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大昂
作品数:
6
被引量:3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孙晓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余东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王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彭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周学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结肠
3篇
手术
2篇
外科
2篇
外科手术
2篇
巨结肠
1篇
待查
1篇
蛋白
1篇
性病
1篇
炎症
1篇
炎症性
1篇
炎症性病变
1篇
印戒细胞
1篇
印戒细胞癌
1篇
原因待查
1篇
粘液
1篇
粘液性
1篇
整复
1篇
整复术
1篇
直肠
1篇
直肠外科
机构
6篇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6篇
孙大昂
4篇
孙晓毅
2篇
余东海
1篇
鲍俏
1篇
李宁
1篇
彭飞
1篇
李智
1篇
袁宏耀
1篇
余克驰
1篇
刘芳娜
1篇
毕波
1篇
张文
1篇
周学锋
1篇
施佳
1篇
王果
传媒
5篇
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1篇
2015
3篇
2013
2篇
2012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空肠Burkitt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2013年
患儿:男,5岁,体重18kg。入院前3个月因持续不明原因血便辗转多家医院诊疗,曾行结肠镜检及腹部同位素扫描术发现病因及出血原因,仅行对症及输血治疗。入院前1个月因发现阴囊肿大于当地医院诊断双侧斜疝,行双侧鞘状突结扎术,术后才发现腹部包块,行B型超声、腹部CT枪套,仍不明确肿块性质,故转入我院。
袁宏耀
孙晓毅
李智
孙大昂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空肠
腹部包块
同位素扫描
出血原因
结肠镜检
巨结肠同源病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
目的: 第一,在所选的97例HD,28例IND和42例HG中,利用统计学的手段,分别对术前辅助检查(包括AchE组化染色、直肠肛管测压)、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其检查的阳性指标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
孙大昂
关键词:
巨结肠同源病
免疫组化染色
文献传递
小儿结肠粘液性印戒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2
2012年
患儿:女,11岁。因腹痛、腹胀20余天入院。患儿半个月前出现间断不固定腹痛.不伴发热,无呕吐,大便不规律.为脓血便.糊状。入院前3d未排大便.腹胀明显.进食后有呕吐。在当地医院住院10d.诊断为:①肠梗阻:原因待查;②肠道炎症性病变;③慢性糜烂性胃炎。
孙大昂
孙晓毅
余东海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粘液性
结肠
小儿
炎症性病变
原因待查
经脐缘小切口肠套叠整复术在儿童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脐缘小切口行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间2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经脐缘小切口行肠套叠整复术的临床资料。本组26例患儿年龄3~28个月,平均11.2个月。起病时间均在48h内,给予空气灌肠,采用100mmHg压力超过15min未能复位成功。手术沿脐窝下方皮肤褶皱做弧形切口,先将回肠末端提出使套叠肠管位于切口下方,然后右手手指经切口伸入腹腔,并通过双手在腹壁外的配合完成肠套叠复位。结果25例患儿经脐缘切口顺利完成肠套叠整复术,其中1例患儿在复位中发现为梅克尔憩室引起肠套叠,同时经脐部切口完成梅克尔憩室切除术,1例患儿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右侧延长2cm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9min。术后1例患儿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伤口裂开、迟发型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患儿均未见肠套叠复发,伤口隐藏于脐缘,不易发现。结论对于起病时间短,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大多数能采用经脐切口完成肠套叠整复术。手术伤口小,不易发生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且术后手术瘢痕位于脐缘,起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对于复位困难的患儿,适当延长切口,也能完成手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与难度。
鲍俏
李宁
周学锋
余克驰
刘芳娜
孙大昂
毕波
张文
关键词:
肠套叠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对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的手术处理方式做探讨。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45例巨结肠同源病行根治术,平均年龄(35.5±5)个月,其中节细胞减少症(HG)33例(有既往手术史4例,12.1%),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12例(有既往手术史4例,33.33%)。所有患儿均在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儿术后排便功能并与术前结果相比较。结果HG组33例中17例(52%)经开腹手术,16例(48%)腹腔镜辅助或经肛门拖出术。结肠切除范围:左半切除28例(84.8%),次全切除5例(15.2%);12例IND组全部经开腹手术,结肠左半切除4例(33.3%),次全切除8例(66.7%)。术后随访:所有患儿便秘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不同术式组中均有少数患儿持续存在污粪现象,1年期随访经肛门手术显著高于开腹手术(P〈0.05)。出现术后污粪患儿施行肛管直肠测压术前肛管静息压(66.5±11.67)mmHg,术后3个月为(52.17±0.31)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但至术后6个月~1年后测压为(58±5.7)mmHg,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同源病的手术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原发性HG病变可采用直接经肛门拖出或腹腔镜辅助游离术。既往曾经肛门直肠手术或年长、晚期患儿应采取保留肛管直肠括约肌形态和功能完整性的术式。IND患儿均需行根治性次全切除术,不主张采用简单的经肛门拖出术式而应采用盆腔内的低位吻合术式。经肛门或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式组1年期随访时污粪率要高于非拖出术组,左半切或次全切方式对术后是否污粪无影响。
孙晓毅
余东海
孙大昂
彭飞
王果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多囊性肾瘤一例
2013年
患儿 女.7岁6个月.1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时发现左肾混合性包块,考虑左肾肿瘤可能,无血尿、发热、尿频、尿急等。体检: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腹部稍膨隆,腹肌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甲胎蛋白等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略升高。
施佳
孙大昂
孙晓毅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B型超声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
肝肾功能
甲胎蛋白
混合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