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凤

作品数:32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海流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8篇环流
  • 6篇涡旋
  • 5篇黑潮
  • 4篇暖流
  • 4篇夏季
  • 3篇月平均
  • 3篇特征函数
  • 3篇热带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函数
  • 3篇副热带
  • 2篇正压
  • 2篇正压模
  • 2篇正压模式
  • 2篇中国海
  • 2篇水团
  • 2篇同化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2篇李荣凤
  • 15篇曾庆存
  • 8篇游小宝
  • 4篇张铭
  • 4篇郭冬建
  • 4篇季仲贞
  • 3篇黄企洲
  • 3篇甘子钧
  • 2篇王文质
  • 2篇周广庆
  • 2篇张庆云
  • 2篇徐永福
  • 2篇常蕊
  • 1篇朱江
  • 1篇俞永强
  • 1篇方文东
  • 1篇薛峰
  • 1篇李阳春
  • 1篇梁幼林
  • 1篇蔡树群

传媒

  • 9篇大气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热带海洋
  • 3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海流数值模拟——Ⅱ.南沙邻近海域春季典型月平均流被引量:2
1989年
以二维全流模式对南沙群岛邻近海域春季典型月平均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网格的空间步长为50km,时间步长取4min和20min两种。前者用于计算适应过程,后者用以计算发展过程和耗散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流与实测流基本相符。
柯佩辉李荣凤季仲贞曾庆存
关键词:海流数值模拟
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东向副热带逆流被引量:5
2004年
用美国海军高分辨率气候月平均温盐资料和等位势密度面P-矢量方法,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各月等位势密度面环流.主要讨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内部东向副热带逆流(简称:STCC)的空间分布、垂直结构、体积输送及其附近的涡旋现象.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STCC的一些观测特征,并且还揭示了STCC在等位势密度面上呈现的一些新现象:(1)在24.6 σθ面上,STCC的空间分布、源地和流动态势都有很强的季节变化,1-3月份不存在STCC;(2)5-10月,日本以南黑潮逆流的一个分支汇入了STCC,使得STCC的流速增强,流幅显著地加宽;(3)流速矢量场明显地表现出:STCC和它附近的一些涡旋伴随而生,STCC存在时它附近总伴随着一些涡旋,当STCC消失时涡旋也就消失了;(4)通过137.5°E断面,STCC的输送量夏季最强,8月份最大输送量达6.9 Sv(1 Sv三106m3/s),春、秋季较弱,4和11月份的输送量分别为1.7和1.6 Sv,输送主要集中在24.0≤σθ≤25.0面之间;(5)纬向流沿137.5°E断面的分布表明,STCC的流核位于24.3-24.7σθ之间.
李荣凤游小宝Peter Chu
关键词:涡旋位势黑潮环流热带
冬季季风期间巴士海峡经向断面上温盐流垂直分布
李荣凤游小宝
关键词:巴士海峡
南海上层海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9
1994年
用一个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太平洋区域海洋模式计算了太平洋的上层海流。太平洋海域大的海流流系,如黑潮、亲潮、北(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加利福尼亚海流和东澳大利亚海流等都再现在模拟结果之中了。本文只给出了南海四季代表性月份的上层环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南海黑潮分支是南海北部最重要的一支海流,它不仅是南海暖流的水体来源,而且构成了南海环流重要的一翼。除了个别月份外,终年都有一支较强的NE向海流穿过台湾海峡进入东海。这些计算结果有的已被观测结果所证实。
李荣凤黄企洲王文质
关键词:海流数值模拟
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被引量:67
1989年
本文用一个二维全流方程模式,计算了南海1—12月的逐月平均流。所得的南海逐月环流的总趋势以及一些中小尺度的涡旋现象不仅与海洋观测相一致,也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而且,计算所得的海洋场和海面起伏场均很好地反映出南海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特别是高海暖流的存在在计算中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文中对南海海流的机理也作了一此初步探讨。
曾庆存李荣凤季仲贞甘子钧柯佩辉
关键词:海流暖流
全文增补中
南海夏季海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1994年
用一个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区域海洋模式计算了中国海的海流。本文给出了南海7月份的上层环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的陆架区,一支较强的东北向海流穿过台湾海峡流入东海;在海南岛东南和越南沿岸以东海域有一个气旋式的涡旋;南海南部被一个反气旋式的大涡旋所占据。计算得到的这些环流特征与观测结果十分一致。另外,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出,黑潮的一个分支通过巴土海峡的南部进入南海,虽然一部分海水不断被陆架诱导流向东北,但是仍有一部分海水可以一直向西流到海南岛以东海域。
李荣凤王文质黄企洲
关键词:海流数值模拟黑潮
一个近岸海流数值计算模式的开边界条件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计算的省时性,IAP近岸海流数值模式采用了分解算法,即将控制方程分解为3个过程并用不同的时间步长进行积分。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分解后的控制方程作局地线性化,得到了适合不同过程的开边界条件。对于适应过程,控制方程变换为等价的表示沿不同方向传播波动的特征方程。传出计算区域的波动用特征方程来描述,而传入波动则由无反射边界条件来消除。对于演变过程,求出了解析形式的通解。在流出点上,边界条件可以借助解析解由上一时刻区域内部或边界上的已知值求得;而在流入点上,边值保持定常。对于耗散过程,不需要边界条件。最后对所提出的开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检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郭冬建曾庆存李荣凤
关键词:近岸海流开边界条件
一个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及其模拟结果被引量:9
2006年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模拟中对中尺度示踪物输送采用了两种方案,即传统的水平扩散方案(HOR)和包括涡旋诱导速度的等密度面扩散方案(GM)。对这两个试验的气候平衡态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太平洋的环流特征,包括副热带大涡、副极地涡旋以及南极绕流(ACC)等。赤道附近的各种流系亦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模拟的150°W赤道潜流的最大流速为40 cm/s,出现在次表层130 m左右,虽然模拟值比基于NCEP资料估计的最大流速80 cm/s小,但与其位置十分相近。两个试验均较好地模拟出了温盐的分布结构,包括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层水的形成以及南极底层水的输送等。通过详细分析两个试验结果发现,总的说来在目前模式所采用的参数条件下,GM的结果稍好于HOR的结果。这些模拟结果表明,在LICOM基础上构建的太平洋环流模式从总体上是能再现许多观测特征的,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被动示踪物在北太平洋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
徐永福李阳春赵亮李荣凤俞永强
关键词:海洋环流模式温盐环流水团
泥沙冲积和三角洲发育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1995年
泥沙冲淤动力学是在航道、灌溉、水利工程和港口等许多问题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亚洲和热带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毫无疑问,自然环境的演变,例如三角洲的生成、河流的游荡、苍海桑田和陵谷巨变,都和水流冲刷或泥沙沉积有密切关系,要认识它们并进一步控制和改造自然环境,有关的动力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曾庆存郭冬建李荣凤
关键词:三角洲数值模拟
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异常与东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关系的一些新认识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1958-2001年SODA(Si mple Ocean Data Assi milation)海洋同化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等密度面P-矢量计算法,分析探讨了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简称STMW)季节演变和年际变化与前期东亚-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分析指出:(1)STMW的体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4月体积最大、强度最强,夏秋逐渐减弱,12月体积最小、强度最弱。研究进一步指出,STMW体积的季节变化与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海表风应力及净热通量的季节演变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大气环流季节性演变的特征。(2)年际尺度上,5-7月STMW指数具有显著的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其年际变化不仅与海洋自身动力过程有关,还与前冬亚洲-太平洋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引起STMW形成区风应力动力混合及海表净热通量等因子异常有关:冬季东亚季风环流偏强(弱),STMW形成区洋面风应力的动力混合作用及海表热力蒸发加强(减弱),使得海洋对流混合加强(减弱),进而加强(抑制)了混合均匀的低位涡水体进入温跃层,随着季节演变,造成5-7月STMW强度加强(减弱)。5-7月STMW强弱年际变化是前期亚洲-太平洋中高纬度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前冬东亚环流强弱变化与5-7月STMW强度变化的联系可能是通过东亚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STMW形成区的动力混合及海表热通量过程实现。
常蕊张庆云李荣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