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渝政

作品数:33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主义
  • 9篇教育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邓小平
  • 5篇教育创新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审美
  • 3篇唯物
  • 3篇伦理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
  • 2篇德教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人
  • 2篇社会主义本质
  • 2篇审美教育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机构

  • 20篇重庆工商大学
  • 10篇云南财贸学院
  • 6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重庆公共运输...

作者

  • 33篇张渝政
  • 6篇唐廷英
  • 3篇周文
  • 2篇沈顺祥
  • 2篇张学书
  • 1篇杨小红
  • 1篇邓元珍
  • 1篇李万生
  • 1篇唐廷英

传媒

  • 4篇毛泽东思想研...
  • 4篇云南社会科学
  • 4篇理论月刊
  • 4篇重庆工商大学...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求实
  • 2篇建材高教理论...
  • 1篇教育评论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教育(小...
  • 1篇设计艺术研究
  • 1篇湖北开放职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寓德于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000年
精神文明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文明,美育和德育有提高人的文明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美充和德育在表现形式上有所没,但两者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在社会目标上是一致的,提倡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张渝政
关键词:高校精神文明审美教育道德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被引量:5
2006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只有创新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创新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一片创新热潮中,更需要理性、冷静地分析有一些什么样的因素在妨碍着教育创新。学校、教师、学生都会在不同方面存在着某些妨碍教育创新的因素。
周文张渝政
关键词:教育创新
妨碍教育创新的因素探讨
2005年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深入推进教育创新才能不断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创新需要热情,但更需要理性。在一片创新热中,我们需要更冷静地分析一些什么样的因素在妨碍教育创新。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对妨碍教育创新因素作一些探讨。
张渝政
关键词:教育创新
改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创新
2005年
传统教育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观念,妨碍了教育创新的深入开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才能深化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创新的开展。
张学书张渝政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创新自主性教育个性化教育
妨碍教育创新的师资因素与改进对策
2005年
本文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存在于高校教师身上的妨碍教育创新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
沈顺祥张渝政
关键词:教育创新教师因素
高职院校为乡村振兴铸魂育人研究——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
2024年
高职院校在促进乡村振兴中,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方面铸魂育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铸魂方面,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育人方面,在校园营造乡村振兴的氛围,重视社会实践,促进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在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助力、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等过程中发挥了铸魂育人功能。
冯梅张渝政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社会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08年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而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在存在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的社会,由于存在阶级对立的对抗性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社会和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这些社会的本质属性,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社会和谐的本质属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张渝政唐廷英
关键词:十七大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本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轨迹被引量:3
2007年
自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种工具,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在现实中的展开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张渝政唐廷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轨迹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美育作用
1999年
张渝政唐廷英
关键词:美育作用图书馆美育青年大学生图书馆工作人员审美意识美育教育
科技伦理能够存在的理由和维度被引量:3
2011年
科技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客观存在;伦理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取向,从这一角度来说,科技与伦理本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近年来科技伦理确成了热门话题。那么,科技本身究竟有无伦理问题,"科技伦理"这一概念及其所代表的学科门类能否成立,就目前而言,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笔者认为,科技伦理要有能够存在的理由,就必须确立科技伦理研究的对象。
张渝政
关键词:科技伦理社会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