专利
  • 109篇会议论文
  • 21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8篇化学工程
  • 224篇理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文化科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机械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411篇催化
  • 278篇催化剂
  • 171篇碳酸
  • 144篇甲酯
  • 134篇氨基
  • 93篇碳酸二甲酯
  • 93篇二甲酯
  • 76篇甲酸
  • 74篇离子
  • 74篇加氢
  • 71篇离子液
  • 71篇离子液体
  • 71篇氨基甲酸
  • 65篇甲基
  • 65篇甲酸甲酯
  • 64篇氨基甲酸甲酯
  • 58篇羟胺
  • 58篇苯酚
  • 53篇羰基
  • 51篇环己酮

机构

  • 77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0篇清华大学
  • 20篇天津大学
  • 14篇南开大学
  • 1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0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石家庄铁道学...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化工医药...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827篇王延吉
  • 564篇赵新强
  • 147篇王淑芳
  • 130篇李芳
  • 117篇安华良
  • 109篇薛伟
  • 104篇张东升
  • 60篇王桂荣
  • 52篇丁晓墅
  • 49篇赵茜
  • 47篇李志会
  • 41篇王桂赟
  • 39篇程庆彦
  • 22篇任小亮
  • 21篇耿艳楼
  • 21篇杨秋生
  • 21篇邬长城
  • 20篇高丽雅
  • 19篇王荷芳
  • 17篇贾爱忠

传媒

  • 49篇石油学报(石...
  • 39篇石油化工
  • 3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8篇化工学报
  • 27篇精细石油化工
  • 24篇河北工业大学...
  • 17篇Chines...
  • 13篇化工进展
  • 13篇化学反应工程...
  • 8篇燃料化学学报
  • 8篇化学通报
  • 8篇第六届全国化...
  • 7篇人工晶体学报
  • 7篇天然气化工—...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6篇精细化工
  • 6篇第九届全国化...
  • 6篇第十二届全国...
  • 6篇第五届全国化...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年份

  • 4篇2024
  • 30篇2023
  • 28篇2022
  • 22篇2021
  • 29篇2020
  • 33篇2019
  • 20篇2018
  • 29篇2017
  • 24篇2016
  • 45篇2015
  • 56篇2014
  • 42篇2013
  • 38篇2012
  • 37篇2011
  • 45篇2010
  • 36篇2009
  • 39篇2008
  • 31篇2007
  • 42篇2006
  • 57篇2005
8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HSO_3-bvim]HSO_4/SiO_2双功能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离子液体固载中存在的使用物理方法固载的离子液体易流失的问题,采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将离子液体固载于硅胶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1-乙烯基-3-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HSO3-bvim]HSO4),并通过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将该酸性离子液体用化学键固定于氢硫基官能团化的硅胶表面,制备出了[HSO3-bvim]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再利用化学还原方法在该固体酸催化剂上负载金属铂,得到Pt-[HSO3-bvim]HSO4/SiO2双功能催化剂。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将该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反应中,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85℃、4h、0.4MPa条件下,双功能催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氨基苯酚的收率大于3.1%。
崔咏梅王淑芳赵新强王延吉
关键词:双功能催化剂硝基苯对氨基苯酚
Ru/MCM-41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MCM-41催化剂,用于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为提高环己烯选择性,向催化剂中加入Zn助剂,考察了不同Zn母体对Ru/MCM-41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的加入影响了Ru的还原,从而影响了其催化性能。当使用ZnCl2或Zn(OAc)2为Zn母体时,Ru容易被还原,Ru/MCM-41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数量增加,从而使其催化活性增加;当使用Zn(NO3)2为Zn母体时,部分Ru不易被还原,相应的Ru/MCM-41催化活性有所降低;ZnSO4为Zn母体时,ZnSO4的存在使MCM-41表面显酸性,在催化苯选择加氢反应中,由于表面酸中心和Ru加氢中心的共同存在,使得苯加氢反应存在两条路径,因此反应速率增加,苯转化率增加,并且由于表面酸中心有利于环己烯的吸附,从而易使其发生深度加氢。
薛伟赵青青王冬冬杜文明王延吉
关键词:环己烯选择加氢
焙烧温度对CuCl_2-La(NO_3)_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Cl2-LaNO33/AC吸附分离乙烯/乙烷性能的影响.使用XRD、XPS表征表明,负载的CuCl2经250℃焙烧后被还原成对乙烯具有选择吸附性的CuCl,但是未能很好地分散,而是团聚在活性炭上.350℃焙烧后,CuCl衍射峰消失,说明高温有助于CuCl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此时Cu(I)分散度大,利用率高,乙烯的吸附量和分离因数均较大,因此,350℃是适宜的焙烧温度.450℃焙烧后,大量CuCl被活性炭还原为金属Cu,由于金属Cu不具有乙烯选择吸附性,因此吸附性能变差.
张广林赵新强王延吉
关键词:乙烷焙烧温度
2,4-二氨基甲苯、尿素和甲醇合成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反应精馏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TDC)是非光气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重要中间体,2,4-二氨基甲苯(TDA)、尿素和甲醇一步合成TDC是一条绿色的反应工艺.今在反应精馏装置上研究了操作条件对非催化合成TDC反应的影响,得出适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90℃,压力0.7~0.75 MPa,反应原料分为两股进料,其中一股进料为TDA、尿素和甲醇的混合液(nTDA∶nUrea∶nMeOH=1∶5∶80),进料位置为反应段上方,速率为0.3 mL.min-1,另一股为纯甲醇,进料位置在反应段下方,速率为5.0 mL·min-1,塔顶回流比0.75,塔釜采出比90∶2.在该条件下,TDA的转化率62%,TDC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36%和58%.与高压釜上所得结果相比,TDC的选择性提高了17%.
孙帅粱宁安华良赵新强王桂荣王延吉
关键词:反应精馏2,4-二氨基甲苯尿素甲醇
一种新型多孔道配位聚合物[La(C_8H_6NO_2)_3]_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被引量:3
2003年
A novel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La(C8H6NO2)3]n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flexible ligands 3 (3 pyridyl)acrylate and La(NO3)3· 6H2O.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and X 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X ray single crystal analysis reveals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La(C8H6NO2)3]n.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c. Crystallographic date: a=0. 7889(3)nm, b=2.5916(9)nm, c=1.1489(4)nm, α =90.00° , β =95.219(6)° , γ =90.00° , V=2.3393(15)nm3, Z=4, Dc=1.656g· cm- 3, μ =1.871mm- 1, F(000)=1152, R1=0.0328, wR2=0.0522. CCDC: 211700.
周秋香王延吉赵新强岳琳
关键词:水热合成晶体结构
一种基于低碳醇和缩醛化合物制备高碳醇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低碳醇和缩醛化合物制备高碳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压釜中加入低碳醇、缩醛化合物和催化剂,在150℃~250℃下反应8h~20h,最后得到高碳醇;所述的催化剂为金属‑固体酸/碱催化剂,其组成包括金...
赵新强韩笑旭李帅琦安华良王延吉
文献传递
一种担载型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一种担载型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同时含铂和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其组成包括酸性离子液体1-乙烯基-3-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HSO<Sub>3</Sub>-bvim]HSO<Sub>4</Sub>)、...
王延吉崔咏梅赵新强
文献传递
一种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装填入固定床反应器中,氮气吹扫后,将碳酸二甲酯与乙醇按照摩尔比为0.5~2:1的比例泵入到反应器中,空速为0.5~15h<Sup>-1</Sup>,100~2...
王延吉贾爱忠赵新强李芳
文献传递
利用W/O微乳液制备具有规则介孔结构和类虫蚀表面的纳米氧化铝粉体
利用W/O微乳液制备了粒径在60-120nm之间的介孔超细γ-Al2O3粉体,经过600℃焙烧后,其颗粒表面出现尺寸为2-5 nm的类虫蚀孔道结构,比表面也从仅经过干燥Al2O3粉体的248.3m2/g增加到336.0 ...
薛伟王延吉赵新强
关键词:W/O微乳液纳米氧化铝介孔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成因与对策被引量:27
2002年
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和成因 ,并从法规建设、监督管理。
朱天乐郝吉明周中平王延吉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污染控制室内空气质量
共8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