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存

作品数:245 被引量:2,11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86篇天文地球
  • 18篇理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水利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环流
  • 35篇数值模拟
  • 35篇值模拟
  • 28篇气候
  • 28篇大气环流
  • 21篇降水
  • 17篇季风
  • 15篇环流模式
  • 14篇大气环流模式
  • 12篇热带
  • 10篇气象
  • 10篇边界层
  • 10篇IAP
  • 9篇阵风
  • 9篇强降水
  • 9篇大气边界层
  • 8篇海流
  • 7篇遥感
  • 7篇台风
  • 7篇反演

机构

  • 2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2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空军装备研究...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243篇曾庆存
  • 21篇林朝晖
  • 18篇季仲贞
  • 17篇朱江
  • 17篇赵思雄
  • 15篇郭冬建
  • 15篇李荣凤
  • 15篇周广庆
  • 15篇胡非
  • 14篇刘卓
  • 14篇程雪玲
  • 13篇张铭
  • 12篇袁重光
  • 11篇张学洪
  • 10篇谢正辉
  • 10篇王斌
  • 9篇王必正
  • 9篇张东凌
  • 8篇薛峰
  • 8篇王会军

传媒

  • 60篇气候与环境研...
  • 54篇大气科学
  • 16篇自然科学进展...
  • 7篇中国科学(D...
  • 6篇科学通报
  • 6篇中国科学(B...
  • 4篇海洋学报
  • 4篇中国科技奖励
  • 4篇气象学报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力学进展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E...
  • 3篇热带海洋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第四届全国大...
  • 2篇计算数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23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 9篇2002
2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航道挖泥沙工程最优控制问题
1997年
航道挖泥工程可以提为最优控制问题,即寻求最佳的挖泥沙工程方案,使得在某一固定成本的约束下,航道的水深最大,或在完成某一目标的前提下,使工程成本最小.这是一类典型的以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为控制方程的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问题.在Zeng先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问题的提法和解法进行了讨论和完善.由于数学模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模型,这类问题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线性问题来求解.对于线性问题,给出了解的表达式.这简化了数值求解的算法.
朱江曾庆存郭冬建刘卓
关键词:航道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最优控制
一个近岸海流数值计算模式的开边界条件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计算的省时性,IAP近岸海流数值模式采用了分解算法,即将控制方程分解为3个过程并用不同的时间步长进行积分。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分解后的控制方程作局地线性化,得到了适合不同过程的开边界条件。对于适应过程,控制方程变换为等价的表示沿不同方向传播波动的特征方程。传出计算区域的波动用特征方程来描述,而传入波动则由无反射边界条件来消除。对于演变过程,求出了解析形式的通解。在流出点上,边界条件可以借助解析解由上一时刻区域内部或边界上的已知值求得;而在流入点上,边值保持定常。对于耗散过程,不需要边界条件。最后对所提出的开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检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郭冬建曾庆存李荣凤
关键词:近岸海流开边界条件
大气环流季节异常的动力分析、数值模拟和预测研究
曾庆存
摘要:应用现代气候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卫星遥感反演、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动及东亚季风的可预测性。在三维全球季风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南北半球之间、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大气环...
关键词:
关键词:东亚季风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使用多种长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两低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形成跷跷板式的变化(Aleutian Low-Icelandic Low Seesaw, AIS)。此外,AIS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1935~1949年和1980年后较为显著,其余时期并不显著。对1980年代的年代际转变分析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在1970年代末的位相转变是AIS这次年代际转变的主要原因。PDO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使全球大部分大洋海表温度升高,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降低,两低压显著变深,低压南部西风增强,从而通过 Rossby 波的频散效应使两低压强度形成显著负相关。193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转变与此类似,但强度较弱。同时,年代际背景的变化也影响到两低压的年际变化。在给定海表温度和海冰分布的驱动下,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能基本模拟出AIS年代际转变的过程和机理,但仍存在一些偏差。
董啸薛峰曾庆存
关键词:阿留申低压年代际变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大气运动的非线性稳定与不稳定研究
穆穆曾庆存吴永辉李扬
本项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48900035)(49275242)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9455007)资助完成。大气运动的非线性不稳定性与稳定性,分别与天气的剧烈变化和持续性异常密切相连。目前数值...
关键词:
关键词:大气运动学
北京325m气象塔塔体对测风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安装在气象观测塔上的仪器进行风速测量时,气象塔塔体本身会对流场有一定的影响,使其附近局部流场发生变化,产生绕流和尾流,导致所测风场数据相对于真实风场值失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北京325m框架式气象塔周围的风场进行了模拟,给出流向风速在该塔伸臂上测风位置的失真情况,及风速失真大小随风向风速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若伸臂处于迎风面,在测风点上的风速误差均小于5%,与实际观测一致,验证了北京325m气象塔风速伸臂设计的合理性。
程雪玲胡非曾庆存李爱国
关键词:风速测量气象塔数值模拟尾流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与季节突变 Ⅲ.气候平均情况被引量:43
2002年
该文第Ⅰ部分定义了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第Ⅱ部分按比对个别年份的情况作了具体计算,第Ⅲ部分则利用NCEP/NCAR 1978~1997年气候中均资料做了实际计算,其结果与第Ⅱ部分大体一致,但更鲜明且更有代表性(是气候平均而非个别年份)。主要结果有:(1)在对流层中下层,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欧亚大陆高纬西风带,夏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太平洋副高(副热带季风),以及由于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冷高等几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建立或加强(热带季风)。(2)各季节的建立始于平流层,之后是对流层低层的极区和热带个别区域,并由上述层及地区分别向上、下层和中纬度地区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半球季节环流场的建立。(3)季节突变最强在平流层,分别位于两半球的热带到副热带以及高纬到极地,其中从冬到夏的突变明显强于从夏到冬的突变,而对流层的季节突变较平流层偏弱,主要位于热带到副热带的中上层。
薛峰林一骅曾庆存
关键词:季节突变马斯克林高压夏季风环流平流层大气环流季风
分裂算法理论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1995年
所谓分裂算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过程而逐个计算,然后再叠加或综合.这种方法既可使计算逻辑简化,又可节省计算时间,是一种经济的计算方法.对于大气和海洋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由于它们需要长时间积分,费时很多,因此如何减少计算量,节省计算时间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分裂算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常用。
王斌季仲贞曾庆存
关键词:数值模拟非线性
大气污染的最优调控与污染源反演问题Ⅰ:离线模式非完整伴随算子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人为大气污染的最终根治,依赖于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进行合理和经济的减排调控是有效手段.文章利用自然控制论原理和方法,首先在已知污染源时空分布情况下,用数值天气预报作输入,离线作出污染物浓度分布,求解污染源最优减排方案的非完整伴随算子问题,从而可简便地求解出优化减排方案.所谓非完整伴随算子问题,是指就方程的线性部分求出伴随算子并求解,而非线性项则用迭代算法.如欲验证或求更高精度,则以此作为最优减排方案的第一近似,迭代求高阶近似,直至空气质量满足要求;其次,文章还讨论了由已知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情况下,反演污染源的动态分布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数学方法,有助于解决排放源不确定性大的问题,以便保证最优减排调控的实施.
曾庆存吴琳
关键词:大气污染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计算不确定性原理——Ⅱ.理论分析被引量:20
2000年
研究了常微分方程一般数值解法的误差传播规律 ,提出理论收敛性、数值收敛性和真实收敛性 3种收敛性概念 ,详细讨论了浮点机上一般数值解法的舍入误差的各种分量 .通过引进一类新的递推不等式 ,本质改进了线性多步法误差界的经典结果 ,结合概率理论导出了浮点机上舍入误差的“正常”累积增长 ,并给出一般多步法总误差的统一估计 .在此基础上 ,解释了数值试验中的各种现象 ,导得两个与方程、初值、数值格式无关且与数值试验中相一致的普适关系 ,并给出计算不确定性原理的明确数学表述 。
李建平曾庆存丑纪范
关键词: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