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 2篇间隔缺损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炎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机构

  • 7篇南京铁道医学...

作者

  • 7篇王剑
  • 6篇顾懋栋
  • 4篇蒋佩明
  • 3篇周玉篇
  • 3篇刘志勇
  • 3篇陈振强
  • 3篇蒋惠森
  • 2篇吴熹
  • 2篇杨丹宁
  • 1篇孙岩军
  • 1篇马旺扣

传媒

  • 3篇铁道医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89
  • 1篇198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6例临床分析
1994年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6例临床分析蒋佩明,刘志勇,王剑,顾懋栋,周玉篇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10009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949年Dadds等首次报道明确临床诊断。作者收集迄今国内文献报道的25例,连同我...
蒋佩明刘志勇王剑顾懋栋周玉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缩窄性心包炎围术期处理—附59例报告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59例及其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强调本病一经诊断,即积极作好术前充分准备,尽早手术。文中重点讨论术前准备,术中注意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蒋佩明刘志勇王剑
关键词:心包炎心脏外科手术
监测血浆蛋白对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意义
1989年
我们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进行了血浆蛋白测定,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均常规进行,测得的数据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蒋惠森顾懋栋王剑杨丹宁陈振强吴方银孙岩军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血浆蛋白红细胞压积胶体渗透压法乐氏三联症房缺
食管贲门部双原发癌诊治的体会被引量:1
1987年
我院自1960年至1984年共切除食管、贲门癌304例,其中双原发癌3例,发生率0.98%,本病术前易漏诊。本组3例中有2例在术中探查发现,另1例术前经X线食管钡餐检查诊断多发癌,本文重点讨论食管、贲门部双原发癌术前漏诊的主要原因,强调指出术中不能满足于已发现的一个肿瘤而忽略另一个肿瘤存在的可能性,术前作食管镜检查是防止漏诊双原发癌及确保正确切除范围提高手术疗效的可靠方法。
顾懋栋蒋惠森王剑
关键词:鳞状细胞食道肿瘤胃肠肿瘤
115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体会
1993年
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我们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解剖和闭合动脉导管115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下中低温间断停灌经主肺动脉闭合导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77例。年龄3~36岁。15岁以下73例,20岁以上24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19例。
蒋佩明周玉篇顾懋栋王剑吴熹刘志勇杨丹宁陈振强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
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2
1995年
46例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占同期室缺手术治疗的23.2%(46/198)。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34例,漏斗部12例。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21例,补片修补25例。全组无死亡。术后直接缝合组有主动脉关闭不全2例、残余分流2例、残留杂音3例。笔者认为:适时手术、选择适当的进路、应用补片修补、正确判断和处理主动脉瓣病变及对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以流出道补片加宽,是提高本病手术疗效的关键。
马旺扣周玉篇顾懋栋吴熹蒋佩明王剑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
34例原发性胸壁肿瘤的临床分析
1989年
原发性胸壁肿瘤发病率低,病理类型繁多,在诊疗上有一定特点。我院25年来共收治34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病理资料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良性者为29.
陈振强顾懋栋蒋惠森王剑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网织细胞肉瘤针吸活检恶性肿瘤病人尤文氏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