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利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神经机制
  • 5篇知觉
  • 5篇知觉组织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调制
  • 2篇神经活动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皮层
  • 2篇自知力
  • 2篇系列位置效应
  • 2篇相关电位
  • 2篇记忆
  • 2篇分化
  • 2篇FMRI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屏幕
  • 1篇毒药
  • 1篇多体素
  • 1篇心理理论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西安大略大学
  • 1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北京安定医院

作者

  • 19篇毛利华
  • 7篇韩世辉
  • 3篇张继志
  • 3篇朱虹
  • 3篇贾竑晓
  • 3篇朱滢
  • 3篇叶香
  • 2篇江镇康
  • 2篇李量
  • 2篇蒋毅
  • 2篇张昕
  • 2篇隋洁
  • 2篇吴玺宏
  • 2篇葛鉴桥
  • 1篇吴艳红
  • 1篇张畅芯
  • 1篇吴超
  • 1篇杨少娟
  • 1篇陈明立
  • 1篇黄铁军

传媒

  • 6篇环球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知觉组织的神经机制及注意的调控作用
本文着重研究相邻性知觉组织早期阶段的神经机制和脑功能定位,以及注意和任务相关性对相邻性知觉组织早期阶段加工的调制作用。在实验一中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四视野呈现的知觉组织及一致性图形刺激诱发出早期的ERPs成分(C1...
毛利华
关键词:知觉组织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
自传体记忆系统及其神经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自传体记忆作为一个复杂的,涉及众多因素的长时记忆成分,具有独特的记忆结构;相应地,自传体记忆的神经机制也包括了众多脑区。基于自传体记忆的复杂性,本文总结了先前对于自传体记忆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从记忆系统的角度对自传体记忆包含的认知加工成分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各认知加工成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自传体记忆神经机制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包括偏重强调实验条件间差异性而对不同认知加工成分脑机制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不足,只关注脑区激活的空间定位而忽视时间维度的差异信息等。最后本文提出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地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重视认知加工成分间的相互联系,引入多体素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以便能为自传体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更深入的证据。
尹璐毛利华冯胜闯叶香史煜才
关键词:自传体记忆记忆系统时间序列分析
调控大脑 重塑习惯
2014年
研究人员正在深入研究那些与习惯相关的大脑回路,以期有一天能够从神经层面找到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根除坏习惯的办法。当我们不断重复某一行为,并形成习惯时,大脑纹状体中的“习惯回路”,会把我们的习惯行为记录下来,并把这个行为相关的一系列动作整合成—个可以自动触发的“模块”。
安·M·格雷比尔凯尔·S·史密斯叶香程菲毛利华
关键词:大脑坏习惯纹状体
哪些孩子易患精神病
2013年
初期精神疾病的征兆在生命较早阶段就会显现出来。了解这些征兆是把孩子从严重的精神疾病深渊里拯救出来的关键。
维多利亚·科斯特洛(Victoria Costello)叶香毛利华
关键词:孩子精神病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空间分离去信息掩蔽的神经活动
引言 主观空间分离是正常个体整合双耳时间差而产生声源空间位置的差别、并以此为知觉线索在听觉干扰环境下对抗信息掩蔽.以往的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信息掩蔽的异常,且在声音辨别任务中表现出障碍.因此我们推测...
郑英君吴超黎娟花李华辉毛利华吴玺宏宁玉萍李量
与植物人对话
2014年
植物人看似对身外的世界全无反应但他们可能存在部分意识。现在,通过检测神经活动,与植物人交流正逐步成为现实。
艾德里室·M·欧文(Adrian M.Owen)张庭毛利华
关键词:植物人神经活动
系列包含的项目数、项目之间的间隔时间与系列位置效应被引量:5
2001年
以中国汉字为材料 ,考察系列包含的项目数、项目之间的时间间隔与系列位置曲线不同部分记忆性质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1)提取过程的重要性。 (2 )在包含 11个项目、并且项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40 0毫秒的系列中 ,系列位置曲线的首因部分表现为联想记忆的性质 ,是依赖于线索的提取 ;近因部分表现为绝对记忆的性质 ,是依赖于记忆痕迹的提取。 (3)系列位置曲线不同部分记忆性质的分化 ,于系列包含的项目数和项目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关 。
吴艳红毛利华朱滢
关键词:目数分化
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机制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基础. 使用的刺激图形是由局部元素均匀分布组成的正方形阵列(一致性刺激)和局部元素依据空间相邻性或颜色相似性形成行或列组织的正方形阵列(知觉组织刺激). 刺激图形随机呈现在视野中的一个象限, 被试做行或列组织的判断, 同时记录其ERPs. 实验发现, 一致性刺激与知觉组织刺激都能够诱发1个ERP早成分C1, 其幅度在刺激呈现后70 ms左右达到峰值, 并且其极性随刺激所处的上下视野变化. 基于真实脑边界元模型的偶极子分析结果表明, C1的源可定位于距状裂皮层, 其幅度受到相邻性知觉组织的调制. 这种知觉组织效应对于上视野刺激较强, 下视野刺激较弱. 这些结果为人类初级视皮层参与知觉组织的早期过程提供了ERP证据.
毛利华韩世辉郭春彦蒋毅
关键词:视觉皮层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知觉组织
基于双眼视差的立体视觉去掩蔽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双眼视差的立体视觉不改变目标与掩蔽刺激之间的信噪比,但能使不同的刺激被知觉在不同的深度位置上以降低目标信号所受到的掩蔽作用。本综述在总结前人双眼去掩蔽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深度维度上的视觉注意在这种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双眼去掩蔽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典型性应用。最后,结合听觉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的研究进展,本综述认为主观空间分离去掩蔽是大脑处理复杂刺激场景的一个基本功能。
陈明立张畅芯杨少娟毛利华田永鸿黄铁军吴玺宏高文李量
关键词:视差立体视觉
伊博格碱:用来戒毒的毒药?
2016年
满眼都是成群的蝗虫。滚滚的乌云遮住了卧室的屋顶。汗水顺着前额、胸口和双手往下淌。你感到呼吸困难。周围的墙壁扭曲变形。你捂住双眼,但幻像仍然出现,而且比现实还要真切。一个观众在某处拍着巴掌。卧室的窗户一片漆黑,上百个邮票大小的电视屏幕闪现,放映着你童年的一幕一幕:两岁时听到的收音机里的一段旋律,幼儿园生日聚会时袜子的颜色,祖父变了调的声音。
詹姆斯·内斯特毛利华吴婕
关键词:毒药戒毒电视屏幕生日聚会收音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