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兆麒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进行乳腺手术,行T3-4硬膜外穿刺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复合液维持手术中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硬膜外给予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2-3mg,之后进行连续恒速注药术后镇痛,用药为8mg咪达唑仑+5mg氟哌利多+0.75%布比卡因15ml+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优≤4分,良=5-6分,差≥7分,其中优26例,占86.67%,良4例,占13.33%,差0例。30例病人在镇痛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尿潴留1例,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进行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张建华李淑桂卓兆麒顾文彤叶宏立
- 关键词:咪达唑仑硬膜外术后镇痛
- 剑突脐联体畸形儿分离手术的麻醉处理
- 1999年
- 联体婴儿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病例,文献报道发生率为每20000~25000人中有1例,其中胸骨脐部联体畸形约占联体畸形中的34%,排第二位[1],联体双胎畸形不仅有体表的畸形,多数伴有重要脏器的联接及畸形,进行手术分离仍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现报道1例。1...
- 张建华卓兆麒黄漫吴炎豪王连叶黄敏
- 关键词: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麻醉
- 异丙酚和普鲁卡因对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与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比较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拟于全麻下行脑瘤手术病人60例,ASA分级Ⅰ~Ⅱ。随机分异丙酚麻醉组(D组)和普鲁卡因麻醉组(P组)。入室后连续监测HR、ECG、BP、SPO2。L3~4间隙腰大池穿刺,置管,接压力传感器。全麻诱导插管,术中D组使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维持麻醉,P组使用1%普鲁卡因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外科医生开硬膜前及术中询问满意度,以0~100记分。测量平卧后、开硬膜前、开硬膜后的ICP。结果两组病人ICP平卧后D组与P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硬膜前D组与P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开硬膜后D组与P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医师满意度D组与P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实验证明在降低神经外科手术ICP方面异丙酚静脉麻醉优于普鲁卡因麻醉。
- 阳兴黄漫卓兆麒
- 关键词:异丙酚普鲁卡因颅内压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m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m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 阳兴黄漫卓兆麒
-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体温
- 综合治疗中、重度肩周炎体会被引量:4
- 1999年
-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与局部手法松解复位等方法综合治疗中、重度肩周炎8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单侧发病79例,双侧发病1例,病史3...
- 张建华卓兆麒
- 关键词:重度肩周炎手法复位微循环
- 曲马多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后曲马多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M组)30例;曲马多组(T组)30例和对照组(D组)30例。镇痛泵设定均为2ml/h,48h后拔除。观察3组患者术后胃排空(胃肠蠕动)时间、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胃排空时间和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T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与T组及D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后曲马多硬膜外镇痛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较快。
- 阳兴黄漫吴炎豪卓兆麒
- 关键词:术后硬膜外镇痛胃肠动力曲马多吗啡
- 聚明胶肽预扩容对肝切除术病人术中胃黏膜灌注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聚明胶肽预扩容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肝切除术病人胃黏膜pH(i-pH)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以及PgCO2与PaCO2的差值(PCO2gap)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聚明胶肽组(P组)和复方氯化钠组(R组)。均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手术。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以聚明胶肽(P组)15 mL/kg或复方氯化钠(R组)15 mL/kg扩容,术中两组均恒速输入聚明胶肽和复方氯化钠。分别于扩容前(T0)、扩容后30 min(T1)、扩容后60 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记录动脉pH(pHa)、PaCO2、动脉血乳酸(Lac)、i-pH、PgCO2和PCO2gap。术中同时记录MAP、HR、CVP、出血量、Hb、Hct和尿量。结果i-pH在T2及T3时P组均明显高于R组(P<0.05)。PCO2gap在T2及T3时,P组均明显低于R组(P<0.05)。T3时两组Hct、Hb、pHa及La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聚明胶肽预扩容对于维持复合麻醉下肝切除术病人术中胃黏膜的灌注优于复方氯化钠组。
- 阳兴黄漫吴炎豪卓兆麒
- 关键词:聚明胶肽
- 胆道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1990年
-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胆道疾患的诊断率不断上升,胆道手术的病例日趋增多,胆道手术中血压下降甚至心搏骤停已有报道。由于发病率高,而复苏成活率低,临床上已被广大麻醉工作者所关注。为进一步澄清其发生的原因,我们就胆道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 卓兆麒周本瑜周韶霞杨天琴顾懋栋陈振强
- 关键词:胆道手术血流动力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