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际佳
- 作品数:144 被引量:3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在虫体生殖器官发育方面的功能。方法体外PCR法合成Mago nashi双链RNA(dsRNA),将SjMago nashi基因dsRNA产物和阴性对照lacZ基因dsRNA产物分别电击转染至机械脱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将部分电击转染的童虫作体外培养,在培养后第1、3和5天以TRIzol法同时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ago nashi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物。电击转染的童虫注射入6只BALB/c小鼠体内,每鼠约1 000条,6周后取出虫体,盐酸卡红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各器官形态特征,测量虫体相关指标。结果在电击转染后的第1、3和5天,SjMago nashi dsRNA组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2%、69%和80%,蛋白质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2%、39%和5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SjMago nashi dsRNA组中的雄虫睾丸内有较多精子,呈泛雄性化表现,而雌虫的卵巢和卵黄腺无明显特征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jMago nashi dsRNA组的雄虫的体宽、睾丸长和睾丸宽,雌虫的体宽、卵巢长和卵巢宽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 SjMago nashi dsRNA可特异性抑制日本血吸虫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SjMago nashi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生殖相关基因,在生殖系统器官的正常发育中起一定作用。
- 张薇娜张鹏刘淼任翠平黄大可沈际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生殖双链RNARNA干扰
- 母亲感染丝虫后其子代对丝虫免疫关系的观察
- 1999年
- 目的了解母亲感染丝虫后,对其婴幼儿免疫应答会产生怎样关系及导致何种结局。方法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与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技术(IEST)分别检测淮北班氏丝虫流行区微丝蚴(mf)阳性、阴性的母亲及其1~10岁子女、产妇及其婴儿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FCAg)与IgM抗体。另对细胞免疫等作了检测。结果在54例FCAg阳性产妇中有33例其婴儿亦为阳性,二者符合率为61.1%。乳汁4份FCAg皆阳性。mf阳性产妇及其婴儿血IgM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8.3%(2/24),mf阴性组的分别为10.6%(10/94)和3.2%(3/94),其二组婴儿血IgM水平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FCAg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IgM水平看,母亲感染丝虫与否,对其子代先天免疫耐受的产生和抗感染均无明显影响。
- 沈际佳王增贤杨兆莘杨兆莘李家泉江宝玲王可灿李家泉沈一平陈树仁章子豪王可灿王红岩张跃
- 关键词:丝虫病免疫学
- 省级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体会
- 2013年
- 介绍了本校生物技术专业情况,在过去几年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了省级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具体介绍了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做法、体会和取得的一些成绩。
- 薛绍礼沈际佳夏觅真王怡丁锐
- 关键词:生物技术
- 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型心肌病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 1996年
- 我院近二年来对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9例作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二者的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差明显(P<0.01),CD_3^+也明显降低。后者更明显。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P<0.01,扩张型心肌病组P<0.005。说明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
- 于芳李春生陈金波邓松华沈际佳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性心肌炎
-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体会
- 2012年
- 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发,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2008 年共有28 651名医学专业留学生来华学习,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12.82豫[1].现在学医的留学生曾逐年上升的趋势,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2011 年,安徽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和病-免疫中心实验室顺利完成对留学生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留学生的较高评价,现对留学生一年实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提高教师和教辅自身英语水平
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南非、津巴布韦、加纳、印度等一些国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普遍英语水平较高,但由于发音受不同方言的影响,与我们所说的英语有相当的差距.对于部分教师来讲,长期接受的应试英语教育,没有留学背景,除阅读之外,英语的野听、说冶能力较弱,不能灵活地与学生交流,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进.
- 刘淼沈际佳沈继龙
- 关键词:留学生实验教学留学人员教学体会人体寄生虫学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索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及与乙肝病毒DNA复制活跃程度的关系。方法乙肝病毒前S1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用紫外-乳酸脱氢酸法检测,HBV-DNA测定运用荧光实时定量检测方法。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与ALT升高有正相关,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与HBV-DNA阳性有显著性相关。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用来评价肝脏功能指标,也可作为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指标。
- 方有兵沈际佳陆应玉金先彬
- 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抗原肝损伤病毒复制
- 人PPARγ_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 2007年
- 目的构建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2,hPPARγ2)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hPPARγ2的细胞株。方法用RT-PCR扩增hPPARγ2的全长cDNA并构建出pcDNA3.1(+)/PPARγ2真核表达载体,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PARγ2转染到HESF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PPARγ2的细胞株,检测其在HESF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获得hPPARγ2真核表达载体,RT-PCR、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hPPARγ2的细胞株稳定表达hPPARγ2。结论构建了hPPARγ2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hPPARγ2的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PPARγ2的功能奠定基础。
- 代芳王长江左祥生王佑民胡红琳汪学龙沈际佳曹永红
- 关键词:转染成纤维细胞
- 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对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 ,以寻找新的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疫苗候选分子。方法 用血吸虫病人阳性混合血清经大肠杆菌预吸收后对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 ,所获阳性克隆测序后 ,送GenBankBLAST进行蛋白质序列同源性比较 ,证实与其它物种的磷酸丙糖转移酶有很高的同源性。将其克隆入 pGEM-T载体质粒 ,再定向亚克隆入pBK -CMV表达质粒载体上经IPTG诱导表达后 ,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用PCR和EcoRⅠ、XhoⅠ双酶切鉴定均证实TPM基因的重组成功 ,表达产物为 32kD的融合蛋白 ,表达产物可被免疫阳性血清识别。结论 首次成功构建编码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克隆 。
- 童畅沈际佳蒋作君汪学龙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疫苗
- 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Tetraspanin 2-A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试验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PCR法扩增日本血吸虫体表四跨膜家族蛋白2-A(SjTsp2-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jT-sp2-A,将其转至大肠埃希菌DH5α制备DNA疫苗pcDNA3.1(+)/SjTsp2-A。24只BALB/c小鼠均分3组,每鼠于左股四头肌注射0.5mg/ml盐酸布比卡因50μl。次日,A组同法注射DNA疫苗pcDNA3.1(+)/SjTsp2-A,B组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SjGST,C组注射空质粒pcDNA3.1(+)。注射剂量均为100μg/只。每隔2周注射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均经腹部皮下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鼠,45d后剖杀,计数减虫率和减卵率。ELISA检测抗体效价,A组化分析股四头肌局部组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组的平均检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值均<0.05),A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4.4%和28.4%。A组血清抗体效价高达1∶25600。A、B两组局部组织均有特异性蛋白表达。DNA候选疫苗pcDNA3.1(+)/SjTsp2-A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 张鹏张薇娜任翠平刘淼沈际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免疫保护
- 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3年
- 恶性疟原虫产生氯喹抗性是疟疾防治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存在于恶性疟原虫5号染色体上的多药抗药性基因1(pfmdr1)和7号染色体上的cg 2基因和pfcrt基因被认为是氯喹抗性相关基因,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宋杰江钢锋沈际佳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