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
- 作品数:63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细胞微囊、载有抗癌药物的细胞微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微囊、载有抗癌药物的细胞微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细胞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养免疫细胞,取细胞上清液;(2)将步骤(1)所述的细胞上清液离心以去除细胞及细胞碎片,取上清液;(3)将步骤(2)...
- 冯敏郭羚
- 文献传递
- 聚乙烯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阳离子纳米粒介导基因转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聚乙烯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I-PMMA)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探讨阳离子纳米粒介导基因转移机制。方法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PEI-PMMA阳离子纳米粒,扫描电镜观察粒子形态,zeta粒度仪测定粒径?表面电荷,凝胶电泳阻滞分析载基因能力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纳米粒介导的细胞内基因转移情况。结果PEI-PMMA纳米粒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为172 nm,zeta电位为+50.3 mV。当pGL3质粒与纳米粒以N/P为5∶1和20∶1形成复合物后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33和139 nm;zeta电位分别为+21.4和+33.7 mV。pGL3可完全与纳米粒形成复合物。PEI-PMMA纳米粒可携带pGL3质粒进入HeLa细胞,并突破吞噬小泡释放质粒于细胞质,最终质粒聚集于细胞核内进行表达。结论PEI-PMMA纳米粒通过内吞作用介导基因转移入靶细胞,可作为基因转移的非病毒型载体。
- 冯敏李蓓
- 关键词:基因转移
- 聚赖氨酸-聚酰胺-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用作基因载体的研究
- 潘仕荣王持曾昕温玉婷胡红梅冯敏
- 构建HMGB1/PEI非病毒载体介导高效基因传递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骨架复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复合型载体HMGB1/PEI的性能,以期提高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透射电镜观察pDNA/HMGB1/PEI复合物粒子形态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与表面电位,结果显示复合HMGB1后,复合物粒径降低,且随HMGB1加入量的增大表面电位有增大的趋势;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表明HMGB1可协助PEI与pDNA结合;MTT试验结果显示HMGB1/PEI复合载体的细胞毒性低于PEI;HMGB1/PEI复合载体的转染率较PEI的转染率增大2.9~4.0倍,且HMGB1可以弱化血清对转染的阻碍作用。所以HMGB1被证实能有效提高PEI的体外转染效率。
- 沈媛彭辉冯敏邓晶晶温玉婷罗昕曾昕潘仕荣吴传斌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HMGB1基因传递
- 一种高载药量高包封率多肽/蛋白类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载药量高包封率多肽/蛋白类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是:将药物、生理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交联剂、表面活性剂溶于水相,将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作为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通过机械分散形成...
- 冯敏韩丽娜尹丽芳
- 文献传递
- 一种负载普鲁士蓝纳米粒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普鲁士蓝纳米粒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以以下制备方法获得:S1.获得表面含聚多巴胺涂层的普鲁士蓝纳米粒;S2.普鲁士蓝纳米粒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连接上相应的配体或受体,所述配体和...
- 冯敏 韦润秀 郭羚 陈逸漫
- 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的聚乙二醇改性及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IDPI为偶联剂,由相对分子量2000的甲氧端基聚乙二醇(mPEG-2k)和5代聚酰胺-胺(PAMAM-G5)通过二步法合成了聚酰胺-胺-聚乙二醇(PAMAM-PEG)共聚物。红外光谱和1H NMR谱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生成,并计算出2个共聚物的聚乙二醇(PEG)结合率分别为10%和30%。MTT法的结果发现,PEG修饰后共聚物的细胞毒性明显降低,随PEG结合率的提高,毒性下降更明显。凝胶阻滞电泳说明,PAMAM-PEG可以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动态光散射的测定数据证明,当N/P≥50时,共聚物/DNA复合物的粒径在150~200 nm,zeta电位在10~25 mV。基因转染的结果表明,在N/P≤50时,PAMAM-PEG共聚物的基因转染率稍低于PAMAM-G5,但可以通过提高N/P值或延长转染时间的方法来提高转染率。综合考虑毒性和转染率,PAMAM-PEG-13比PAMAM-PEG-39的改性效果更好。
- 王持潘仕荣吴红梅温玉婷曾昕冯敏
- 关键词:基因载体树枝状高分子聚乙二醇细胞毒性转染
- 氯化血红素及其复合物在医药中的新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氯化血红素和/或氯化血红素复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应用。氯化血红素或氯化血红素复合物在体外作用于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对大鼠关节炎模型能有效抑制足掌的肿胀,且能显著降低了后足炎症因子m...
- 冯敏孙冰之
-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偶联到聚氨酯表面及其纤溶活性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聚氨酯表面偶联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来提高其纤溶活性。方法:在聚氨酯(PU)表面上涂覆含羧基硬段的聚氨酯溶液(PU1)制备羧基化表面聚氨酯(CPU),并用次甲基蓝吸附法测定表面羧基含量;在CPU表面上用EDC接枝双端氨基聚乙二醇(PEG),并用滴定法测定该表面的PEG接枝量;在CPU-PEG表面用EDC偶联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 Ⅱ),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该表面的rF Ⅱ偶联量,最后用试管定量法评价样品的纤溶活性。结果:CPU表面羧基含量为6.9μmol/cm2,CPU-PEG2k和CPU-PEG4k表面PEG含量分别为0.162和0.180μmol/cm2,CPU-PEG2k-125-ⅠrF Ⅱ和CPU-PEG4k1-25-ⅠrF Ⅱ表面rF Ⅱ含量分别为13.6和38.9ng/cm2,与对照样品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纤溶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偶联rF Ⅱ样品的纤溶活性都有提高,抗血栓性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具有PEG间隔臂偶联rF Ⅱ的样品其纤溶活性比没有PEG间隔臂的样品更优,采用PEG4k间隔臂偶联rF Ⅱ样品的纤溶活性为最高。
- 潘仕荣冯敏易武邱鹏新颜光美
- 关键词:聚氨酯偶联聚乙二醇纤溶活性
- 激活型干细胞微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活型干细胞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激活型干细胞微囊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取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白藜芦醇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收集上清液用差速离心法离心,获得激活型干细胞微囊;所述白藜芦醇在培养基中...
- 冯敏郭羚杨强王大伟