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 作品数:34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古典诗学在现代诗学中的传承和变异被引量:5
- 2005年
- 清理中国古典诗学在现代诗学中发生的实际影响、成功及其不足 ,是研究现代诗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对中国新诗创作者和现代诗学构建者的接受视阈 ,中国古典诗学在现代诗学中具体传承和变异进行了具体分析 ,认为中国古典诗学在现代诗学中发生了实际的、间接的、非主流的影响 ,并与西方诗学一起铸成了中国新诗和现代诗学的面貌。
- 李凯
- 关键词:现代诗学古典诗学中国新诗西方诗学传承
-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与对策
-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贯穿人类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在我国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作为祖国的未来,中学生群体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长关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初中阶段是人们形...
- 李凯
-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新媒体环境
- 文献传递
-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三元钴酸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明治结构的三元钴酸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能源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加入第一溶剂中混合形成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将金属盐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液;将...
- 毛卉匡翼文李凯邱云飞廖洋赵仕林
- 文献传递
-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被引量:3
- 2018年
-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圣、宗儒家之经与视老子为贤、《道德经》为子书的理由。通过上述工作,文章重新梳理了《原道》之"道—德—圣—文"内涵及其关系。
- 李凯缪勇
- 关键词:《文心雕龙·原道》
- 范仲淹与《易》学被引量:2
- 2004年
- 范仲淹在宋代政治史、文学史、思想史上皆有重要地位。范仲淹与儒学有密切关系,而其中与《易》学关系尤为密切。他与《易》学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其有解释《易》的专门著述——《易义》;二是在律赋以及其他文字中表达的《易》学内容;三是立身处世中所显示的《易》学精神;四是其《易》学研究对宋学兴起的重要意义。
- 李凯
- 关键词:宋代范仲淹《周易》
- 山西炕围画的起源和艺术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蕴,从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中可以窥探这一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本文从艺术学和民俗学角度探究山西炕围画的起源和艺术价值。
- 阴志中李凯
- 关键词:民间艺术
- 对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反思被引量:1
- 2007年
-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合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 许劲松陈洁李凯
- 关键词:历时性共时性文学史
- 司马相如文艺思想与儒家文艺思想大相径庭吗?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分析司马相如主要作品的创作背景、儒家文艺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司马相如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可能性,集中回答了司马相如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指出其文艺思想中包含了明显且明确的儒家意识。
- 李凯
- 关键词:司马相如儒家文艺思想
- 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
- 2017年
-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多样,由此形成了风格多样的中国区域文化。仅就长江流域而言,就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尽管“共饮长江水”,但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更不用说与黄河流域的秦陕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等相比,其间的差异则更大。作为中华大文化传统中的小文化传统,巴蜀文化有着自己独立的始源和发展路向,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和特色。本文仅就巴蜀文学的基本历程和简要特征进行分析。
- 李凯
- 关键词:文学文化
- 关于大学《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再思考——以老舍先生《文学概论讲义》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对中文专业《文艺理论》教材如何编写的讨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就从未停止过。教材的编写应考虑为谁编写(读者问题)、编写什么(内容问题)、根据什么编写(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学理依据)、怎样编写(表述话语及体例)等问题。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讲义》以作家的视角,在内容上,"不求全面,但求深入";在结构和体例上,有自身的逻辑性;在论述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态度鲜明、立场清楚。因此,他的教材编写值得我们借鉴。
- 李凯
- 关键词:本科院校《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