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建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常山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通气
  • 3篇衰竭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患者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疾病
  • 2篇支气管
  • 2篇通气治疗
  • 2篇气管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哮喘
  • 2篇哮喘患者
  • 2篇疗效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老年
  • 2篇呼吸衰竭

机构

  • 8篇杭州市肿瘤医...
  • 5篇杭州市第一人...
  • 4篇常山县人民医...

作者

  • 13篇汪建英
  • 6篇高天巍
  • 4篇朱克毅
  • 4篇徐雁
  • 2篇余晓婷
  • 2篇陈欣
  • 2篇马建忠
  • 2篇徐雁
  • 2篇马建忠
  • 2篇陈欣
  • 1篇余晓婷

传媒

  • 3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负性情绪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现状,探讨其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选取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健康体检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患者的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抑郁情况,应用自尊评价量表分析患者的自尊情况。观察2组负性情绪的差别,探讨观察组中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负性情绪的表达差别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自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尊评分均与患者的性别及学历有关。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自尊的评分呈负相关,抑郁与自尊的评分呈负相关,焦虑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表现出以焦虑及抑郁为主的负性情绪,患者的自尊感下降,尤其是女性患者及低学历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临床应积极开展针对此方面的治疗及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
汪建英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焦虑抑郁自尊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6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在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因老年患者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加上长期慢性缺氧、CO2潴留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影响,易引起肺功能负荷增加而加重心力衰竭([1])。目前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机械通气、氧疗等常规治疗方法。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持手段,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保持呼吸通畅,适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左心源性肺损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2]。本次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现报道如下。
陈欣徐雁汪建英
关键词:慢性左心衰竭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氧疗肺功能指标
加味桃仁承气汤辅助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加味桃仁承气汤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疗效及对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纳入研究的ALI/A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仁承气汤,治疗7 d后观察2组心电监护、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和炎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2%,对照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儿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以及IL-6,TNF-α,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除Pa CO_2外,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仁承气汤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小儿ALI/ARDS疗效确切,可能与该方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高天巍朱克毅汪建英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炎症因子
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监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呼吸内科收住院的慢阻肺患者100例的资料。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监测PetCO_(2)与PaCO_(2),比较二者机械通气时不同呼吸机模式、不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性。结果不同呼吸机模式、不同时间段慢阻肺患者PetCO_(2)与PaCO_(2)监测值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etCO_(2)与PaCO_(2)监测值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PetCO_(2)与PaCO_(2)监测结果相似,前者可替代后者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有经济、方便、有效、无创等优势。
汪建英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
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伏立康唑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对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和对照组41例(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机体功能状态及临床总体疗效,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3.5±1.8)d、住院时间(15.3±3.4)d、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为51.2%、临床总有效率56.1%,对照组分别是(5.6±2.5)d、(19.8±4.5)d、37.1%和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范围的天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伏立康唑对肺癌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疗效、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
关键词:伏立康唑肺癌真菌感染
支气管哮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控制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对在我院门诊建档的124例哮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服药依从性及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控制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哮喘患者的防控提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汪建英
关键词:哮喘患者支气管疾病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
心梗救逆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
2015年
目的:观察心梗救逆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采取心梗救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3月后观察症状积分改变、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MMP-9、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胸部刺痛、心悸、胸闷、气促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救逆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天巍马建忠汪建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5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与不良的结局相关,尤其是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血液病与实体肿瘤中,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达10%。50%,总死亡率达50%以上,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率更高达75%。因此明确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识别,对危险因素的干预甚至后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近两年收治的53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宿主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余晓婷陈欣徐雁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诊治通气治疗总死亡率
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与诊断策略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病因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一支气管肺泡灌洗(FO—BAL)与无创检查对病因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肿瘤并发ARF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早期FO—BAL组(33例)与无创检查组(35例),FO—BAL组24h内除完成血、痰或其他分泌液培养与镜检、血降钙素原、B一型脑钠肽、G试验、GM试验、胸片、cT等无创检查外,还给予FO.BAL:无创组24h内只行无创检查。结果:早期FO.BAL组为39.39%(13/33)的患者提供病因诊断依据;FO—BAL为5例患者提供唯一诊断依据(无创检查阴性):39例即72.72%的患者通过无创检查明确原因。FO—BAL结果对FO.BAL组9例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影响,无创结果对无创组11例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影响。急性呼吸衰竭病因前3位是细菌感染(42.50%,34/80)、真菌感染(21.25%,17/80)、肿瘤浸润(13.75%,11/80)。粒细胞缺乏仅占7.35%。两组入ICU至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确认时间,早期F0一BAL组65h(16—146)h,无创组73h(14—158)h.P=0.086。两组在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恶性肿瘤患者在ICU行F0.BAL是安全的,无创检查能为大多数患者提供病因诊断,其诊断价值不劣于F0一BAL: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肿瘤浸润是肿瘤患者ARF的前三位原因.肿瘤科医生尤应警惕真菌性肺炎的发生。
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余晓婷陈欣徐雁
关键词:呼吸衰竭无创检查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对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胃肠肿瘤经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采用肠内营养者20例,采用肠外营养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营养状态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7天外周血管T细胞亚群变化,肠黏膜通透性采用术前、术后5d、术后9d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评价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9天两组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7天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还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5天和第9天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低于肠外组(P<0.05),而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显著早于肠外营养患者(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营养不良的恢复,改善免疫功能以及促使肠道功能的恢复。
汪建英朱克毅徐雁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肠内营养免疫功能肠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